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师资融通建设研究
——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视角

2022-01-01巴佳慧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培训中心师资

巴佳慧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南京 211200)

2014 年至2015 年,《教育部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先后出台,吹响了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号角。 教育部遴选出165 家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 成效显著,案例丰富。2019 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出台,要求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 作为传统学徒制与现代教育体系结合的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现代学徒制在试点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模式、实现新跨越。 随后的推广阶段,我国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灵活借鉴国外学徒制的典型方案,进一步凝练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民情、校情、学情的职业教育创新成果,以期形成彰显中国特色、具备持续输出力的职业教育价值理念及主导模式。

一、跨企业培训中心本土化的职业教育功能

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成果之一,一般由产业商会或行业协会建设,设立的初衷是为无力承担学徒培训任务的中小企业提供联合式学徒培养补充服务,逐渐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第三元。 随着时代发展,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因其经济实力和专业能力,服务功能得到拓展,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质的培训师资[1],提升为能够满足产业技术输出与企业员工复训的多功能组织,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发挥着能力培养、技术转移、事务服务等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高职部分专业现代学徒制推广瓶颈

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阶段,不少高职院校的典型专业与合作企业积极摸索、勇于实践,积累了诸多试运行成功案例。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专业受限于客观因素,尚处于现代学徒制推广瓶颈期。 如空中乘务专业,一方面,该专业建设的校内模拟实训需要较大的场地资金投入,同时,乘务员真实工作场所为普通人较难接触的高空环境,其工作能力又事关全体乘客及机组人员安危,因此航空公司的员工入职培训一般均需耗时数月又要求严苛,无疑给这一专业学生的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加了难度。 另一方面,空中乘务作为应用技能型专业,又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目前校内教师因高职院校招聘的高学历限制,普遍难以满足该专业师资队伍要求,尤其是实训师资方面。 而在岗乘务员又因工作场所与工作时间等因素,无法受聘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或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故而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往往达不到航空用人标准,对口就业率偏低。 此时,具备深厚行业背景、拥有成熟培训师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则可发挥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补充培训服务功能。

(二)本土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意义

本研究所依托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是镇江航空教育小镇,其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签订了空乘人才联合培养协议。 该小镇可直接开展国内外各级各类航空公司的入职培训,并入选教育部“1+X”证书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面向职业学校及社会组织提供 “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及认证服务,也可承担合作航空公司的企业员工复训任务及考核工作。 本文所指的企业师傅是镇江航空教育小镇培训师,即企业空乘教员。 这部分企业师傅均为退役空乘的一线技术服务能手,同时又取得了航空服务教学资质。 借助双方合作,镇江航空教育小镇在校内设立“企业工作站”,推行学生日常管理的企业化模式,通过派出空乘教员日常驻校、 校企养成训练合作执行、航空教育小镇入职培训、小镇学徒职业资格认证等手段,有效解决了空中乘务专业学校师资职业资质不足、教学力量薄弱、模拟实训体系单一等人才培养困境,并开通了学生实习—就业直通车。

二、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融通的必要性

校企师资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运行推广的重要支撑。 2019 年,我国职教师资建设宏观性指导意见陆续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团队”;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要求“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等四部委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

(一)校企师资融通是学徒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产教融合、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旨在实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双主体育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通道拓展等高质量发展目标, 是国际公认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也称为“三明治”模式,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师资构成及来源基本相同,均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组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实施方是职业学院和企业,师资队伍构成为教授、 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及企业兼职教师,其中教授的比例较高;瑞士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元制”现代学徒制,由职业学校、企业、行业培训中心具体运行,师资相互贯通;澳大利亚实施“新学徒制”,以TAFE 学院为培训机构,要求企业教师进入大学教育学院进修1-2 年并参加各类行业协会活动;法国则由学徒培训中心和企业承担教学任务,师资力量由学徒培训中心的教学导师和企业的学徒师傅组成;美国实施“注册学徒制”,由企业主导、高校参与,针对师资融通和学徒制运行制定了相关法律,确立了行政管理体制[2]。

(二)校企师资融通是学徒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早在2016 年, 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 就明确了相关要求,高职院校也先后拟定了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相应规章制度,但学校落实“真实践”的执行力及考核力仍然疲软。 一方面,校内教学与业务工作量繁重, 专任教师静心企业实践的主观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学校针对教师挂职锻炼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甚至默认教师参加应付上级部门各类评估的“假实践、假锻炼”。 现代学徒制的另一端——企业,出于经济利润考虑,也很难组织优秀技能人才担任企业师傅。 加之校企间的体制鸿沟,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都不能通过参与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工作获取等量的物质激励与晋升机会。 然而,跨企业培训中心作为现代学徒制运行的教学载体之一,校企师资融通的广度与深度是双主体育人的关键环节。 我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多由政府与具有行业背景的教育培训机构合资建设,是区域政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引领技能人才培养方向的有效杠杆,其师资融通的投入与考核既异于体制内的高职院校,也不同于体制外的逐利型企业。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特殊属性既强调了师资队伍个人能力的全面性,也突出了企业师傅的合理发展,必然有力激发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活力,保障这一教育体系的运行成效。

