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磨课”教学策略 落实教师专业化能力建设

2021-12-31徐安辉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磨课文本课文

徐安辉

(宁夏师范学院 文学院,宁夏 固原 756099)

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尤其是实践类课程教学,如果只讲理论,就会陷入“纸上谈兵”,反之不讲理论,又会变成“盲人摸象”,而立足“高层次”优化教学内容,紧扣“应用型”创新教学方式,搭建理论与实践互为观照的学科教学实践平台,使学生经历“体验——内化——实践——反思——提升”的循环反复,建构基于理解和融通的学科教学理论体系,掌握科学规范的教学“动作要领”,“能够在日常的、感性思维基础上,基于理性论证做出教育决策的能力”[1],提升“专门人才”必备的素质和专业化技能水平,成为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实践证明“磨课”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所谓“磨课”就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团队或集体讨论的方式,对教学设计、课堂呈现等反复推敲以达到最优化的行动研究过程。要真正发挥“磨课”在教师专业化能力建构中的促进作用,首先应该明确“磨课”重点“磨”什么?

一、“磨课”的内容与要求

(一)“磨”教学目标

把课文置于教材系统,明确“课标”要求,分析文本独有教学价值,研究单元目标任务,是准确制定课文教学目标,合理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基础工作。

1.“课标”提出什么要求

“课标”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包括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主体和学习方式、课程组织方式、学业质量和考试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都有明确规定和要求,任何背离“课标”的“信马由缰”,都可能使语文教学成为耕种“自留田”,各行其是导致目标任务难以有效落实。而在教师教育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忽视或轻视“课标”研读,领会其精神内涵并成为教学价值和策略引领的情况,“跟着感觉走”制约了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弱化了专业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要把研读“课标”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项硬任务,对其中主要内容能够烂熟于心,依据“课标”规定设计教学目标,以“课标”要求分析评价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内容确定、教法学法选择、教学环节安排、多媒体辅助手段运用,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2.单元有哪些具体目标

教材教学目标通过单元学习目标来实现,而单元目标又是通过选文学习达成,“对应性”要求以单元目标为指引,运用系统方法通过对本单元选文的研读,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人教版(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小人物”,单元提示强调:“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句,感受文章的意蕴。”[2]“抓住细节”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以致用写作训练的着眼点。编者“精挑细选”了《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三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卖油翁》,而“凭借”各有侧重的“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实施,细化单元教学目标的一一落实。教师要“吃透”单元教学目标,能分析判断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没有抓课文特质整合教学目标?是否与单元目标有关联?指向的是单元目标的那一条?是如何与单元目标建立关系的?研读单元目标设计选文教学目标,是把选文纳入教材模块系统,保证教学系统性和连贯性,促进学生模块化知识获得和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

3.教学文本有什么特点

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以其典型性和示范性承担了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功能,分析教学文本的价值和意义,能更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研读课文分析其教学价值,挖掘并整合文本所包含的教学素材,以特质优先、凸显特点及寻同求异为原则,设计并实施教学内容,才能为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树“榜样”立“标杆”。人教版(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围绕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选文,文本的突出特点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通过细节突出人物非凡气质和思想感情,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选文的特点在于用不同的抒情方式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语言文化、土地人民的热爱。不同的单元主题不同,选文的突出特点有别,教学目标任务自然各有侧重,第一单元要突出细节品味,“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特征”(单元目标),感受所写人物的精神世界,而第二单元则要通过鉴赏不同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单元目标),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教学中抓文本的这些特点,能凸显单元教学主题和目标,突出不同课文的教学重点,从而使学生在“类”“篇”的互补融合中,凭借课文“这个”“例子”,高效有效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4.是否针对具体学情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为本,“为学习设计教学”,把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更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个性不同兴趣有别,生活经历体验简单又复杂,充分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需要、认知事物的特点、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和学习动机,依据教学内容,立足学生“能力发展区”,优化选择教法和学法,开展切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活动,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富有人性而成为生命关怀教育。

(二)“磨”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教师在设计课题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3]清晰教学思路而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求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引下,结合教学目标实现,依据教学文本特点确定课型,课型明确了教学思路也就清晰了。若是以读为主,以何种方式读,分几个步骤读,在读的不同阶段思考什么问题,采取怎样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因势利导总结升华,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实现;如果以讨论为主,立足课文核心内容的主问题设计是关键,要具开放性和探讨价值与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子问题,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理解文本“再表达”,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讨论是阅读基础上的讨论,同桌讨论、学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总结拓展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逐层深入的具体形式,讨论活动中的教师参与,发现问题点拨引导,调控讨论进程与节奏,体现的是“教师是引导学生探险的导游”,而“研读课文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点评——质疑拓展升华学习”,是体现教学思路清楚的教学环节设计;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练什么语文能力,其次是采取哪种练习方式,再次是如何组织练习,还有是如何有效评价促进练习,这都是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必须把握的基本架构。

