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中职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2022-01-04吴林丹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德育

吴林丹

摘要:在教育新形势之下,中职学校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德育作为教学体系不可取代的一环,关乎学生道德素养的高度,对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现针对当前中职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如破教育瓶颈的路径,以提升中职德育教育有效性,提升学生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先成人,后成才”,德是成人的根本,无论哪个教育阶段,何种学习层次,都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综合化、素质化趋势,培养具有优秀品质与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成为中职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1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教育事业与社会的发展,五育共举成为必然要求,对于德育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中职德育面临更为复杂的教育形势,教学实践的开展面临各方挑战。第一,从学生角度而言,在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之下,德育的缺失是教育体系各个阶段的共性问题。长期处于知识本位教育环境之下的学生德育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低迷,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等不良现象并非个例。与此同时,相较而言,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自我管理意识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面对学校学习与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诱惑,缺乏正确的判断意识与约束能力,无疑增加了产生思想与行为偏差的几率。鉴于中职学生的成长特性,德育工作的实施需要更加全面、精准,要求教师对于德育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的设置进行深入探究。第二,从教学角度而言,中职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根本性区别,呈现专业性、实践性与社会性的特点。正因如此,中职德育需要立足教育特性,兼顾道德认知与职业实践的双重要求,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共性目标的综合发展,又要做到人性化与尊重的结合,实现教育引导的张弛有度。德育要求的深度化与宽泛化,对于教师的具体实践落实而言不失为一项艰巨的挑战,需要教师全面的考虑德育落脚点,平衡各方关系需求,不断的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中职德育工作实践策略

2.1坚持全面教育,实现德育常态化

学生思想品质的本质提升并非是单纯某位教师的引导或是某节课的间歇性引导能够实现的。因此,中职德育的高效实施需要坚持全面教育理念,提升教育的统一性,渗透至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一,坚持全过程德育。德育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应贯穿于学生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根据阶段性的需求,实施不同側重点、多元引导方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入学初期,对学生的德育意识与认知层次进行摸底,为学生建立德育成长档案,针对个体需求设计阶段性的德育发展目标。同时,明确校风与班纪管理机制,为学生的中职学习生活打造良好的开端。第二,坚持全人员德育。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主导者,每位教育工作者对于德育工作的实施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职德育应以校长为牵头,以德育教师为主导,以辅导员为辅助,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构建德育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与学科优势,加快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定期组织德育工作实践研讨会,针对一定时期内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表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交流探讨,以实现教育信息的交换,提升德育教育的精准性。

2.2落实以人为本,创新德育方式

在以说教为主导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之下,中职学生对于德育退之千里,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绪游离于课堂之外,教育效果自然差强人意。针对此情况,教师应捕捉中职学生的兴趣点,围绕内心需求创新德育教育方式,由以“灌输”为载体,向以“对话”为中心转变,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感,形成心灵层面的冲击。第一,借助情境案例提升德育说服力。中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强烈,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需要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教师通过构建德育情境,增强教学活动的代入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借助具体的案例实现抽象德育知识的有效落地,向学生渗透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第二,借助多样的文体活动提升德育吸引力。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自我价值的体现,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才能的平台,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强化自我教育意识与能力。例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运动等大型活动,根据学生的运动特长,鼓励积极参与。借助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品质。又如,教师组织“孝亲感恩”主题活动,组织学生以实际行动回馈父母亲人的精心培育与无私付出。可以是写一封感恩信,打破羞于表达爱意与情感的心理,展现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可以是做一件事,如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学习简单的饭菜做法,主动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等等,做到生活中自理,学习中自立,以实际行动感恩亲人。通过创新德育教育组织形式,让学生乐享其中,潜移默化中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

2.3以就业为导向,拓展德育维度

中职的德育工作应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德育教育层次,提升教育引导活动的指向性与实用性,为学生社会适应力与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教师可以从抓住课堂教育主渠道以及实施企校结合两个方向着手。第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德育应有机的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课堂受益面。例如,在各个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德育教学素材,渗透职业品质与匠人精神等内容,让学生将德育与个人发展建立关联性。第二,立足企校结合,拓展德育育人渠道。教师可以邀请企业代表到校进行教育,分享企业用人对于德育方面具体要求,强化学生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视程度。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或是组织岗位实训,了解企业文化风貌,感受真实的岗位工作氛围,以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诚实守信的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是中职教育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与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拓展德育渠道,构建全面、系统、创新的德育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玲.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分析[J].知识文库,2021(06):197-198.

[2]郑志飞.注重德育,贵在得法——关于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思考[J].时代汽车,2021(01):56-57.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