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用策略分析

2021-12-29余亚林

吕梁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场域教育者话语

余亚林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阜阳 236031)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基于特定目的、遵循特定规律、通过特定介体模塑教育对象主观世界的政治活动,是实现教育对象由“生物人”“自然人”向“社会人”“政治人”价值升华的实践过程。在实现人的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话语是联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纽带,是双方传递信息的载体,在改造教育对象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预期目标,就要高度重视话语沟通世界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话语塑造灵魂的特殊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升话语认知,积极探索话语运用规律,不断总结话语实践经验,努力掌握话语运用策略,切实提升话语表达水平,持续增强模塑教育对象主观世界的话语魅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蕴

近些年来,伴随着“西方话语”“主流话语”“政治话语”等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话语”已经悄然成为国内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术语。不同学科对自身学科话语展开了研究,逐步形成了大量关于“话语”的学术成果。其中,关于“话语”一词的内涵,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话语是负载一定交往信息,表达相应价值取向,具有对话性的言语。话语内在地包含着三个基本层次,“一是话语的描述层次……二是话语的理解层次……三是话语的意义层次……这三个层次是相互交融、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关系”[1]36-37。其中,话语的描述层次意为借助言语符号对信息进行描述,话语的理解层次表征对意义的诠释,话语的意义层次揭示话语蕴含的价值诉求。

作为教育话语家族谱系中的一个分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语言学等学科交叉作用形成的概念,既传承了教育话语的共同基因,又秉持着自身的学科特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遵循一定的话语规范、规则和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言语符号系统”[1]47。在对教育对象实施灵魂塑造的社会工程中,话语展现出政治性与学理性、主导性与引领性等相统一的特征,发挥着引导、规范、辩护等功能。作为塑造受众意识形态的有力工具,话语运用得当能够助推灵魂改造工程的顺利和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话语自觉,研究话语艺术,探索话语规律,掌握话语运用策略,提升话语表达水平,从而增强教育行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

话语是塑造个体意识形态大合唱中的一员,扮演着描述事物、理解意义、建构精神世界的角色。在政治价值观的再生产中,话语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彼此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思想以实现精神共振的媒介和载体。在教育运行过程中,话语是活动顺利进行的润滑剂、提质增效的助推器、价值实现的指南针。话语在意识形态教育中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建构世界的功能,发挥着顺利活动、增强实效、促成目标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模塑人的主观世界的活动,是教育者通过话语载体向教育对象传输教育内容的过程。总体上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运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主要经过话语表达—倾听—理解—接受—反馈五个基本环节。作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精神交往的媒介和载体,话语运用的恰当与否,不仅关系到教育者能否正确传递教育信息,而且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是否愿意接受。在表达—倾听—理解—接受—反馈五个基本的话语运行环节中,如果话语始终得体、符合教育对象的受话心理,则能引起教育对象的认同与共鸣,进而在心理上愿意与教育者进行对话,从而就为教育行为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反之,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完成既定的任务。话语运行是由一系列环节构成的话语链,必须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才能形成话语合力,产生话语的正向效应。话语运行规律昭示话语主体在实施对受众的灵魂塑造过程中要重视话语的价值,发挥话语的作用,以促进教育行动的顺利开展。

其次,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实效。实效性不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道迫在眉睫的难题。要冲破这道瓶颈,需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相关要素着手,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与提质增效。其中,话语是要素之一,制约教育活动运行效果。作为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中发明创造并广泛使用的交流符号系统,话语“既是人类……实现共同发展的基本工具和媒介……更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实效的直接体现和指向终端”[2]。话语运用就是将说话者、受话者、话语内容等相关要素关联在一起的实践活动。从学科原理角度去观察与分析问题,探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话语困境的深层次原因,不断提升话语运用的有效性,对于增强教育行为的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用策略,研判受话人的话语喜好和接受心理等,实现从以教育者为话语中心向以教育对象为话语中心的话语范式转换,在不断提升话语魅力中增强改造教育对象主观世界的实效性。