不论采取哪种课型,都要遵循教育教学和学习理论,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人的认知心理流向,教学内容选择突出课文“类特点”和“文本个性”,聚焦教学目标实现,选好教学切入点,教路清晰学路清楚,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情绪,通过问题设计细化课堂学习活动,以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用举一反三升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立足巩固提高和读写结合,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服务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三)“磨”教法学法

目标明确之后,能否实现目标的关键是方法。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活动的高效组织者,个体人成为社会人的塑造者,激发创造性服务社会发展的促进者,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理论上的常规教学方法有讲读法、串讲评点法、诵读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等,但在教学某一篇课文时,究竟采用什么方法和怎样用,则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来抉择,同课异构不仅仅是教学个性的体现,更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价值选择。常言“教无定法”,但“无定法”并非无法而贵在得法,得法就是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价值观,以最优化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这一篇”课文,注重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掌握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同时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而造就健全完整的“人”。“比如,与其告诉学生汪曾祺淡而寡味的语言风格,不如让学生发现、探讨《葡萄月令》中60多次的‘了’和数十次‘呢’,让学生感受语气词在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体验感悟其语言风格”[4],语用情境中的知识学习,使枯燥的知识附着上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在具体、生动、可感中激发学生思维,联系自我生活经验,与作者及文本对话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语言运用的体验,提升语言能力,拓宽精神境界,使知识教学具有了人的意义。

“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其“怎样学”是教学效果的关键。“新课标”要求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纯的接受学习的状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5],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在这些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多角度,体验感知语言运用,在自身大量语言实践和体验基础上,外部语文活动逐渐转化为内部认知、情意活动”[6],训练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建构学生语言经验,形成语文实践能力。依据“课标”要求,立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模式下的具体学习活动,要明确指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从而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磨”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行为与注意力加以组织调控引导,为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并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7]语文教学不是一个人的独白,是师生、生生及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情感的交流和生命之间的碰撞,是相互启迪共同感染的审美活动,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其辅助教学内容声情并茂的语言,强化表达效果的眼神、表情、动作等体态语,都是凝聚学生学习向心力,保证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文本无动于衷的照本宣科,枯燥乏味而失却生命激情与活力的课堂,很难实现语文教育家于漪先生所说的“情的感染,美的熏陶,理得启迪”。“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课犹如一支宛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8]导入要切合教学内容,“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明确目标有方向,创作情绪氛围定基调。新课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灵魂,要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写得怎么样”创设主问题和关联子问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善于因势利导组织高潮,评价激励活力智慧,张弛有致调控节奏,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教学结束紧扣教学目标形式灵活多样,用教学智慧画龙点睛,抵达“课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境界。教师组织教学的这些行为方式,必须符合“科学性”“灵活性”“综合性”“互动性”“民主性”[9]基本要求。

二、“磨课”的方法及步骤

“操千曲而后晓声”。“磨课”绝非制造千人一面的教学机器,而是以同课异构比较研究为方式,开展“一课多案”“一课多磨”的“磨课”活动为过程,发挥集体教学智慧,在“切磋琢磨”中建构、创造、升华,掌握语文教育规律,探索语文教育路径,提升专业化教学素养和技能水平为指归,从初中到高中,由易到难,选择不同类型课文,以点带面,开展以“研读课文——课例研究——教学设计——模拟教学——检查反思——教学改进”为模式的反复实践活动,培养懂教学能研究会教课的未来语文教育名师。怎样磨课具体应包括以下实践环节。

(一)研读课文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业务能力之一。自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没有优秀的、精致的、深刻的课文研读,一定难以产生优质的课。”[10]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是走进文本、走进作家的情感世界,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读出其中的语文味道,“先学后教”,读深读透了课文,读出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奥妙,才能优化教路设计学路,老师有滋有味地教,学生有滋有味地学。通过“磨课”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可由指导教师确定试教课文,学生先自主裸读课文,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写得怎么样”作出个人思考,再参读相关研究资料,分析比较课文解读的偏差与问题,对课文“再解码”,然后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围绕“四个问题”达成有深度的理解共识,为教学方案立足教学文本,设计品读、品味重点词句,探究核心问题,鉴赏审美表达,渗透人文情怀感染,获得听说读写知识,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教学活动做准备。研读课文应该是“解码——编码——再解码”的过程,在教学文本的细微处,见学生所未见,想学生之所未想,开发对学生成人成才有价值的教学素材。

