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22-01-04王振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培养幼儿园

王振

摘要:拥有良好行为习惯,可以助力幼儿终身发展。幼儿园作为教育幼儿的重要机构,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会进一步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以下对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是黄金阶段。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理解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实际行为情况,设计不同教学方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且,要注重提高幼儿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才可以在活动中有效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使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意识。

一、设计角色游戏培养讲卫生习惯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引导效果。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筛选符合教学宗旨的游戏,也可以自主设计游戏,进而达到教学最终目的。在众多游戏中,角色游戏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同时,角色游戏对于渗透教学内容也十分有利。为此,教师可以以角色游戏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要注重游戏材料、道具投放问题。在游戏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做足准备,将有关的材料、道具加以完善,才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幼儿往往因年龄小,不懂得保持环境卫生,卫生知识也了解较少。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可以设计“我是小小环卫工”的角色游戏。在游戏开展前,教师与幼儿互动:“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垃圾时,应该怎样做吗?”。当幼儿积极回答后,教师再提问:“那么不同的垃圾,要投放到一个垃圾筒中吗?”。接着,再展示不同的垃圾筒图片,并且渗透分类投放知识。此后,再引入游戏。教师可以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多个小型垃圾筒置于游戏活动区域内。让两名幼儿一组,分别扮演“环卫工”的角色,对混合的垃圾道具进行分类投放。哪个小组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投放就可以取胜。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强化幼儿讲卫生的意识,进而有效培养幼儿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借助生动视频培养勤俭节约习惯

家长通常对幼儿宠爱有加,在平时的生活中会为幼儿提供最佳的生活条件。与此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滋长幼儿不懂得节约习惯。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教学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使幼儿这些不良习惯得以纠正,让幼儿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习惯,才会让幼儿更优秀的成长。但幼儿的理解力比较差,教师直接去宣导如何勤俭节约,较难收获良好教学效果。而且,单纯的教导对于幼儿而言,缺少吸引力,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鉴于此,教师可以将有关勤俭节约的游戏活动视频作为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使幼儿更直观了解其中的内容,还可以有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幼儿主动、认真参与其中,使其动手能力还可以得到进一步培养。

如,教师可以开展以“废弃物再利用”为主题的手工创作活动。以幼儿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吸管、纸杯等物品作为活动材料。并且,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制作活动的视频和作品,将其制作成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开展游戏活动前,教师可以先与幼儿互动:“大家猜一猜纸杯、吸管、纸盒这些物品,还可以做什么呢?”。之后,再播放不同的创作作品,拓宽幼儿视野和思维,使幼儿认识到这些废弃物品还有许多用途。接着,教师再引入手工游戏活动:“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一看谁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制作出更多的有用的物品。”。并且,继续展示更多的手工创作作品,启发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启发和指导幼儿操作,使其通过手工活动制作出个性的新物品。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体验感,让其感受到更多的创作乐趣,还可以使其意识到生活中废弃物品仍然有重新利用的价值,不可以浪费的良好思想。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良好培养,让其养成节俭节约的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操作能力还较弱,教师在筛选视频课件时,要注重应用操作简单的视频,才可以更成功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三、应用奖励机制培养良好用餐习惯

幼儿因年龄较小,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意志力较弱,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加之幼儿倍受家长宠爱,用餐时经常会出现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并且挑食的不良习惯。尤其是小班幼儿,这种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些现象,教师直接应用教导的方式,效果并不明显。久而久之,幼儿无法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喜欢受表扬的特点,积极应用奖励机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设立表扬榜,一定时间开展一次表扬活动,将引导渗透到生活的细节中,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先向幼儿渗透良好的用餐习惯:在用餐前,要先洗手;用餐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不可以东张西望,中途不可以做与用餐无关的事情;不可以将食物洒到餐具外;不可以挑食等。此后,再引入奖励细则:“每做对一项,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当一日活动结束后,谁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就可以受公开表扬。”。当在一周或是一个月的时间节点时,教师也需要汇总幼儿得到奖励,对表现良好的幼儿继续加以奖励,在幼儿中间树立榜样。幼儿在榜样效应的影响下,会更积极去管理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快速进步。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或者,教师也可以在每次用餐前,开展“最佳餐桌”评选活动:“哪名幼儿用餐时最认真、不挑食、讲卫生,就可以获得奖励。”。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幼儿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而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意志力,让其做事情更加认真、专一。

总结: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可以抓住幼儿喜欢玩游戏,或是喜欢受表扬等特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还可以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自身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向,才可以更有效促进幼儿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华.浅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及策略[J].知识文库,2021(15):52-53.

[2]李瑞.探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智力,2021(05):191-192.

猜你喜欢

培养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