(三)校企师资融通是高职生双轨成长的必然选择

对于部分特殊专业而言,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师傅与校内师资的融通建设,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校内专任教师的教育短板,填补了实训教学模块的师资不足。 另一方面,培训中心组织岗位退役的企业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教学,也弥补了一线技术能手因岗位特殊性无法直接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缺憾。 依托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先进设备与优质师资,显性、隐性两类知识,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校、企业两个现场,教师、师傅两种指导等现代学徒制教育特征得以保留并获得创新发展,服务于高职学生双轨成长。 高职校园学习阶段,培训中心派驻企业师傅入校承担核心课程实训教学任务,配合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及养成性训练,职业文化深入校园,学生的职业认知、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得到明显提升。 培训中心学习阶段,专任教师、年级辅导员仍可开展现场教学和指导,校园文化延伸社会,思政等校园教育功能也通过校内师资在跨企业培训中心得以强化。 企业师傅借助此前的校园浸润与互动, 掌握了更多教育教学技巧,校企导师合力助推学生职业起步阶段的理论功底、品德修养、技能水平,多方落实。

三、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融通的实现路径

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融通是指培训中心企业师傅(培训师)与合作高职校专任教师的团队建设。 企业师傅进入校园,学习教育理念,掌握教学技巧,积累教学经验;专任教师进入中心,学习职业技能,增强职场认知,积累行业经验。 校企师资定期在“学校场”与“中心场”轮换学习、培训,努力形成双方教育理念相近,学情认知统一,教学目标一致, 合作指导互补的教育行为闭环,助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分别达成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学习、成长目标。 最终,企业师傅与专任教师能够实现人才流动或顶岗工作,真正促成校企师资的优势互补及整体发展。

(一)制定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建设标准

专任教师企业化、企业师傅教学化,应是跨企业培训中心师资建设的主力方向。 这一目标的实现,非高职院校或跨企业培训中心一己之力所能达成,需要发挥政校行企合力。 近年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中,教育部等多部委相继出台了职业院校师资建设指导意见,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仍未有国家标准。 我国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均由地方政府参与投资建设,政府应搭建平台, 主持成立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并加大师资融通建设投入,拟定标准,确立规范,指导教学。 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第一要务,首先应该设定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师资准入标准,政府牵头,企业参与,中心落实。 参照发达国家学徒制方案,企业师资的引入考量尤其应多样化,既要广泛吸收企业在岗或退役技术能手担任培训师,也要海纳百川,扩大来源,具备良好思想品德、有志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传承人都应进入优选序列, 建设一支有标准、有互补的校企师资团队。[3]

在此基础上, 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求,制定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认证制度。 校企师资配比相当,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搭配合理,教学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优势互补,进一步清晰学徒制导师聘用标准与选拔条件,提升校企师资与教学活动的匹配度,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施校企师资互聘共用的动态管理岗位认证。 这一过程中,融通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校企师资的“校园+现场”提升制度。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通过挂职锻炼、顶岗实践等方式才能晋级专技职称;企业师傅通过高校学习、教学实践等途径才能晋升技能等级,并通过制度保障培训中心教师每年均能取得一定比例的晋升名额。 由此,激发校企师资融通积极性,最终反哺于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与学生(学徒)品质。

(二)健全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保障机制

跨企业培训中心与合作院校需要携手优化现代学徒制校企师资的各方面工作条件,出台激励措施,给予物质保障和精神表彰,提供努力方向和发展阶梯。 资金投入方面,中心与高校都应设立校企师资融通专项基金或专项津贴,对参与积极、表现突出、成果优异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予以物质奖励及公开表彰, 通过学徒拜师会、诊断提高会、工作总结会、年度表彰会等仪式或会议定期执行,借助学校网站、官方微信以及培训中心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分期发布,塑造师资团队的荣誉感、满足感,提高师资合作的自信心、成就感,并在教工与职工中发挥带动作用,彰显榜样效应,也培养学生尊师重道、发奋学习的优良品质。 激励举措方面,主要通过成长类提升机制与流动性人才机制予以强化,引导校企师资借助融通渠道获得职业幸福感。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与培训中心都应针对参与现代学徒制教学的校企师资实施优先发展战略,在境外研修、评优评奖、岗位轮训等诸多方面给予关注落实与实质推进,吸引更多优秀教工与优质人才投入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工作。

