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

2022-01-05汪年桂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

汪年桂

缺血性脑血管病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威胁,是一种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疾病,随疾病进展,甚至会致残,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较大影响[1]。当前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方法越来越多,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广泛,是一种重复性高且无创的诊断方法,在疾病诊断中优势明显[2]。本研究探究了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3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9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一般资料完整;(2)年龄大于18岁;(3)研究期间没有参与其他研究;(4)研究组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5)认知功能正常,能够配合研究[3]。排除标准:(1)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2)多器官功能衰竭;(3)精神障碍;(4)预计生存周期小于6个月;(5)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4]。研究组男47例,女46例;病程 2~15 h,平均(5.3±0.8)h;年龄 20~70 岁,平均(53.6±1.5)岁。对照组男48例,女45例;年龄20~72岁,平均(53.5±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如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Vivid7)诊断,线阵探头频率10 MHz,血流、声束方向角度为60°。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对颈内动脉、椎动脉、总动脉、颈外动脉进行纵向检查,设置90°探头旋转角度,显示横切面,测量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根据阻力指数、最大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判断是否存在斑块,然后观察斑块大小、位置、回声特点与形态。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发生率。(2)比较两组斑块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率对比

研究组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率对比[例(%)]

2.2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比较

两组斑块分布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老年人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发病群体,随我国老龄化现象加重,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越来越高[6]。该病诱发因素主要为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重要标志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7]。部分学者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否伴危险因素是增加脑卒中疾病风险重要因素[8]。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腔狭窄度更高,管壁增厚更明显,且随临床症状加重,破损现象更明显,斑块出血更严重,血栓发生率更高,易出现脑梗死,疾病恶化程度增加[9]。所以,临床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准确判断,临床可通过动脉狭窄与硬化程度诊断疾病[10]。临床应用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诊断,分辨率较高,能够对斑块累及范围与形态大小全方位观察[11]。但临床检测准确度不高,且造影剂会影响诊断结果,并有部分患者对造影剂较敏感,易出现过敏现象[12]。另外,因该诊断方法具有较大辐射,假阳性率相对更高。当前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颈动脉超声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3]。经临床诊断发现,颈部血管位置不是很深,几乎不会影响超声诊断结果,是一种高重复性且无创诊断方法[14]。另外,该诊断方法空间分辨率相对更高,能够更好地判断斑块情况,能够通过多个角度观察斑块情况,可实现斑块快速诊断,能够应用回声不同,对斑块种类判断[15]。

有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体检者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厚度更高,若患者颈部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狭窄程度明显,则具有更高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16]。研究证实,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作用主要机制为:(1)脱落的颈动脉硬化斑块使得颅内血管栓塞发生率增加,脑梗死发病率更高。有关临床数据显示,大于200 cm/s流速,小于1.5 mm狭窄处管径易受高速血流冲击,斑块脱落更明显,栓子形成[17]。(2)血管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明确,且狭窄远端低灌注状态较显著,在闭塞情况下,灌注现象几乎不存在,这就是所谓的无灌注或狭窄远端低灌注。以上两种作用机制,增加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颈动脉内膜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应用颈动脉超声诊断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对斑块性质、颈动脉部位与程度准确检测,评估对疾病预后、发生及发展情况。所以,总的来说,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高敏感性、经济、重复性高、简单操作诊断方法,可评价斑块分布特征、血管狭窄情况。另外,研究证实,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血管病变存在紧密联系,应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选取有效方法干预,对患者预后,疾病进展干预作用明显[18]。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颈动脉超声检查下,可以发现斑块及内膜增厚情况,而健康人群的斑块及内膜增厚情况较低,颈动脉超声可以用于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斑块分布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窦分布律高于颈动脉起始处,这可能和血液的切应力有一定联系,并且患者和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性不大,因此临床中只能够将斑块在颈动脉的分布情况作为参考,不可直接判断疾病。本研究纳入符合条件样本,探究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调整提供有效依据与基础。尽管如此,该研究也有一定弊端,因纳入样本较少,且试验结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所以,接下来研究中需纳入更多符合条件样本,进行更深入探究,提高研究准确性。

综上所述,与健康者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率均较高,可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