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1-12-30秦文龙王利平常小峰郝哲李鸣雷

食用菌 2021年6期
关键词:榆林市食用菌设施

秦文龙 王利平 常小峰 郝哲 李鸣雷*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食用菌中心,陕西 杨凌 712100;3 杨凌秦岭山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杨凌 712100;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5 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目前食用菌作为我国第四大农业产业,在巩固脱贫成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必将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出更大贡献。陕西省榆林市具有发展食用菌的自然、资源和设施优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南菇北移”速度的加快,榆林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乡村振兴的政策机遇,固强补弱、精准发力,促进榆林市食用菌产业实现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1 榆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辖1市2区9县,人口385.89万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4 089.66亿元。榆林市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1]。

20世纪90年代初,榆林市就已经开始栽培食用菌,但由于经济与技术条件的限制,长期处于自由发展状态,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近年来,随着餐饮行业市场快速发展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食用菌需求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5—2020年陕西省食用菌总产量从70万t上升到近130万t,增长趋势明显,但榆林市食用菌产量不足全省产量的1%。

目前,榆林市12个县(市、区)均有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榆阳区、定边县、靖边县、子洲县、佳县等县区。榆阳区已实现平菇周年化生产,完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并且可以部分供应周边县区;佳县、子洲县、府谷县的香菇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此外,食用菌的栽培品种也在不断丰富,从单一的平菇,发展了香菇、杏鲍菇、黑木耳、羊肚菌、桑黄等10多个种类。截至2019年底,全市食用菌生产总量达621.9万袋,鲜菇产量0.65万t,年产值达0.46亿元。

2 榆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

2.1 气候优势

香菇等食用菌具有变温结实的特点,需要一定的温差刺激才出菇[2],其适宜生长温度为5~28℃[3]。榆林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00 mm,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夏、冬季气温(表1)适宜,既能满足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又能很好地衔接养菌与出菇管理环节,特别有利于木腐菌的丰产栽培[3]。此外,榆林市昼夜温差大,栽培香菇更容易产出高品质花菇,因此是生产优质香菇的理想区域。

表1 榆林市2016—2020年平均气温 ℃

2.2 资源优势

我国南方地区早期发展食用菌以木屑为主要原料,消耗林业资源的同时伴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且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榆林市北部风沙滩区是春玉米主产区,种植规模持续扩大,目前产量稳定在150万t[4]。根据玉米的秸秆系数[5],玉米秸秆等下脚料超过170万t;南部丘陵沟壑区大力发展山地苹果和红枣产业,其中山地苹果栽培面积7.67万hm2,红枣栽培面积11.33万hm2以上[6],每年有大量修剪枝条,再加上沙柳、柠条等林地平茬抚育产生的枝条,原料资源相当丰富。而且,这些资源的就地利用,降低了异地运输成本,也是榆林市食用菌发展产业的一大优势。

2.3 设施优势

榆林市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打造出“榆林大漠蔬菜”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以榆阳区、定边县、靖边县为重点,强化装备配套,打响定边辣椒、靖边胡萝卜等全国知名单品,蔬菜面积达4万hm2,其中设施蔬菜占比超过45%,且设施主要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塑料拱棚为主。因此,榆林市发展食用菌产业有现成可利用的设施。一方面,可以通过设施蔬菜与食用菌的间作或套种,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设施。另一方面,利用蔬菜废弃物(秸秆、根茎等)生产食用菌,变废为宝,实现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此外,通过借鉴设施蔬菜的管理经验,能使榆林市设施食用菌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3 榆林市食用菌产业存在问题

3.1 产业规模小,生产运营成本高

榆林市食用菌生产规模小且分散,食用菌市场发育不健全,产业链不完整。首先,由于当地没有菌种生产企业,大部分菇农缺少无菌接种的高标准操作环境,只能从外地购买菌种,长途运输过程中因污染、高温烧菌等损失直接推高了生产成本。其次,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设施材料、生产装备等也都从外地购买,又极大地增加了菇农负担。此外,因销售渠道单一,产品售价低,又因为缺少食用菌深加工企业,造成销售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流通。

3.2 新技术应用少,管理水平低

一是部分栽培大户在灭菌、接种时仍采用传统的小作坊式的方法,操作不规范和生产环境条件差,导致菌袋污染率居高不下。二是一些公司生产布局缺乏整体设计规划,或生产布局不合理,导致各生产环节缺乏衔接,造成运行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3.3 政策扶持不到位,专业人员缺乏

一是政策资金扶持不到位。长期以来,榆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缺少政策和资金扶持,而食用菌属于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次性投入较大。在没有专项资金和设备补贴的情况下,企业仅依靠自身发展后继乏力,除个别县区有较大规模企业外,多数为家庭小规模生产。投入资金少,导致栽培设施简陋,专业化设备少,严重制约了菇农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各县(区、市)农技部门专业从事食用菌研究的技术人员很少,技术服务不到位,主要依靠外聘人员及有经验的栽培大户,远远不能满足食用菌产业全面发展的需求。

4 榆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

4.1 明确发展规划,创新激励机制

将食用菌产业发展列入榆林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紧紧抓住现阶段乡村振兴对产业发展的优扶机会,科学布局食用菌产业。创新并推广发展模式和激励机制,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如佳县向阳湾村采取的“基地统一制袋,村户分散栽培,政府补助贫困村户建棚”的集体经济模式,以及榆阳区玉福祥农民合作社创新的“农业种植—食用菌栽培—沼气能源”的清洁农业循环模式,这些新兴模式和机制很值得推广。

4.2 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技术创新

组建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大力开展从新品种筛选、菌种生产到栽培管理、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技术攻关。同时,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指导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产业、带动生产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引领榆林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和持续稳定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4.3 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设立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在食用菌菌种研发、基地建设、采后加工、电商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补贴,重点培育经济效益和带动效果突出的企业或集体经济。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以企业带动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企业规模化生产。

4.4 保护开发野生资源,探索林下经济模式

目前,神木市毛乌素治沙基地已发现大面积的野生牛肝菌,榆阳区以北也有野生羊肚菌生长。针对这些野生珍稀食用菌资源,我们既要为其创造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保证优良种质资源的延续,也要开展试验研究,探索人工栽培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还要结合毛乌素沙区林地的特点,积极发展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生产,探索毛乌素沙区林下经济之路。

4.5 延伸产业链,加强品牌建设

建立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大深加工研发力度,开发更多食用菌食品、保健品,延伸产业链,既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又可减轻产品季节性过剩带来的销售压力。同时,也要加强品牌建设力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牌,扩大影响,拓展市场,搞活流通,推动和促进榆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榆林市食用菌设施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