保障机制的落脚点还在于校企师资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必然配套校企双主体考核[4]。 跨企业培训中心应与高职院校共同研讨评价体系,根据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在培训中心的教学任务、教学成果差异设立双轨考核制度,制订更加全面的考核指标与较为科学的考核方式。 其次,学徒制培养的绩效考核也不宜忽视培养方即学生(学徒)、使用方即用人单位的教学质量评价。 根据培训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及其家长的教学反馈情况、用人单位的学徒使用反馈情况等, 开放第三方评价端口,保障校企师资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 公正和有效。 根据多方评价及时反馈结论,并据此执行校企师资的绩效考核工作,以考核手段保障师资建设成果,优化师资队伍融通。

(三)构建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培养体系

明确标准,提供保障,建立健全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培养体系,提升师资整体业务能力与个人水平,是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跨企业培训中心自身发展的追求。 政府层面对跨企业培训中心这一特殊的职业教育伙伴应予以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鼓励培训中心将更多资金投入师资培养模块。 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师傅多数并非企业在岗员工,需要把控企业师傅的脱岗期限,保障其企业复训时长,为其学徒培训与培养工作保鲜。 同时,年岁较长的技能大师、非遗传人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多数了解不够,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存在怀疑,帮助他们提前进入校园,缩小师徒间思想代沟,提升实践教学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企业师傅需要具备将实践操作技能与社会发展能力通过语言描述与亲身示范等方式有效传递给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任教师需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功底与理想信念力量通过顶岗工作、挂职跟岗等方式有效传递给学生的培训培养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为达成以上目标,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培养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要实施校企师资青蓝工程,高职院校与培训中心指派高职称教师、高技能导师开展交叉结对指导。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教育教学任务是一项复杂的人才培养工作,培训课程开发、学生思政教育、学徒成果评价等环节均需校企师资目标明晰、同频共振,双方青蓝结对、共研同商、统一步伐,方能达标。 二是实施双带头人名师工程。 通过设立校内企业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方式激活企业师傅的校园触角,利用现有政策与学校资源,帮助企业师傅申报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申请高职院校行业产业教授。 通过在跨企业培训中心设立对口高校教师培养站,利用中心的前沿设备与先进技术,帮助专任教师申报教学名师,引导他们由职业资格考证升级为职业资格岗位能力认证,逐步实现专任教师在高职校园与培训中心的自由流动。 最终,企业师傅与专任教师均应达到身份互换、 教学互动、能力互长的高度师资融通层级。

(四)提升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创新成果

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成果既表现为学生(学徒)培养质量,也表现为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在学生管理、教学科研、技能大赛、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实践成果[5]。 多方位、多角度的师资融通,能够促进来自不同体制、不同机制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在互动中增进了解,认知差异,挖掘共性,以求同存异、互相补台、你我同行的姿态投身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工作。 此类互动活动中,往往又少不了学生的参与,从而使跨企业培训中心也不断凝练形成具有行业色彩、具备专业特色的学徒培训模式。 由政府参与建设的培训中心,恰恰使政府角色在此刻转化为极高效的特定模式、创新成果推广与传播平台,实现了师资融通育人成果的权威快捷认证。

学生(学徒)管理层面,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合作企业化管理。 如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合作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对学徒实施的即是军事化管理,班级机组、专业早操、体能训练、技能演练等养成性教育均由空乘教员与专任教师共同执行。 教学科研方面,“校企双链,工学结合”等嵌入式人才培养的实践积累,经过校企师资团队共同提炼,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跨企业培训中心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典型案例与高质量教科研成果。 校企双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各级各类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融通的拓展成果,将国家政策与学生成长落到实处;校企双导师团队组队参加的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竞赛、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也提升为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融通的实战赛场, 将教育理念与师资成长落到实处。多元化的成果展示与提升平台赋予了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师资的发展空间,也催生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校企师资融通实践项目。

四、结语

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师傅是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进一步规范校企师资准入流程,提升企业师傅教学素养, 组织学校教师中心实践,推动校企师资互助互融,无疑对现代学徒制的现阶段推广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学生(学徒)身份互换、学习递进、技能强化提供保障,为对接企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储备提供支撑,是较为理想的职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模式。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培训中心师资
首都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简介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十三五”回顾系列
森浦上海展示培训中心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五行真经(9)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北京市劳保所培训中心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