APP下载

呼吸科专科护士获得的工作认可及自我效能感的调查

2022-01-05傅鸿凰陈慧莉张秀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认可度呼吸科专科

傅鸿凰 陈慧莉 张秀燕

呼吸科在医院属于重要的科室之一,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的各项疾病做出诊断以及治疗的科室,主要包括的疾病类型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科专科护士工作任务重,为保障呼吸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护士具备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才可满足工作的需求[1]。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的增强对于呼吸科专科护士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2]。呼吸科专科护士为呼吸科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其自我效能感会对呼吸科护理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对于呼吸科专科护士获取的认可度以及自我效能研究并不多,本次研究就选择呼吸科专科护士所在科室的医生15名和普通护士36名,探讨呼吸科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工作认可度及呼吸科专科护士自我效能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3月本院呼吸科专科护士所在科室的医生15名和普通护士36名,同时选择呼吸科专科护士18名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呼吸科医生在科室工作的时间超过2年。18名专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4~42岁,平均(32.60±4.21)岁;其中12名学历为大专,6名为本科;8名职称为护士,6名职称为护师,3名为主管护师,1名为副主任护师;在呼吸科的工作年限为(8.65±2.32)年。36名普通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31.86±4.10)岁;26名学历为大专,10名为本科;16名职称为护士,13名职称为护师,5名为主管护师,2名为副主任护师;在呼吸科的工作年限为(8.20±2.18)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呼吸科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工作认可度或进行评估,包括独立完成工作能力、质量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调配能力、沟通能力、解决专科疑难问题能力、应急能力与教学能力水平,应用3级评分,1分表示能力不强,2分表示能力一般,3分表示能力强。

为呼吸科专科护士与普通护士发放自我效能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行4级评分,若完全不正确则为1分,若有点正确则为2分,若多数正确则为3分,若完全正确则为4分,总分除以10则为最终评分,评分越高则自我效能感越强[3]。

1.3 观察指标

应用无记名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安排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当场填写完成后回收。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科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认可度分析

呼吸科医生与普通护士认为专科护士的独立完成工作能力、质量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调配能力、沟通能力、解决专科疑难问题能力、应急能力与教学能力水平均较强,见表1。

表1 呼吸科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认可度[例(%)]

2.2 呼吸科专科护士与普通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比较

呼吸科专科护士的自我效能评分为(3.25±1.22)分,普通护士的自我效能评分为(2.38±0.67)分,专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普通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3,P<0.05)。

3 讨论

大量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自我效能和护理工作间存在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就对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开展分析,并引起了社会的重视。近年来我国也有大量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根据研究报道可知,我国临床护士具备较高的工作压力,心理亚健康发生率高,特别是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以及儿科等科室的护士,具备更高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的升高会影响护士的自我效能,从而可能对护士的临床工作产生影响。有研究资料报道称,研究人员通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等对护士群体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相较于普通人群,护士群体具备更差的心理卫生状况,同时也具备更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因此护士心理健康研究以及职业压力来源调查已经成为目前护理学与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护士人群中有接近60%,由于自身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其出现工作疲溃感,明显高于33%的常模水平[4]。也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护士所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是受到其职业特性的影响,当护士自身的工作压力较大时,其会表现出更高的离职意愿。通过前人的研究可知,护士工作自我效能低与其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联系[5]。受到护理工作所具备的专业性以及特殊性的影响,使护士在工作中需要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同时也需要面临人际关系冲突的影响,且护士的内心期望可能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其容易导致职业压力的升高。由于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心理问题会影响护士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同时也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通过分析呼吸科护士自我效能水平,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对于其身心健康与护理质量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呼吸科专科护士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对于保障呼吸科疾病诊断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呼吸科医生与普通护士认为专科护士的独立完成工作能力、质量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调配能力、沟通能力、解决专科疑难问题能力、应急能力与教学能力水平均较高,表明在接受培训后,呼吸科专科护士具备的临床工作能力较强,能够对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进行熟练应用,可对呼吸科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予以解决,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均较强[6]。呼吸科专科护士能够得到同事的高认可度,主要与本院对呼吸科专科护士开展全面的临床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有关[7]。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于自身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的信心或信念,护士自我效能主要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护士认为自身是否能够完成护理工作的一种主观判断[8]。当护士的护理行为能力较强时,其自我效能感也会较高,当护士具备较高自我效能感时,其可实现较强的自我控制效率,使自身得到有效调节,并促使护理实践中的专业行为,由此使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9]。有资料报道,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与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自我效能感高则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较高[10]。有资料报道,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当事人能够越有可能通过求助与解决问题等成熟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类挑战[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呼吸科专科护士的自我效能评分为(3.25±1.22)分,普通护士的自我效能评分为(2.38±0.67)分,专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普通护士(P<0.05),结果表明,呼吸科专科护士在接受科学系统的训练后,其具备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疑难问题解决能力明显提升,并逐渐成长为呼吸科的技术骨干,在病房管理与护理质量控制中发挥作用,成长为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在对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专科护士具备更高的自信水平以及自我信念,同时能够不断进行努力,在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使自我效能感提高[12]。为了使呼吸科专科护士的自我效能进一步提升,在对心理契约进行建立的过程中,需对专科护士具备的特点需求予以掌握,同时为其实施物质与精神等多方面奖励,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为使专科护士的精神得到奖励,可对安静独立的休息室进行设立,在休息室内提供免费书籍、网络、报刊、杂志等,使专科护士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取用,获取自身需求的知识[13];在开展专科护士例会时,护士长对能够积极完成工作任务的护士予以鼓励表扬;在物质上可将契约目标的完成度与绩效挂钩,使护士能够得到奖励;同时将契约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评优活动的考核指标。并且由于专科护士的工作强度大,护士的工作任务重,为使参与学习的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目标,可在特殊时间段,为护士开展弹性排班,使其获得连休机会,促使其能够完成自身的学习目标[14]。

综上所述,呼吸科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工作认可度与呼吸科专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均处于较高水平。

猜你喜欢

认可度呼吸科专科
CBL教学模式在提高呼吸科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探索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