(二)课例分析

学习小组成员搜集公开发表的同课题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案例文献,在综合分析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分别进行“述”“评”,揣摩教学思路,发现教学智慧,感知教学技能,在与名师对话和好课共鸣中,吸取教学设计“真经”,提高自我教学设计能力,促进专业理论的深化学习和完善,建构基于理解和融通的自我理论体系。所谓“述”就是概括介绍案例,包括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确定,教法学法选择,计划课时及多媒体辅助手段运用,教学过程设计了哪些环节,每一环节如何展开,学生学习活动如何设计,采取了怎样的检测评价手段等。所谓“评”就是运用教育教学和学习理论,对案例的文本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目标实现、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方法,乃至板书设计等进行评价,以研究者的视角比较分析、撰写教学案例综述,并在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吸收有益探究成果,完成教学案例分析报告,立足学理概述案例,比较价值,总结启示,把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动指南,发挥“师承效应”构想“有我”教学设计与实施。

(三)说课

说课是在研读课文和课例分析的基础上,向同组成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筹划,一般包括:一说教材,即解说课文出处、单元目标、课文特点及在本单元的教学功能、“课标”要求等,据此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文本个性”确立的教学重点,根据学情设定的教学难点,实施教学计划课时;二说教法学法,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具体说明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理由,对接学生哪些语文知识的获得、哪种语文能力的培养;三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围绕教学目标实现,抓重点破难点,具体说明教学完整环节设置及教学时间分配,采取的导入方式及作用,新授内容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活动,落实教法和学法指导,设计“激思”“激趣”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以问题合作探究推动教学并形成高潮,层层剥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抵达文本内核。还要说明如何拓展延伸,围绕中心举一反三,深化学习拓宽思维,设计哪些练习或作业,巩固提高学以致用,如何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说教学过程要重点解释“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要达到什么目标?”师生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四说板书设计,即说明采用的设计方法、理由及作用。说课环节重在评议,小组成员要对说课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议,有哪些优点,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提出改进的建议,通过充分评议互学互鉴。指导教师“把脉问诊”开具药方,学生综合意见建议取长补短,在“说课——评议——改进”的多轮反复打磨活动中,既训练说课技能,同时为高质量有创新具个性的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四)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规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这一环节是在三、四、五环节的基础上,运用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方法,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学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后,学习小组成员相互传阅,对课前系统各部分及课堂系统各环节随评,重点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开展交流讨论。“教什么”要求能在充分研读教学文本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针对具体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解决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怎么教”要求能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设置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增强教学效果,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根据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节奏、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高效学习,能对目标实现进行有效检测,解决“如何到那里”及“是否到那里”的问题。指导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讨论点评总结,疏理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学生再行修改完善教学方案,反复打磨后提交指导教师评阅,并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查摆存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学生根据评阅意见进一步修改教学方案。本环节旨在设计——讨论——反思——再设计的精雕细磨活动中,理论与实践互为观照,促进教学知识内化完善,提高分析解决教学问题能力,实现教学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五)模拟教学

学生在完善教学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模拟教学活动。首先,学生分别试教并全程录像,观课学生对试教学生的教学过程随评;然后,反复观看自己教学录像,分析得失明确改进措施,依据教学设计方案,结合试教实录,综合分析比较,整理观课随评记录。其次,组织学习小组评教,先由试教学生陈述自我教学实践反思,再由观课学生评教。评教围绕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提问、讲解、变化、结束、课堂组织、教学语言、板书设计、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展开评议,能结合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讲优点要有理论阐释,提问题要分析根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充分理由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评教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自己的经历体验中,通过比较分析和研究,在总结反思中强化语文教育理论,完善语文学习及教学认知,能研究并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再次,评选优秀教学案例,各学习小组推荐优秀试教案例,并在全班开展试教评比,由全体学生民主评选出优秀试教案例,用有个人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的典型案例规范引导学生。最后,撰写反思改进报告,总结自己研读课文、教学设计及试教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研读课例和观课评课中学习借鉴的方面,制定学习改进提高落实措施,在“参与”与“反思”为特征的行动研究中,促进新一轮“磨课”活动质量提升,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能力发展。

《礼记·学记》中讲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模拟教学环节要倡导紧扣课文教学价值,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服务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贯穿“学习理论——检验理论——反思理论——再学习理论(提高)”等活动,通过“试教——评议——反思——试教”的循环反复,教前思教后想,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磨掉毛糙塑造精致,实现教师教育以专业化素质能力为特质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磨课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背课文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幼儿美术滴洒画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在磨课中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