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图示法来解决问题

2022-01-04陈敏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数学

陈敏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图示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图示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图示法可以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来表达数学问题中的结构和关系。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模式和手段逐渐趋于多元化。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解决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时,会显得有点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图示法来理清思路,从而达到快速准确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目的。

一、通过图示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在解决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时,部分学生会出现无处着手和大脑一片混乱的不良现象。图示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以一种具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使学生们能够在脑海中将抽象问题与具体知识有效联系起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和解题效率,进一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不断发展。比如在开展“表内除法(一)”相关内容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图示法来解决“分橘子”的数学问题。把18个橘子分为6份,每份几个?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们用小圆圈表示橘子,并组织学生们在本子上画出18个小圆圈,然后又组织学生们在本子上画出6个较大的长方形,接着让学生们将小圆圈依次画入长方形中,从而得出最终的结果[1]。再如教师引导学生们通过图示法来解决“组合图形”的数学问题时,学校有一块操场,该操场原来的长为50米,宽为40米,现在学校准备对操场进行扩建,其长度增加10米,宽度增加五米,求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们画出“长50米、宽40米”的长方形,然后在长方形的长上增加10米,宽上增加5米,形成一个新的长方形,然后分别计算出旧长方形与新长方形的面积,将其进行简单的相减,从而得出问题的最终答案。

二、通过图示法显示问题中的内隐关系

在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部分数学问题中蕴涵着大量的文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生们的解题思路。图示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文字系统与表象系统之间的转换,使大段文字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能够明朗清晰地显现出来,从而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比如在开展“数学广角—推理”相关内容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们通过图示法解决“跳绳比赛”的数学问题。小雨、小东、小松三人进行跳绳比赛。小松说:“我不是最后一名。”小东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松比我的成绩好。”他们各得了第几名?在此过程中,该老师引导学生们用小旗子代替小雨,用小三角代替小东,用小圆圈代替小松。然后将其画在本子上进行组合分析,其中小圆圈和小三角不能放在最后,并且小圆圈应放在小三角的前面,从而帮助学生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再比如在开展“数学广角—搭配(一)”相关内容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们通过图示法解决“组数问题”。用1、2、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在此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们在本子上分别写出1、2、3,然后用线条将其中任意两个数字进行连接,用来表示数字之间的组合,最后数一數图中有多少个线条,该线条的数量就是组成两位数的数量[2]。

三、通过图示法深化学生的理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十分理想。图示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全面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比如在开展“有余数的除法”相关内容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余数”缺乏正确的理解,于是就引导学生们画出17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们用圆圈将其两两组合圈起来。当学生们圈完之后,发现有一个三角形被剩余了下来,这时老师就以这个被剩下的三角形为例,向学生们详细解释了“余数”代表的含义。再如在开展“加减运算”相关内容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引导学生们通过添加和删减的方式正确理解加减运算。对于5+2这个数学问题而言,老师可引导学生们在本子上画出5个小圆圈,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再画两个小圆圈,并数出一共画了多少个小圆圈;对于7-4这个数学问题而言,该老师引导学生们在本子上画出7个小圆圈,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涂抹掉四个小圆圈,并数出本子上还有多少个小圆圈[3]。

四、通过图示法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图示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学生们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控,从而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为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不断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树状图”引导学生们回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将各个知识点有效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对旧知识进行有效地巩固,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4]。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套圈图示法”引导学生们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效减少学生对关联知识点的混淆,从而全面促进各项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

结语: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数学问题中的相关信息画出合理的图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要不断加强对图示法的研究应用,从而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直观的数学问题,使数学问题中的内隐关系能够充分用图像处理,有效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帮助学生们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维国.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图示法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39):83-84.

[2]陈绍权.小学数学图示法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20(17):63.

[3]王桂芹.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图示法教学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16):27.

[4]陆齐.数学图示化教学法的实施方案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3):142.

猜你喜欢

低年级小学数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