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临床应用*

2022-01-05吴军燕成芳菲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化学发光微粒敏感度

吴军燕 成芳菲

目前诱发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其可诱发肺炎及全身症状[1]。目前临床判定MP感染的主要方式则为检测血清IgM抗体,而主要的检测方式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凝集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等,此类方法操作过程中均需手工操作,且多种因素会对结果造成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改进,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已逐步在肿瘤标志物、传染病等检测中得到应用,且已在检测MP IgM抗体中得到了应用[2]。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则为全自动化学发光法中的一种[3]。已有实验报告证实,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在检测MP IgM抗体时,其紧密性良好,有应用价值[4-5]。但目前此方面的报告较少,仍有大量学者致力于此点的探讨中。考虑人体MP先天无免疫性特点,目前尚未出现有效疫苗,感染发生后并不能产生完全的保护性免疫。且当前临床对于MP感染的治疗方案同其他类型微生物感染不尽相同,为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效果,避免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或不合理应用,早期开展快速精准的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20年3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儿科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间接凝集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检测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20年3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儿科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存在发热、咳嗽症状;(2)年龄≤12岁;(3)发病后1周内入院治疗。排除标准:(1)重症疾病患儿,需入住ICU;(2)先天性精神、智力障碍。其中男51例,女49 例;病程 1~6 d,平均(2.35±0.25)d;年龄 4~12岁,平均(6.58±0.28)岁。

1.2 方法

采集患儿新鲜血液标本 6 ml,以 3 0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分离血清后,将其放置在-20 ℃环境中保存,需注意勿反复冻融标本,需拒收溶血污染标本和久置标本。将标本分为两份,分别采用间接凝集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间接凝集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的赛乐迪亚麦可Ⅱ MP抗体诊断试剂盒,测定IgM指标,检测流程依据试剂说明书进行。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磁微粒采用MP抗原进行包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人IgM抗体备制酶结合物,经免疫反应后,出现抗原-IgM抗体-酶标二抗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发光底物发出光子,发光强度与MP-IgM抗体的含量成正比。

间接凝集法检测阳性标准为:单次MP抗体滴度≥1∶160[6]。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标准为:S/CO值>1.0[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以MP分离培养实验室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测MP IgM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敏感度=真阳/(假阴+真阳),特异度=真阴/(假阳+真阴),准确度=(真阳+真阴)/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MP IgM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对比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准确率为97.00%(97/100),敏感度为97.89%,特异度为80.00%,间接凝集法检测的准确度为96.00%,敏感度为96.84%,特异度为80.00%,两种方法检测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 2、表 3。

表1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例)

表2 间接凝集法检测结果(例)

表3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MP IgM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对比(%)

3 讨论

MP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其病理变化多表现为间质性肺炎,部分情况下存在合并支气管肺炎的情况,故亦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其传播方式多以飞沫传播为主,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但部分患儿并无典型外在症状,甚至部分患儿无明显临床病症,仅伴随出现头痛、发热或咽喉肿痛等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现世界范围内实验室诊断MP的方式包含血清学抗体检测、培养法、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等[8]。分离培养MP并鉴定属于较为传统的判定方式之一,可为临床判定疾病和治疗疾病提供一定依据。但因MP缺乏细胞壁,培养中耗时较长,孵育时间为10~14 d,导致此方式在检测速度方面无法满足临床需求[9]。现国内外用于诊断MP感染的最多方式则为血清学抗体检测,而现较为先进的测定方式则为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其可降低假阴性率,对用药有较大指导意义[10]。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同磁性微粒载体技术相互结合的新型检测技术方法,其借助了磁微粒的低成本、低能耗、磁性应性特点,对待检测的抗原(抗体)包被磁微粒,与过氧化酶标志待检测抗原制备酶结合,借助免疫反应形成抗体复合物,在经由催化发光底物发出光子。正是因为悬浮磁微粒作为载体时的比表面积较大,其同样品反应可更加充分,借助外加磁场后可促使酶标板载体具备高效的灵敏度及快速检测能力,且具备可重复性优势,当前在生物及医学检测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诱发儿童肺炎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原体则为MP,但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若不实施病原学测定,很难与一般病毒导致的呼吸道感染进行鉴定[11]。人体血清内出现MP IgM抗体,一般在感染7~10 d则会发生,因此测定血清MP IgM指标可有效、快速地区分肺炎疾病[12]。尤其是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此方式具备灵敏度高、特异度高的特征,可为临床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有力依据,避免滥用抗生素,对医患双方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均有利。本研究对采集的患儿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间接凝集法、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显示,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准确率为97.00%、敏感度为97.89%、特异度为80.00%,间接凝集法检测准确率为96.00%、敏感度96.84%、特异度80.00%,两种方法检测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在测定MP IgM抗体的效果与间接凝集法检测效果相当。间接凝集法相对来说较为普遍,对实验室仪器要求稍简单,易在基层推广,且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现间接凝集法试剂仅具备日本富士品牌,其结果差异性较小,并可得到不同实验室的互认,此方式属于相对定量结果,在监测疾病方面价值明显。有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2008年美国CLSI协会在EP12-A2文件中表明了定性监测产品的性能状况,包含方法学和精密性对比[13]。针对定性检测来说,临界值对检测结果有直接性影响,样本浓度与临界值接近的状况下,判定其精密度更具有科学性。同时,文件中还用C95、C5描述定性检测的精密度,定性检测灰区则为C5~C95区间,宽度则可表明精密度,其精密度越良好则其区间宽度越窄[14]。此外,有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精密度的还包含EP15-A2。全自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属于MP IgM抗体测定的新型方式之一,此方式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等特征,因此可降低假阴性率,对医生用药有指导性作用,进而避免滥用抗生素[15]。另有多项研究中指出,可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升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4]。但笔者认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或临床实际诊疗需要来看,联合应用方案同临床实际需求并不相符,故实验室需充分依照临床诊疗需求,明确相对适宜的MP IgM抗体检测方法,实现检测准确性及卫生经济学上的双重价值。但本次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对间接凝集法检测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两种MP IgM抗体检测方法准确度的对比研究后,并未深入讨论MP IgM抗体阳性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乃至不同季节发病率上的差异性,后续将进一步开展该方向的研究,为后续MP早期诊疗及预防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综上,间接凝集法检测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在检测MP IgM抗体中的准确率基本相当,但后者具备良好的精密性等优势,可满足临床诊治疾病的需求。

猜你喜欢

化学发光微粒敏感度
化学发光探针构建及应用进展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荧光/化学发光探针成像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化学发光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氧化锌纳米颗粒增强鲁米诺EDTA化学发光测定咖啡酸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