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2017-05-08王寿斌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认可度母校职业院校

王寿斌

【关键词】职业院校;毕业生;母校;认可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36-02

据《参考消息》2017年2月13日报道,近日,中国企业家马云通过马云公益基金会,向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捐赠2600万澳元(约合1.37亿元人民币),设立马-莫利奖学金计划。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也是马云公益基金会在海外捐资设立的第一个奖学金。对此,悉尼大学一位负责人说,联邦政府拨付给大学的经费连年减少,大学必须积极开拓新资金渠道,捐款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助力。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的大学,极为重视吸收捐款,而且捐款已经成为大学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大学的正常运转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捐款,大学也把校友捐赠率当作衡量其办学是否成功的指标之一。据美国援助教育委员会2017年2月7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6财年,全美大学收到的捐款总额达410亿美元,较2015财年增长近2%,再创历史新高。

浏览互联网可知,类似马云向境外高校“豪捐”的行为在全国其实早有先例。而相比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的大学,国内的绝大部分大学却难以享受到校友们的这一礼遇。相反,在各职业院校近期相继在本校网站公布的“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校友“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不高,普遍是学校的硬伤,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心头隐痛。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全省高职院校生源普遍堪憂的大环境下,很多毕业生并不愿意把自己的高中校友和亲戚朋友引荐到自己的母校来就读。这种“过河拆桥”式的非正常现象,令人深思。

对此,有教师义愤填膺地声称这些学生是“白眼狼”,无情无义不懂得感恩,这种简单片面的谴责显然有失公允,甚至是错误的判定。因为平时指导学生社团的工作关系,笔者与许多学生干部“私交”甚密,通过一些非正式的交流了解到,毕业生不愿推荐亲朋好友到母校就读,大都事出有因,他们普遍对学校的许多工作缺乏信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谁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就读的学校很差。从亲朋好友的利益角度考虑,已经深有“体会”的同学们自然谁都不愿意承担“害人一生”的责任,“他(她)来了,我就要对自己的推荐负责,对他(她)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负责;如果他(她)不来,无论到哪读书、学得好坏,我都不需要承担责任,与我没有关系”。现实中,为数不少的本校教师也往往抱有这一心理,这在当今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特色、质量不高的大环境下,见惯不怪;而站在学校的角度,许多学生天真地认为,母校只能自己来评价,别人不能随意贬低,“只要来校的学生少,学校的坏名声就会传播得少”,而全然不知学校“招生难,难于上青天”。

了解了学生的苦衷,我们才会知道,其实学生比老师更加在乎学校办得好与不好,更加爱惜学校的声誉,“不推荐”的背后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不自信。不难理解,如果一个毕业生真的对学校不满意,就不会向别人推荐,更谈不上向母校捐赠了。

回过头来再看国外那些向母校“豪捐”的学子,很多人是发自内心的感恩,这种感恩不是学校通过课程“教育”出来的,而是源于曾经受益之后的人类本能的报答。

2010年新年刚过,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以耶鲁2002届毕业生的身份向母校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8888万美元,创下该院毕业生个人捐赠纪录。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豪捐”让张磊一夜之间成为争议人物,引发网民热烈讨论。有人指责张磊为“新派汉奸”;有人批评他自我炒作;也有人联想到中国的教育,指出中国人向耶鲁捐款是一种鞭策,中国教育界应该反省;有人则主张,张磊支配自己的正当收入,无可厚非、不值一提;有人提醒大家别把向耶鲁捐款与是否爱国牵扯到一起;也有人反问,为什么不能把向耶鲁捐款看成是国人的荣耀?其实,如果结合张磊的创业历程来看,这一“壮举”根本就是理所当然,无须大惊小怪。有谁知道,33岁那年,张磊曾用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办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万美元创立了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公开信息,该机构目前已管理基金77.66亿美元,自身市值9.12亿美元,自创立以来年均复合回报率高达52%,而公司仅有35名员工。

著名商界领袖、房地产开发商斯蒂芬·罗斯向母校密歇根大学累计捐款3.13亿美元。他的理由是,密歇根大学对其人生有着深远影响,向母校捐款能帮助大学书写新篇章,为大学提供奖学金继续吸引优质生源。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导演乔治·卢卡斯向母校南加州大学捐款1.85亿美元,因为他就是在大学期间产生了对电影和制片的兴趣,“这一经历塑造了我的毕生事业”。

除了感恩之外,对学校充分信任,也是校友愿意向母校捐赠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援助教育委员会官员介绍,对于捐款的使用,各个院校都有安全又严格的管理制度,完全不用担心捐款会被乱花或贪污。学校设立捐赠基金会,雇用专员或者外包给院外投资经理人打理,其收益用于维系校园建设、学术能力、科研水平、师资力量和奖学金规模等方方面面,每个财年过去,全美院校都会发布过去一年投资的相关信息及结果。在澳大利亚,为赢得捐款人的信任,大学的捐款使用情况始终保持高度透明,学校会在网站上列出年度筹款方向和数额,年终报告筹款的使用情况,同时承诺“捐款不会影响学校的学术独立”。

有了如此严格的制度约束,加上无所不至的“劝捐信”,以及“至于捐多少,量力而为吧”的温馨体谅,只要手头不是过于拮据,还有谁会忍心辜负母校呢?

然而,对比眼下国内许多的高职院校,有多少学校能够真正坚持视质量如生命,能够做到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显而易见,如果学校(老师)的眼里没有学生,毕业生的心里定然不会有母校。而且,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大凡发展前景不错、就业满意度高的毕业生,对母校给予的课程教学、就业指导、实践安排、校园氛围等,都有较为客观的评价,整体认可度较高,对母校的推荐度也就越高;相反,那些经常在工作中遭遇挫折、跳槽频繁、岗位适应能力差、薪酬待遇较低、未来职业前景不够明朗的毕业生,则大多将当前的挫败归咎于母校给予的机会太少、课程实用性太差、实践机会太少,他们对母校的推荐度及满意度自然不会太高。由此看来,优先做好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安排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以生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客观要求。

调查研究还表明,日常生活中看似非常微小的问题和矛盾,如果处理得不及时、不合理,也很容易衍化为学生与学校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情绪。

此外,学校或老师一些不合理、不合法、不合常规的做法,也极易在学生心中留下阴影,造成学生对教师不尊重、对学校不信任。比如,有些教师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侵占学生的实习工资、科研报酬,为了完成招生指标而组织在校生回高中母校拉生源、伙同高中教师买卖生源,学校为了“节约”开支而提前放假、对学生实习不闻不问等,都会导致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可度、推荐度降低。

众所周知,毕业生是学校最现成、最有效的宣传员和形象代表,提升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实质上就等同于提升学校自身的形象和声誉。做好提升学生满意度的工作,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长远发展、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一点上,国外高校重视信用、重视校友、服务校友、依赖校友的做法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认可度母校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告别母校
致母校的一封信
母校情结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