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中学历史课堂

2022-01-04何小锋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何小锋

摘要: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改进,是常研常新的教学课题。伴随着核心素养教育在各个学科当中的落实和推广,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获得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给历史教学创新提供了有利契机。面对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应对策略就是将完成历史教育任务为目标,将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主旨,把培育学生创新与实践品质作为重点,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行动和教育改革措施来优化历史教学,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让新型教学理念和教育策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遍地开花。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历史教育实践中立足核心素养视角进行教学改进和优化,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多层次发展,以便面向社会培育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核心素养教育在历史教学当中的融合和渗透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来说是教育改革当中的一次全新举措,在这一领域并未积累大量的成功经验以及技巧方法,虽然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思想做指导,但是在付诸行动当中仍就给各个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迅速转变传统的历史学科教育观念,注意将学科育人价值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带领学生挖掘历史学科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为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合格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一、把握学习目标,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学习目标是学科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以及落脚点,拥有确切的目标更容易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课程要学习的内容,如何学以及学习掌握到怎样的程度。为确保核心素养教育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就必须在学习目标的设计层面融入核心素养要素,把学习目标划分成三个维度,分别指向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次。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更能快速达成核心素养教育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学习目标的制定方面必须做好教材、学生以及教学策略的研究,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最大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需求。例如,在教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教师可以考量各个教学要素之后,确定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是能够说出隋朝兴亡统一大运河开通与科举制度开创的历史史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知道隋朝的三个重大历史贡献,识读大运河示意图相关的图文材料,从图中获取信息,了解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创立科举制的历史意义,能够客观点评隋炀帝。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从隋朝兴亡中吸取教训,意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

二、拓展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历史时空的深入思考

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很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活泼性强,动手能力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其在初中阶段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播放历史中有趣的视频去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并保证了历史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西汉知识点时,可以拓展以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历史时空。1、播放《楚汉之争》的视频来开展高效性的历史教学引导工作,它能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和嚴谨性,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时空的深刻思考。2、历史教师还应不断深化历史教学的精细性,借助破釜沉舟、霸王别姬等历史事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项羽和刘邦的个人特点,学生之间学会分析和探讨。4、教师还应询问学生他们喜欢哪一个历史人物,并根据讨论结果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历史文化的意识,加深学生对历史背景的印象和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课堂学习历史活跃性的氛围,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拓展教学,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探讨,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教师除了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学习信心,还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利用历史教学的魅力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学习观。初中教师要对初中生的个性学习足够重视,本着识字的核心理念,对于历史教学,利用历史文本的内容,提高学生在历史方面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入史料史证,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史料史证是历史的证明,能够在历史教学当中起到辅助作用,丰富教学内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考深度的有效素材。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已经无法逆转,对已有的历史史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整理研究,可以更好地从中了解历史,吸取经验教训,实现对历史知识的合理应用。教师可以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入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史料史证,鼓励学生对给出的材料进行积极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养成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对古代史当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进行复习时,教师就可以事先收集大量与之相关的历史材料,然后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呈现。比方说,谭嗣同曾经在《仁学》当中提及到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毛泽东记录的历代皆行秦政制。在给出了相关的历史材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此回答以下问题:上面的材料所说的是哪个朝代也出现的中央集权制度?明清时期的哪个事实能够证明中央集权制度时有改革?通过针对性的讨论和互动,学生不仅可以养成资料收集和研究的良好习惯,还能够在自主深入思考当中建立良好的历史核心素质。

结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上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不断地总结和归纳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又要注重学生教育兴趣的整合与创新。教师应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高效教学,将历史教学的核心素质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培育一个个具有历史思维、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赵明文.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9):124

[2]王海军.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学周刊,2020(10):79-80

[3]余秋萍,杜玲.基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0) :49.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