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情感指导有效性分析

2022-01-04张秋影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初中音乐

张秋影

摘要:在生活中,听音乐、学习音乐能够帮助我们陶冶情操。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获得积极有效的启发。音乐是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音乐,都能够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情感的挖掘,在引导学生探索情感的过程中,引发他们内心的共鸣。部分初中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对于音乐教学非常不利。基于此,对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情感指导有效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情感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教育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使学生身心得到有益发展。

一、情感指导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在与学生一同欣赏音乐的過程中,教师应当引导他们探究歌曲中隐藏的情感,体会音乐的本质。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更为关注教材中相关歌曲的教唱,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音乐的鉴赏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教师应当重视情感指导,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技巧,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情感指导能够增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音乐艺术中的正向情感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另外,在欣赏音乐时,情感指导能够促使学生做出不同的情绪反应,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二、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提高情感指导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巧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而不同的音乐情境常常会给人以不同的内心感受。因此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来渲染音乐歌唱教学氛围,营造音乐歌唱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音乐情境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主体情感体验,发自内心地感受音乐之美,对音乐产生兴趣,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教学“校园的早晨”这首音乐作品时,音乐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一方面,音乐教师可以将情感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先闭上双眼,再用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的声音和语言对《校园的早晨》展开描述,从而将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校园的早晨”这首音乐,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这首音乐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想要表达怎样的情绪,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为学生的后续音乐歌唱奠定良好基础。

(二)结合生活实例,加深情感体验

艺术源自生活,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凝聚着创作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索,聆听一首音乐作品不仅要体会美妙的旋律,还要用心感受旋律中所表达的情感。但这份感受艺术的心境却不是人人都有的,很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停留于表面的节奏和旋律,很难真正听懂音乐、了解音乐。因此,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以现实的情感和感受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音乐中所表达和蕴含的感情。为了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基于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来实现对生活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桑塔·露琪亚》《伏尔加船夫曲》《我的太阳》等具有欧洲风情的音乐作品,并让学生以多人小组的形式查阅这些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故事。通过深入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情境,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每首音乐所独有的韵味。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每一首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中可以应用,引导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延伸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学生能在体会音乐的基础上尝试运用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坚持音准训练,奠定歌唱基石

教师应开展音准训练,以帮助学生打好歌唱基础。音准是歌唱的基础,关系到歌唱的质量。人们说的“五音不全”其实就是音准没有把握好。可以说,音准是唱歌的灵魂。只有经过长期练习,学生的音乐素质与审美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可坚持在每节音乐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根据柯尔文手势模唱音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多变换手势,让学生先熟悉唱名5和唱名3,随着学生熟练度的不断提升,再加入唱名1,接着加入唱名6和唱名2。除此之外,还可借助学生熟悉的几个音来进行小旋律的练习。练习形式多样,如跟琴模唱或者按照柯达伊手势模唱等。当学生熟悉了不同的手势后,教师可开展音程构唱练习。教师可用两只手的高低位置来表示不同声部的音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手势进行二声部的练习。教师可通过形象的手势变化来帮助学生区分音高,使学生对音高产生正确的认知,同时学会自我调整音准,以唱准音。经过长期练习,学生可有效提升音准能力。在教唱《绒花》时,教师提醒学生关注这三个方面:(1)重视字头、字腹及字尾的发音。字头的发音要准确、短促且有力,字腹的发音要响亮,字尾的发音则要短且轻。咬字与吐字的相关细节非常关键。(2)关注乐句的第一个音,做到音正。(3)关注歌曲中的关键词语,认真体会其含义,挖掘相关的情感元素,以引发情感共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学需要创新和改革来打造更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音乐教学课堂。在授课内容方面,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每一首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授课形式方面,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让艺术得以在学生的世界里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呈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真正走进艺术世界,感受艺术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臧传波.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情感指导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153-154.

[2]沈世兰.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歌唱能力培养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09):38.

[3]张文静.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J].文教资料,2020(22):212-214.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初中音乐
让学生快乐歌唱
聆听,让生命如花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
小学阶段歌唱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