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1-12-27高艳蓉

甘肃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表现形式传统文化

高艳蓉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塑造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围绕传统文化积极落实教学工作,依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发起思想上、行为上的再教育,在管理学生学习行为的同时,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发展带来新的支持。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展开论述,在对既有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探讨如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088—02

传统文化是基于我国复杂的文化活动所发展而来的文化产物。在对应的文化体系当中,文化材料与文化思想经过群众的加工沉淀为特定的文化产物,其依靠有形的客观物象、无形的精神文明对后人的思想与素质发起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在思想上、能力上引导学生,依靠文化与理论的相互碰撞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必将为教学活动的持续推进带来新的灵感。

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文化是基于我国的文化发展历史所形成的文化表达体系,在现阶段的建设活动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极为复杂,其所展示出的人文思想、文化智慧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英国人类研究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与多种社会性产物的复杂整体。其所提出的概念中包含着道德与法治的综合表现。文化研究学家姜义华先生基于我国的文化历程与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做出了全新的定义: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文智慧的集中表现,包含但不限于思想、文字、语言等材料,依靠社会生活演化而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等活动也应被纳入传统文化当中,他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直享受却无法理解的重要精神载体。结合中外研究不难发现,文化是基于情感与现实的综合表达,在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着对曾经的传承,也包含着对未来的畅想。

二、利用传统文化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为确保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相关教学理论,教师只能依靠课堂开展教学工作,但在对书面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后续的教学活动则无法推进[1]。为此,教师应尝试利用多元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智慧,依靠情感、思想等的互相配合,为学生创造学习文化理论的全新环境。

1.结合传统道德故事,激发学生情感。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帮助群众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在教学活动中围绕传统道德故事落实教学工作,对学生发起情感上、文化上的引导,能够帮助其在了解中华民族道德体系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意识。

丰富的节日能够为学生创造对应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利用传统节日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依靠“文化生活”这一理念重新优化教学活动。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師生交往》的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教师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这一环节,教师应针对节日文化向学生发起授课活动:教师节是从西方传来的节日,但“尊师重道”的优秀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然后结合经典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杨时程门立雪、孔子不耻下问等。在学生了解有关文化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结合你们的学习经验,学生与教师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在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文化故事中所宣传的德育理论重新进入到学生的视野当中:在程门立雪的故事中,杨时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在门外守候,直到大雪没过膝盖,老师醒来,杨时才进屋请教;而在“不耻下问”中,敢于求知、敢于拜师更是被至圣先师视为一种优秀的学习态度。针对有关文化故事,学生会尝试性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也是平凡的个体,对于教师应心怀敬意,但不应过度畏惧或抵触,避免因个人情感而影响到未来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结合教学材料进行总结:师生交往的原则在于“和谐”,学生尊重教师,教师体贴学生,这才是推动师生新关系建立的重要前提,“尊师重道”“爱生如子”应该成为师生的行为信条。在文化故事的带动下,学生能够重新定义师生关系,从全新的角度对有关教学活动作出回应。

2.结合传统文化作品,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文化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与人文情感,这些情感态度与文化理念配合不同的材料表现出来,最终对学生形成思想上的冲击。结合当前的教学工作来看,初中生在课外环境中所产生的情感波动远比课堂教学环节更为丰富。如果教师能够将不同的文化材料纳入课堂教学工作当中,必将为有关教学活动的推进带来新的灵感。

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要最大限度地消除“灌输式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必须积极尝试启发学生的思维智慧,依靠学生的主动反馈发起教学活动。在将传统文化带到教学环境当中之后,教师可利用不同的文化理论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其形成过硬的思想素质[3]。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尊重他人》的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可将经典文化作品《增广贤文》带到课堂当中,依靠有关“和谐”“平等”的文化教育理论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与平等意识。在教学环节,教师列出“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其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意识。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步推进,教师利用“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对“非议他人”“被人非议”两种行为的论述,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在围绕《增广贤文》发起教育活动之后,教师可针对教学材料开展互动:阅读《增广贤文》,在有关文化表述中,你还能找到哪些对自身成长有所帮助的句子。此时,学生会围绕阅读材料开展交流活动,并将“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等经典语句带到课堂当中,在学生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文化作品中的自省、包容、自律等优秀品质逐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以更为清晰的思路学习有关教学内容。

3.结合传统民间故事,激发学生法治精神。民间故事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将其引入到课堂当中,神态各异的人物、扑朔迷离的故事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帮助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民间故事的启发价值,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掌握道德准则与法律知识。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建设法治国家》的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经典民间故事“包公断案”“宋慈申冤”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环节,将包公审断陈世美、宋慈审断杀人案等故事传递给学生,依靠文化故事的表达启发学生的法治意识。在对有关故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了解故事走向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在所讲述的故事中,都出现了伤人害命的恶性事件,故事的真假虽然已经无从考证,但故事的出现未必不是一种隐喻。此时,教师可结合有关故事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古人创作这些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在对故事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之后,部分学生认为是对人物公正无私的赞颂,部分学生则认为,是对“法治社会”的追求,在两个故事中,无论是身居高位的陈世美,还是贫穷落魄的陈二狗,他们代表了不同的阶层,但在犯法之后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在学生给出答复之后,教师结合当前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阐明法治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出色的稳定性,帮助学生了解法治社会所带来的安定生活。当虚拟故事与现实生活相互对比,古人对于“法治”“规则”的追求进入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其能更为主动地了解“法治”的含义,进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围绕有关教学要求落实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尝试应用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使其认知不断完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宝生,马晨静.把传统文化引入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模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2014(01):33-34.

[2]房广顺,杨晓光.基于法治的道德教育体系建构[J].人民论坛,2015(20):106-109.

[3]沈毓春.例析道德与法治课堂改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1):30-32.

编辑:孟刚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表现形式传统文化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