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2021-12-29陈琦邵彬彬

智慧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夹脊电针腰椎间盘

陈琦,邵彬彬

(1.丹阳市中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2.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是一种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髓核等突起压迫或累及相应的脊髓和椎管周围神经根引起的综合征。这一疾病在中国腰痛门诊患者中约占10%~15%[1]。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因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研究将我院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组。研究组40例,采用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腕踝针;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主要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探析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两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0~77 岁,平均(57.56±2.21)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8 岁,平均(57.31±2.2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采取腰牵引方法:采用机械式牵引,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与骨盆相对抗式牵引,重量为1/4~1/2,每次牵引增加0.5kg,时间为30min,以上治疗1 次/d,治疗5 次休息2d,一共治疗10 次。

研究组40例,使用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腕踝针。选择相应的双侧夹脊穴位。并与电针连接,刺激参数均为FM 波,2Hz 波宽为0.6ms,15Hz 为0.4ms,100Hz 为0.2ms。刺激力(恒流输出)最强,患者可以接受,但不会造成痛苦,一般10~20mA,以上治疗1 次/d,治疗5 次休息2d,一共治疗10 次。

腕踝针(患侧下4、5、6)针刺法:患者取仰卧位,用30 号1.5 寸不锈钢针,常规消毒皮肤后,针尖朝上,针体与皮肤表面成30°进针,针尖过皮后,将针体放平,贴入皮肤表面,顺胫骨长轴,沿皮下水平直线进针,进针宜慢,进针长度约1.4 寸,患者不觉麻木,酸胀,疼痛感不明显。针头留置半小时,不作捻转,提针。拔针时,用消毒棉签压住针孔,然后迅速拔出。以上治疗1 次/d,治疗5 次休息2d,一共治疗10 次。

1.3 观察指标

显效:腰痛减轻率>80%,直腿抬高实验70°以上,可正常工作;有效:腰痛减轻率>40% 且≤80%,直腿抬高实验50%~70%,基本可恢复工作;无效:症状无改善,无法正常工作[2]。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3.0 软件中,计数χ2统计,计量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95.00%(3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2.2 疼痛评分比较

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2.05±0.21)分比对照组(3.05±1.21)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2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3 讨论

腰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身体的纽带。上身和下身在运动时需要腰部的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腰椎疾病,可直接导致腰痛和麻木。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国人中,至少有80%的人建议采用保守治疗。经物理治疗与调理,功能逐渐恢复,减少外界刺激及不适当行为活动,可减少疾病复发。如果情况非常严重,医生也会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要注意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反应是腰痛,而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等疾病也可出现下腰痛。因此,患者要正确判断,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加重腰椎间盘疾病,影响身体其他正常功能。根据目前的医疗条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详细而准确的检查方法很多。若因腰痛而去看医生,医生可能会开出较长的检查项目,如CT、X 光等,但通常通过检查,你会得到相同的结论,即腰椎有问题,有大小,如果症状较轻的话。平时细心的自我保护可以有效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但是如果病情非常严重,就需要通过手术来控制病情。所以当病情不十分明朗时,面对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该如何选择?对许多腰椎疾病患者来说,这是最大的困惑。在构成脊柱的24 个大小椎骨中,腰椎客观地表现出最强的承载力和耐受力。其位于身体中央,上下半身均需通过腰部相连。运动时,还要注意腰部协调。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由于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所致。坐姿不佳、站姿不佳、长期弯腰或繁重体力劳动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会压迫神经,导致麻木、肿胀、四肢无力和疼痛。治疗的基础是解除神经压迫。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使椎间间隙扩大1.5cm 以上,使突出的髓核变形或移位,不同程度地减轻神经根或硬膜囊的压迫,有助于松解粘连,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减少受压迫。牵引法属于腰椎伸展法,其目的在于解除关节平滑粘连,通过松弛、平坦、通畅来达到治疗目的。牵引疗法在非手术治疗中效果较好,可使椎间隙扩大1.5cm 以上,在椎间盘内产生负压,通过纤维环周围韧带的拉力,使突出的髓核变形或移位,不同程度地解除对神经根或硬膜囊的压迫,有助于松解粘连,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或硬膜囊的关系,减少受压迫的程度,是一种较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本疾病属于中医的“腰痛”“腰背痛”“关节痛”范畴。当前多数学者主张以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在中医发展史上,传统针灸占有重要地位。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夹脊穴是治疗腰腿痛的重要穴位,以夹脊穴为主穴,可温阳活血,调节脏腑功能。解剖学研究表明,夹脊穴下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分布,针刺夹脊穴具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功能[3-4]。电针针刺后,将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注入针灸,通过针灸配合用来防治疾病。它的优点是可以替代人长时间连续送针,节省人力,并能客观控制刺激量,具有止痛、镇静、活气活血、调节肌张力的作用。腕踝针是一种局限于手腕和踝关节的皮下针灸疗法。用来治疗某些生理疾病,如各种疼痛,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和其他临床疾病。其易学、安全、方便,且治疗范围广[5-6]。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机为气滞血瘀,经络寒凝,故临床治疗以益气活血,温经散寒为主。腕踝针针刺患侧下4、5、6 处,针刺可达到表内通络、增阳、祛邪扶正的目的,以达到对病区有效的治疗效果。西方医学认为,腕踝针刺在皮下真皮附近,有丰富的神经纤维末梢,入针后可产生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达到缓解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目的[4]。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选择经济简便、可靠、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腕踝针针刺治疗因其操作简单、疗效快、无太多副作用、费用低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针刺腕踝穴的方法对人体手腕、踝穴进行针刺,与人体体表十二经的划分相似,其镇痛效果得到了充分肯定,其作用机制为利用钢针刺激,通过神经末梢传导,缓解病变部位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最终缓解疼痛。腕踝针刺于皮下,包括神经末梢,伸肌受体等。针刺完成后,踝部和手腕的皮下感受器就会被激活,针刺信号就会通过纤维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针刺在与痛源信号相互作用的同时,又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阻断了信号传递,获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2.05±0.21)分比对照组(3.05±1.21)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配合电针疗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的缓解。

猜你喜欢

夹脊电针腰椎间盘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调节作用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
健身气功与“夹脊”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