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思考

2021-12-30许羚周广喜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就业高校大学生

许羚 周广喜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深入改革,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逐之产生了。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断下降,供需比日趋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解决好大学生就业,使更多新生代力量能够合理的配置到适合的岗位上去,是做好接班交替,人才更新换代,是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输入新鲜血液的保证工作的必要工作之一,同时缓解就业压力,使社会国家更加稳定。为我国下一步整体发展战略储备高能力应用人才,促进就业成就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校

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之所以高等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统一面临就业压力大、竞争大等问题。毕业生在出去找工作、应聘时,大多数企业领导都会回复一句刚毕业的不要,这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最不愿听到的话。这不是企业领导想泼冷水给大学生,事实上这很正常,对于企业来说他们需要有经验的社会人才,初来乍到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什么社会技能,企业也需要生存,如果企业都招些什么技能都不会,只有一肚墨水的人,那该如何发展下去。

1 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生在应聘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拿着在校获得的大学文凭、四六级证书和一些荣誉证书,认为这些证书可以让自己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现实恰恰不同,在求职时这些证书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企业还是关心社会经验。

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偏爱向大城市,高薪行业靠拢,导致去这个城市的人竞争越来越多。现实是残酷的,适者生存。大学生需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适当调整就业预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说道:“我不相信中国大学生多了。只要我们不要用精英教育的观念看待大学生就业,就不存在就业问题。

大学生要合理定位,正确认识从“天子娇子”转变为“普通劳动者”的现实,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客观的看待自己,勇于放下“身段”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去。要在就单位和就业区域的选择克服功利主义回归理性,不再一味以大中城市为目标;不再一味追求“铁饭碗”,必须进“编制”入“体制”;不再一味期望高起点,高待遇等。

2 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自身方面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有局限。这样的校园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差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的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简单点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才能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在校表现的很优秀,能力、特长不错在求职时会有许多企业会选择他们。但相反进入社会你已不在是学生,对个人的能力与经验有着不同的要求,单凭在学校的那点技能是无法在鱼龙混杂的社会立足打拼。之所以,毕业生不可高傲自大,学会认清自己的真实情况,反复思考,找出不足随之去弥补,让自己成为一位合格的职场人员。

(3)不良的就业观念

大多数毕业生认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后面多年的就业工作,那么这些毕业生就会选择稳定可靠没有任何风险的企业单位去求职应聘。 实际上,随着我国人事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入进行,针对求职者的各种社会保障体制已在慢慢建立、改善与健全,有能力、有才华的人都会各入其职将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和必然的趋势。社会与企业将求职者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不断的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运行过程中,企业兼并、联合、破产、裁员等现象会时有发生,所以大多数毕业生想把第一份工作变为终身的工作这种观念将会变得不太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毕业生在求职时尽快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念。

(4)狭隘的专业对口就业观

高校毕业生总是把自己所学的专业当作择业的关键因素,从而缩小了可选择的空间,导致某些工作机会丧失。他们认为找一个与自己专业相符合的工作更容易发挥专长,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锻炼工作技能和经验。另一方面可以有一份基本稳定的收入,从而保障自己生存的需求,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毕业后能从事一份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固然很幸福。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很多高校毕业生都无法从事完全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有些人会去选择坚持寻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最后会错过好的就业机会找不到工作。但对于毕业生来说,应该有工作就干,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先上班可以积累经验,靠自食其力减少家庭负担,也可以从工作中学习待人处事,对于今后寻找更好的工作都是一笔财富。

(5)盲目的择业观

部分大学毕业生认为求职过程就是简单地递交一份简历,简单地回答用人单位的几个问题,而并没有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发展情况和企业文化,也不结合自身的爱好特长对招聘岗位进行选择,只是人云亦云,盲目地进行择业。待正式入职后才发现所从事的工作或岗位并不适合自己,从而导致频繁的跳槽现象出现,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6)过高的就业期望值。

毕业生大多追求高薪、高层次岗位和大城市,而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其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比其他同龄人在知识、能力、眼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加之他们有较为远大的抱负,这就使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存在着过高的自我评价,这种高度的自我评价在就业问题上表现为期望值过高,欠妥当地将就业出发点定在“我想做什么”,而不是“我能做什么”或“我该做什么”上。

3 针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栋梁,是国家的巨大财富。大学生不能实现就业,是对人力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会给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进而改进就业措施是对大学生很重要的,并从并从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出发,提出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制定相關措施。

(1)了解就业政策

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应去多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主动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过程,多去调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哪些变化,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从个人素质条件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 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扬其长、避其短,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 策,顺利就业,或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

(2)就业观念的转变

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初入社会,一方面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 提高到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个性特点,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作用。

(3)培养个人技能与素质

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学习的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劳动力流动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需要接受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自身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2.提高职业操作技能 3.掌握职业生活技巧

(4)改善自身问题

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初次就业,首先应从社会需求出发,设计自己的择业目标。大学毕业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的需要是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和基础,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与自我特征,冷静妥善地处理择业过程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的基本要求。

(5)完善高校教育体制

各高校应增开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大学生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推出大学生综合素质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让指导老师在一边辅助,从而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流、制作简历、活动策划等能力。学校适当的考虑开设奖项以及期末加学分来刺激学生参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重视性。

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6)完善就业市场体系的重要性

企业应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4 结论

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性就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理性选择专业。专业的选择对于大学生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结构,更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在选择专业时既不能盲目跟从大众的潮流,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好的专业并不等于热门专业;也要摒弃那种单纯追求高学历,选择所谓的冷门的专业,以求轻松拿到文凭,要充分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准确地为自己定位,综合考虑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将来的工作机会需求和职业潜力等因素。从而在大学毕业时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增加社会对自身的认可度和自身对职业的满意度,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王海杰.人力资本理论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06.20,20.

[2]赵修渝,陈杰.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我国教育相对过剩[J].重庆社会科学,2005(7):20.

[3]王卫明.高考招生的地区差异与地区均衡——对高考招生平等性问题的另一种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13 (1):53~57.

[4]李婷婷,李剑.江苏经济转型期的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研究 [J].文教资料,2013(3):125-126.

[5]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 [D].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4).

[6]王东星.福建省在建设西海岸经济区域中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6):63-65.

作者简介:

许羚(1991.07-),女,助教,安徽黄山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周广喜(1977.07-),男,讲师,安徽六安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