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1-12-29林增辉

林区教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价值观师生

林增辉

(泉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文化人”发表重要论述,多次在中央政治局学习、出席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为青年大学生回信中提出一系列关于“以文化人”的新论断、新方法、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学习、运用和实践,并对其时代价值和实现路径作出了重要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承担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导向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1]因此,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文化人”的重要论述研究和实践探索,是实现文化熏陶、教化、激励、浸润、感染的重要保障;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全民族道德文化素养的有力支撑;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引领、促进知行合一、提升育人水平、承载大学精神的关键。

一、“以文化人”的理论内核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呼唤时代新人共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体,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人”重要论述引领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筑基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思想引领、价值传导,同归于社会主义文化,旨归于独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文化基体。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文化人”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以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深入研究青年大学生价值观,进而建构“时代新人”的完美人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需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为日常的行为准则”[2],揭示了“以文化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强化、植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施“以文化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的价值观,使其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理想信念的养成阶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既传承民族的理想信念,又融合国家的价值追求,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共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同归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确立的革命文化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时代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融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紧扣时代主题、立足中国国情、面向中国未来、凝聚革命力量、实现文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优良环境。既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契合、相交织、相联通摆在突出位置,又要把促进受教育者“融于教、载于文、化于境、行于众”放在更加突出地位,进一步促进二者文化集合,使其同归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旨归于立德树人

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在高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在“如何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提出要牢牢把握根本任务、政治主线、责任意识。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要围绕立德树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勇做时代先锋,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人。要求广大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修身立德、锤炼品质、提升涵养、勇于创新,由表及里地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体。只有在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基础上,立德树人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全局高度,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时代特征,把握高校“以文化人”的发展方向,多次明确要求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继承、创新、彰显“以文化人”蕴含的精神因子和价值意蕴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个环节,使之内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目标追求和时代价值。

(一)彰显教育理念的生命力

面对高校校园出现鱼龙混杂的文化乱象,各高校应着重强调教育理念传承、优化、创新,切实彰显教育理念的生命力。教育理念明确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是解决青年文化思想问题的关键,是治理文化乱象的抓手,是营造良好校园环境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4]。文化交流的过程即是教育理念继承、优化、创新的过程。要准确把握“以文化人”教育理念,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流体验,了解大学生所思、洞悉大学生所想、满足大学生所需,营造良性循环的文化底蕴,塑造大学生道德品格,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将“以文化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发挥校园文化载体的熏陶力

新时代对高校文化育人载体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校园文化载体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形式,对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5]。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节、读书会、文化大讲坛、音乐会、社团活动、寝室文化活动、餐饮文化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德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发挥校园文化载体的熏陶力,形成德、智、体、美、劳有机统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提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向心力

历史已经证明,在5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质的育人资源,有助于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符合时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只有提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向心力,才能使青年大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完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认同,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工作。

(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跟时代步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书写着社会进步的新辉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宣传力、教化塑造力、精神激励力、价值引领力、文化审美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推进。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在学懂、弄通、领会、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髓要义的同时,用主流价值目标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塑造、价值引领、精神激励、审美境界提升,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文化新华章铸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构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现路径

“以文化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标。探索“以文化人”实践路径,应充分展示文化力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人”的重要论述。应从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等方面切入,以期实现思想引领、知行合一,最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育人水平和承载大学精神。

(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实现思想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国家、社会和公民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练,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升华,也是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借鉴。因此,在加强思想引领的过程中,必须着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师生文化素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2]。

1.加强师生引导,承担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根本任务在于进一步培育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做时代的先锋。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立意高度和践行深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2.把握价值导向,强化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8]。当下,西方各种思想文化涌入国内,使好逸恶劳、自私自利、自由主义等思想严重腐蚀青年大学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高校文化育人的正确价值导向,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日常行为规范,成为自觉的追求。

3.开展分类指导,增强教育实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9]因此,高校要开展分类指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充分关注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共鸣点,既要找准师生思想道德的契合点,又要挖掘师生的好故事、好案例、好事迹、好榜样,消解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抵触情绪,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实践活动中达成知行合一