最后,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目标。现实的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以特定目的为导向,以满足自身需要为旨归。作为一项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为价值追求的政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是运作中多个相关要素同向共振的良性结果。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描述事物、理解意义、建构世界的角色,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塑造灵魂的功能,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时代际遇中,思想政治教育正遭遇解题低效的困境并在艰难求索脱困之路。困境的产生源于教育活动中多重低效因素的叠加,而话语失效就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危机很可能是语言的危机,很多时候是教育出了问题,需要医治的不是教育,而是教育的语言”[3]。因此,要打破困境、走出围城,就要熟练掌握话语运用策略,着力攻破话语壁垒,不断增强话语魅力,从而促使教育对象自愿接受思想改造,并在实践中自觉把教育信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攻略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二者之间借助一定的介体展开对话、建构意义世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话语是双方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精神共振的媒介。“教育工作者应当了解、学习如何针对具体的交际语境……交际对象……通过选择、运用恰当语言形式,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4]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重塑的过程中,教育者话语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必须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来增强话语的有效性。

首先,分清对象。作为塑造人之灵魂的政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实现教育对象由“生物人”“自然人”向“社会人”“政治人”的价值升华。因此,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方式是否认同与能否接受,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教育对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启示我们,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行为时,要研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根据受众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只有切实区分个性差异,才能使话语运用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行为的实效性。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别主要体现在年龄、性格、习俗、思维方式、接受心理等方面。教育者要研判教育对象的个体特殊性,实施个性化话语策略,努力使话语“适应接受主体的受话能力、激发接受主体的受话动机、满足接受主体的受话需要、保持接受主体的受话兴趣……提升接受主体的认可度。”[5]在话语运用中,施教者要分清对象的个体差别,以增强话语运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区别场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看清对象,根据不同对象说不同的话,还要分清场域,依据不同的场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发生在某种特定场域的社会活动,行为自然会受到场域的制约,实效无疑会受到场域环境的影响。有鉴于此,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场域因素的影响,努力避免不利因素的袭扰,积极营造合宜的场域环境,充分发挥场域效应。话语要依据场域的“阴晴雨雪”的变化而变化,适应场域生态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表达方式的时空转换。在现实中,教育者实施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塑造时往往会忽视场域的影响,以至于话语表达不合场域,甚至产生“场域冲突”,造成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教育语境的制约因子,场域决定着话语表达的内容、方式和效果等。认清场域、遵循场域、利用场域是话语运用的基本遵循。

再次,注重时效。话语运用既受空间制约,亦受时间影响。话语运用的时效性要求话语表达要观照时间节点,根据时间语境选择恰当的内容、方式等,努力促使话语表达顺时增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要从现实世界出发……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6]在模塑教育对象观念世界的具体实践中,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时间语境对话语受众的影响,善于利用话语表达的时机以达到话语表达效果的最大化。人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下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对于输入的话语信息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话语运用时要认清时间语境与受话心境之间的关系,避开不利的时间语境,积极创设有效的话语情景,把握话语表达的时机,以获得话语表达的最佳时效。话语运用只有把握语境、讲求时效,才能增强话语磁性、实现话语初衷。

又次,表达有力。话语是对话双方信息传递和精神交往的中介,在形塑教育对象主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者由于驾驭话语能力的局限,常常出现话语“贫困”和表达不力的窘境。要跨越话语屏障,就要努力提高教育者的话语表达力,不断增强话语魅力,从而实现改造教育客体主观世界的政治意志。在话语塑造灵魂的实践中,话语表达力—话语魅力—教育效果三者之间是有机统一的,话语表达力强弱、话语魅力大小与教育效果好坏是正相关的。因此,教育者要潜心钻研话语艺术,灵活运用话语表达技巧,努力使话语表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切实让教育对象喜闻乐见、愿意接受。“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坚决抛弃难懂的术语……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7]89话语的表达力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亦是其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故此,教育者应高度关注话语的独特功能,努力增强话语表达力,为人类灵魂塑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扫除行动障碍。

最后,加强对话。“生活中一切全都是对话。”[8]70思想政治教育是活动双方积极对话、建构意义世界、走向“意义共享”的过程。但在现实中,行为双方却被人为地分割为“主体—客体”二元结构,即教育者是绝对主体,占据主导地位;受教育者为纯粹客体,屈于从属地位。由此,教育双向建构变成了一方向另一方的单向灌输,成了教育者孤芳自赏的“独角戏”。要冲出这一知行藩篱,在理论上要实现由“单子式”主体性教育观念向主体间性教育理念的思想转换;在实践上要打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二元对立的关系框架,建构二者交互主体性的关系模式,通过教育双方的同频共振和双向共建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独白”向“对话”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打破教育者的“话语霸权”,摆脱教育对象的“失语”状态,建立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平等对话的良性循环渠道,通过二者之间的平等互动,唤醒教育对象沉睡的主体性,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场域教育者话语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