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2021-12-30王鹏

甘肃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作用建议

王鹏

【摘要】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素材,且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对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也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主要从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及提升建议两个大方向入手,探究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核心素养;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116—02

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积淀起来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下面,笔者就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方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1.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1]。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借鉴其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将其运用到写作中,而且能够理清古诗词的发展脉络,积累古诗词的写作流派和作者的写作风格;不仅能够读懂古诗词中的人和事,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而且能够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人生追求。这些知识的积累,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古诗词中涉及很多生僻字,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掌握这些生僻字,而且可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例如,屈原的《离骚》:“扈[hù]江离与辟(通“僻”)芷[zhǐ]兮,纫秋兰以为佩。”王安石的《半山春晚即事》:“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翳翳:草木茂密成荫貌)。

2.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能够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在教学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究竟要走哪条路,但是倔强又自信的李白,不愿意在离筵上表现出自己的气馁和彷徨,所以用强烈的态度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坚信,即使前路坎坷,困难重重,但总会有披荆斩棘到达理想彼岸的一天。李白在古诗中流露出的那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纵然自己身处逆境,也要在逆境中寻出路,在挫折中见曙光的心理,可以启迪学生面对困难时,要勇于挑战,勇敢面对,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古诗词中无外乎表现三种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而这与学生的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学生的作文也是通过这几种关系来阐述道理或者进行观点论证的。古诗词中常常蕴含一种意境,学生若学会这种表达意境的方法,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比如,有赞扬梅兰竹菊和苍松翠柏美好品质的,有描写祖国山川、草木鱼虫寄情于山水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模仿古人这种表现方法,选择某些事物的相似性和关联性,营造意境,提高写作水平。就像同样描写秋天,“沙场秋点兵”的磅礴气势能够被诗人辛弃疾感受到,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美好能够被唐代诗人刘禹锡捕捉到。秋天,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伴随着低落、相思和离别之情的,但是在刘禹锡眼中却生出了朝气蓬勃的新意[2]。学生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借鉴古人的写作思路,创造性地运用意象的特点,捕捉个体对生命的独特体验,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路径。

4.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就古诗词而言,每一句话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深思熟虑后凝练的,也因此在用字和用词上有很多传神的地方,成为后人咀嚼和鉴赏的经典。比如,唐代诗人贾岛在写《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夜下门”时就犹豫了很长时间。唐代大诗人韩愈认为“敲”比“推”好,理由是文人在寺外敲门,如果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是不能推门进入的,而在深夜用“敲”,更能凸显出周围环境的寂静。在学习中,有的学生却通过思考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推比敲更好。因为如果是去自己的好友家玩,看见门是虚掩着,推开门径直走进去,可以说明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感。可见,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通过分析、研究古诗词的用字和用词,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

二、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1.提升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能力。现代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及方向,拥有较丰厚的文化底蕴,能够随时随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是吃透古诗词的考点以及课后习题等,形成固化和传统的教学思维,致使古诗词教学无法推陈出新。对此,笔者建议可以尝试开展古诗词的校本教研,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挖掘和探索出更好的古诗词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采取多种古诗词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诵读法是古诗词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贯穿在古诗词教学的始终,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师在诵读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包括配乐诵读、古诗词表演、比赛诵读等,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热情。此外,教师还要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诵读,找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集中诵读一首或两首古诗,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背会一首再进行下一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列一个近期目标和一个长远目标,引导学生按照计划步步为营,不断提升。只要学生长久地坚持下去,一定会形成较好的诵读习惯,并且会有丰富的积累,为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2)情境法。古诗词离我们现在的生活较为久远,其中一些晦涩难懂的句子容易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以讲故事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凭借多媒体等音效,创设良好的情境,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文时,设计了精彩的导入语:我们以前学过一首《七步诗》,其中有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才华横溢的曹植所做。中国有句古话,虎父无犬子,曹植那么优秀,他的父亲曹操同样不是等闲之辈,不仅谋略过人,文学造诣更是深厚。下面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和渤海相关的视频……笔者通过曹植和曹操的父子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歌的兴趣,通过播放气势磅礴的大海视频,创设了情境,为后面学生走进古诗、感受古诗打下了基础。

3.解读意象,举一反三。意象就是物象和情意的组合,指向古诗词中的一些特定的文化内涵[3],学会解读这些意象,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本首古诗词,并且能帮助学生实现举一反三,读懂其他古诗词。例如,在教学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时,教师告诉学生梅花不畏严寒,凌霜而开,常常受到诗人的敬仰和赞颂,陆游以梅来比喻人,衬托出诗人的高洁品行和坚毅性格。学生了解到这一点,在学习元人王冕《墨梅》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时,自然能够体会到诗人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比喻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再如,梧桐在古詩词中常常是伤感、悲凉和落寞的象征,主要因为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损陨”“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一年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容易让人触发凄凉悲伤的情绪,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比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金炉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单影只,卧听宫漏的情境;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写的是春风吹,那么桃李花就要开了。秋雨来,那么梧桐就要落叶了。重点突出了秋日冰冷的雨水打在梧桐叶上的凄苦情景;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

古诗词中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利用好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财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当然,此次探究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多思考、多实践,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更多路径。

参考文献

[1]李芳.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古典审美[J].高考,2021(14):73-74.

[2]庄娟娟.新时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1(10).

[3]胡金芬.古诗词教学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渗透刍探[J].成才之路,2021(09).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作用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