文化是人在劳动生产实践基础上生成的,具有广泛的人文性和群众性,而“以文化人”是运用文化的力量,将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渗透到劳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去,从而规范群体思想和行为,促进全体成员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道不可做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

1.促进文化交流,凝聚文化共识

高校要积极促成多元文化交流,搭建文化对话平台,营造文化辐射氛围,为凝聚文化共识提供必要的保障。一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教师去国外学校交流学习,担当文化传承者;二是搭建新媒体平台,吸收国外先进文化,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三是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形成文化辐射,使文化辐射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凝聚文化共识。

2.丰富实践活动,创建文明校园

高校要丰富拓展实践活动,提升活动质量,增强活动效果,共同创建文明校园。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如文学社、书法社、国旗护卫队、古筝协会等,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师生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拓展实践课堂,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红色旅游等社会活动,使师生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弘扬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共筑文明校园。

3.创新教育模式,实现知行合一

新时代,文化育人实践已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文化育人的时代任务”[10]。这就要求我们摆正学习态度,创新教育形式,摒弃形式化、庸俗化、平淡化的育人实践方式,运用学校官微、VR、易班、研学体验、微信公众号等创新教育模式,开展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师生对文化的强烈兴趣,使文化育人实践从表层运用到深层发展,更能促使师生深入学习,深化使命担当。由此,在入耳、入眼、入脑、入心的认知中转化为共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使命任务。

(三)在文化环境建设中提升育人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同化作用,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11]。高校文化环境是师生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一种教育力量,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觉悟和行为习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过程中,离不开校园文化环境。因此,既要重视文化环境的教育内涵,又要重视文化环境的精神熏陶,二者优势互补,共同增强“以文化人”的信服力、感染力、影响力,促使环境育人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1.融入课程文化要素,发挥课堂育人作用

要建设好课堂文化环境,将各类课程融入文化要素,深入发掘各类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促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一是在各类课程架构中设置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课程文化要素,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在各类课程中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人、感化人,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各类课程知识传授之中,通过课程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文化育人的作用。

2.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校园环境中的一草一木、校训校歌、人文景观等,无不凝聚着育人的功能。因此,要加强校园环境所赋予的历史积淀、教育意涵、价值观念、文化品位等建设,以丰富的文化所浸润的校园环境提升文化育人水平。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将时代气息、文化内涵体现于校园景观设计中,对校园中道路、主要建筑、人文景观等的命名要引经据典,做到立意高远、格调高雅,让师生记住名称的同时,激发其学习文化的热情,提升其文化素养,从而使高校文化环境在文化滋养中不断提升教育意涵。

(四)在制度文化构建中承载大学精神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秉承办学理念,确定校训、校歌,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大学精神”[12]。具体而言,高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歌等,都是大学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大学制度文化的构建,不断培育、凝聚、承载大学精神,以此探索、构建、完善、发挥高校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

1.构建制度文化

构建制度文化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路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制度文化对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和行为规范引导的重要作用。制度文化体现于高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每个环节之中。通过构建制度文化与大学章程,确立办学理念,培育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建立文化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师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政治修养、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提升高校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2.体现制度价值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以文化人”,既要将以其丰富内涵、功能定位通过制度的形式予以巩固,又要将社会价值通过制度文化加以体现,并与新时代高校“以文化人”建立紧密的逻辑关系,共同承载大学精神。一方面,通过深入分析师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构建制度模式。加强制度的宣讲与阐释,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培育师生的思想认同、行为认同、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激发师生弘扬制度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遵循化人之“文”所承载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具体而言,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措施,增强师生“笃行”能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园精品文化品牌,形成化人之“文”、承载大学精神的高校文化育人氛围。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文化引领、浸润、感染。“以文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路标,在新时代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求,更是培养德才兼备时代新人的重要战略措施。高校要高度重视“以文化人”的时代价值和实现路径,把“以文化人”真正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活动拓展、文化环境建设、制度文化构建等途径,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引领、促进知行合一、提高育人水平、承载大学精神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价值观师生
我的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