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2021-12-28陈小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财会学习 2021年36期
关键词:年限政府会计制度会计制度

陈小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工作是为我国人民谋福利,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其中,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自身应用、管理及服务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需要有高效、完善的管理策略。为约束、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升其会计信息质量及效率,加快并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发展,我国于2019年正式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本文将进一步指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监管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管理策略。

一、《政府会计制度》概述

《政府会计制度》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也就是一整套基本准则以及详细准则与一整套会计科目以及报表会计制度。在《政府会计制度》中,将事业单位原本融合应用的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核算基础进行了全新的整合、剥离,并再次构建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平行记账的形式。在这种双体系机制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适当的分割,各自产生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并且双方利用对本年度预算差异性调整开展两个机制的互相勾稽认证,维持着一定的相互对接。

二、《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发生的主要变化分析

(一)固定资产确认原则的变化

原来的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为“为生产产品、提供劳支、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资产”,其主要强调的是由事业单位“使用”或者“持有”固定资产。而在《政府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则给出了全新的定义和解释,其认为固定资产应该是行政事业单位也是就政府会计主体由于满足本身业务活动所需而“控制”的资产。相对“使用”及“持有”来说,“控制”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固定资产的一般性质,更加明确固定资产的范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固定资产应用的权责关系,事业单位不但拥有应用固定资产的权利,同时,也需要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另外,固定资产定义的改变也是体现了新制度下的权责发生制,更加明显地体现了固定资产应用以后产生的利益流动,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对资产核算管理进行固定。

《政府会计制度》下即固定资产可以分为:专用设备;房屋及构筑物;文物与陈列物;通用设备;家具、用具、装具以及动植物和图书与档案六类。

(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核算科目的改变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会计科目也发生了变化。《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会计科目都实施了比较详细的规范:首先是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期限实施了更改,即把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折旧年限从5年更改为6年,家具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从5年更改为15年,而且对这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规定不开展溯源更改;其次是固定资产折旧核算会计科目从“累计折旧”升级为“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同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一定要严谨遵循“按月计提折旧”的原则。

(三)折旧费规章制度的转变

折旧费规章制度层面,以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会计从业人员在实施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不提折旧费的情况。在现行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应用实提折旧费,确立政府会计要素并有效地区划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折旧年限判定时有章可循,提高了折旧费管控、计算管控的标准化、可比性。

另外,因为现行政策对政府会计要素固定资产折旧费明确提出了统一化的规定,要求折旧费用应依据使用用途的差异,各自计入当期费用中,以此精准、理性地体现出实际的财产机制,进而攻克以往收付实现制的限制情况,确保财务信息品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四)报废流程的改变

为避免国有资产处置外流,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时,有专业的报废处理步骤,即按照2021年的相关规定,先提请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然后向财政部门进行申报,待批复以后将实物交由回收机构进行处理,最后由本级财务科予以销账。可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依然普遍存在着处理不规范化的情况。相对于旧的报废流程来说,新的固定资产报废流程中增加了评估环节,更有利于对国有资产的保护。

三、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控问题

(一)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折旧一致性层面出现偏差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初始需要对年度资产的摊销和累计折旧进行补提,在实施的第一年还需要在年末结账前实现全年十二次的摊销和折旧。首先,依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实施后,可发现尽管资产数与财务系统里的资产数据是相同的,可以资产的应用时间和入账时间无法实现匹配,资产和财务两个体系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上的时间点是不一致的,造成总折旧或摊销数据之间差距较大;其次,大量同类型资产入账的时候,资产系统和财务系统在各自录入的时候有的是按批次总额进账,有的则是按同一批次里的分项进账,系统软件在对折旧或分销进行计算时用的是四舍五入法,这就造成了折旧或者摊销出现偏差;最后,资产管理系统中的折旧年限和会计核算折旧年限没有按照要求维持一致性,尽管同类型资产的折旧年限在相应的标准范围以内,但因为折旧年限各不相同,导致折旧或摊销的金额相差过大。综合来说,新会计制度进行首月补提累计摊销、折旧的时候,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两个系统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性,无法按要求保持一致,造成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账账不符的状况,从而不但不能如实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同时,也无法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真正了解及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现状。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实施基本的日常保养和进出管控。在现阶段的实际管理中,尽管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可在具体的日常管理中却常出现失位的状况,管理者缺少必要的责任感,管控流程不合理,常出现成批固定资产小物件的外流状况。

很多事业单位在处理报废固定资产的时候,仅看一部分财产表象,如只看折旧年限,达到报废的年限即予以报废,但对于没有达到报废年限但有所损坏的固定资产,很少用来区分是否能够修旧利废的相关评判标准。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不够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有信息化程度不够的情况。依照《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中的相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实现,不过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程度相对缺乏,主要体现在依旧存在有较多信息孤岛状况,也就是两个或多个并行的软件数据库没能实现有效对接,比如财政局的金财网系统并没能实现与本级单位财务科记账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无法对固定资产的实时数据开展动态化的核对,不但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提高,同时,还会增加数据在传送的过程当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财政金财网系统设置录入的固定资产的明细项信息,并不必须具备唯一性特征,或某些能够识别唯一性的信息并非必填项。当存在多个相同实物时,现行方法:①录入多次数量是1(系统中数量1无法更改);②只录入一次,实际数量填入备注框。在具体的操作中,方法①存在多次重复相同信息,记录工作量多,而方法②则使得信息的准确性出现偏差,并且无法实现单个实物调拨、报废等处置情况的信息记录。

四、政府部门会计准则下行政事业单位增强固定资产管控对策

(一)增强固定资产的管控观念

为了更好地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必须要转化本级单位管理者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管控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固定资产管控的重要性。对本级单位管理者来讲,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每一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所以本级单位管理者应当深刻认识到固定资产管控的重要性,果断在单位内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规范,使固定资产的管控效果与相关责任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他们必须意识到本身工作的根本作用,明晰工作岗位职责,坚决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章制度,提高本身的责任感。固定资产管理者不仅要摆正工作心态,还必须要增强管理能力的提高,常常参与政府部门或外部组织安排的固定资产管控讨论会或权威专家知识讲座等,将专业的固定资产管控观念传播给单位全部工作人员,让他们主动配合固定资产工作管理。

(二)清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控主要内容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现阶段会计准则需要建立总体固定资产管控组织构架与内控机制,进而明确实际管控信息。现实工作方面,可实行统一化引领、分工负责形式,根据固定资产类别建立资产台账,来管控购置验收、成本核算、汇总稽核、日常保养、周转划拨、损毁处理等工作任务,与此同时,还应将固定资产管控责任分成资产管理与资产应用两个相关部门。其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拟订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对具体的执行状况予以监督;对固定资产的应用、维护等状况实施监管;对固定资产实施合理配置,同时针对固定资产的添加、报废、调拨等手续予以审核办理;对单位内固定资产的数量及质量状况进行清查与统计;对相关的部门及个人提出奖励或惩罚建议和意见。资产应用部门的主要职责则是对本部门所应用的固定资产实施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严格依照相关的管理要求对本部门负责的固定资产实施管理;把本部门分类账目中的各项内容贯彻到具体的个体名下,由其负责对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预防出现固定资产的毁坏或遗失;组织部门开展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

第二,由财务科对财务会计内容管理记录进行精准、详尽的拟定,同时定期对账载数据稽核、汇总。在实际管控流程中,每年都需要对实物盘点、明细分类账、台账等管控信息开展账账核对、账实稽核、账卡稽核,提高内部稽核财务审计幅度,抵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外流现象。另外,在开展固定资产管控时,应按时在财务报表附表中公布与固定资产相应的以下信息,涉及:固定资产结转详细形式、资产减值准备、报损毁坏、向外捐助、免费划拨等,进而增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控的监管能力与规范化。

(三)全面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满足新制度的需求,在核算方面有效实现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的平行运算,同时依照财会会计核算以及预算会计核算分别实施汇报和分析。事业单位应该按时组织相关的专业化培养,使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知识、核算知识等得到丰富,同时,要帮助会计人员建立起基本的财务责任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增强固定资产内部查验与审计监督强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内部控制审计监管的强度,大力开展内部控制监管制度与查验工作,从严贯彻执行可行性分析论述、固定资产审计和招投标等因素工作。

(五)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

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生活起居、工作等都与信息化技术息息相关,因此在固定资产监管中,也应关注行业信息化创新技术的运用。首先,应以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特点与监管的需求为根本,将固定资产方案配置、购入、验收、维修、保养、使用、报废、处置等全生命周期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导入、统计分析等,统一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并结合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实现实时动态分析,帮助财政部门尽早掌握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信息的变化。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还可科学合理、高效化的防止固定资产重复购入的情况,增强分派闲置固定资产的合理性、高效性,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与效果,最大限度地增强固定资产数据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高效性。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可构建固定资产动态化数据管理平台,确保资产经营各个因素表现出动态管理效果。

(六)创新促进共享资源,增强资产运用有效率

基本准则下,怎样高效、合理使用国有资源也是增强资产经营的主要因素。因为资源分配的不平衡,预算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长期存在运用有效率较低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探究资产互享应用的方式。比如在有些地方,为推动公务用车改革,由政府部门授权委托的第三方平台统一化供应车辆安全管理及出行服务,既节省了政府部门的日常支出,又进一步提高了资产的应用有效率;再如有些地方的会议酒店、图书馆资源、展馆基础设施等都推行互享共用,这类互享方式提升了各部门的资源分配,防止了重叠搭建,节省了财政性资金。当然,共享资源的有效应用,务必要在机制健全的先决条件下,科学合理高效化的推行。

结语

《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同时,增强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管控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应用率得到提高。此外,要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并与其绩效考评进行关联,创建确定的全部责任制度,令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项工作的相关责任义务都能做到有据可依,从而更加有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管理效果得到切实提高,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应用得到最大化。

猜你喜欢

年限政府会计制度会计制度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高压锅最多用8年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辽宁朝阳市刘禹佳问: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补缴吗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探究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问题及改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