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1-12-27刘石

甘肃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资源

刘石

【摘要】博物馆作为公共教育资源,如今已成为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的最佳场所。学校通过“馆校共建”项目,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让学生在研学中见识文化、感知历史、畅想未来,并将中华优秀文化植根于中小学生内心,开拓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认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好了基础,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馆校共建;资源;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034—02

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联合的创新育人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而博物馆教育资源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其作为公共教育资源,被赋予了独特的责任和使命。“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2]立足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我们学校于2019年3月开始,与甘肃省博物馆建立了馆校共建关系,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研学方式,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实现共同育人,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在研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笔者结合“馆校共建”的探索,谈谈相关思考与探索。

一、走进博物馆参观展品,开拓学生视野

博物馆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内容丰富、文化深厚的学习场所,有效利用其中的历史文化资源,能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可以说,博物馆资源对于学生的素质发展、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学生在参观展品时,能通过展品了解相关知识,不仅能开拓视野,更能提升认知。

与我们学校开展馆校共建的甘肃省博物馆建于上世纪70年代,馆藏丰富,包括近现代文物、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等藏品约35万余件。具有丰富资源的甘肃省博物馆已经成为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被评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兰州地区乃至甘肃省内不可多得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2年底,升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多年来,甘肃省博物馆以多种形式呈现展品,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再现历史,使学生在了解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对社会文明、历史积淀和智慧力量相关知识的兴趣。如,我校2019年5月参与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文物走进课堂·课堂就在博物馆”主题活动,学生们参观了“甘肃古生物化石”“甘肃彩陶”两个展区。在博物馆讲解员有趣生动、富有故事性的讲解中,学生们借助智慧博物馆多媒体设备演示,从质地、形状、功能等方面全面了解文物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生产劳动使用的工具等。

2019年11月,我校六年级部分学生赴日本研学旅行,增设了参观日本上野的国立科学博物馆的课程。该博物馆以展示日本以及亚洲美术作品和出土文物为主,有8万9千余件藏品,分为地球馆和日本馆两个区域,包括“生物的进化”“陨石与太阳系的钟表”“日本的动植物”等展区,有很多珍贵展品,令学生耳目一新。在整个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学生们以时间轴为顺序,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触摸感受,了解了从生命产生到人类社会以及文明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加客观科学地认知世界。

二、参与博物馆活动,提升学生认知

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文物的展览中,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和课程,体现博物馆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大课堂职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历史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我校多次组织学生走进甘肃省博物馆研学,跟随“研学导师”讲解员,在参观博物馆展品时积极思考,在挖掘内涵的同时,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人类智慧、文明和发展产生自豪感。

2019年6月,我校五年级学生参加甘肃省博物馆组织的“文物修复基础体验”活动,通过“文物修复”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知行合一”“在做中学”。博物馆利用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势,创设了适合学生的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的课程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体验中加强自然科学教育,使科学性与趣味性并重,并从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出发,不断发掘场馆资源,为学生创造“主动式探究”体验,丰富和拓展了育人内容。可以说,博物馆能够微缩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轨迹,在参与甘肃省博物馆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有效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三、博物馆课程进校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通过博物馆课程进校园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家国观念,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主动探求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的价值取向。在馆校合作中,我校立足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文物展品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中,探访历史文化发展。在“文物保护进校园系列活动之扎染体验”中,我校将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的老师请进学校,为六年级学生讲解、示范和指导。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在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更好地传承中华璀璨文化,体现出了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育人价值。

博物馆研学活动是在深化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新灵感、新想法,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欲的有效途径。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走进以历史文化、人文艺术为主的情境中,聚焦知识的探究,聚焦价值观的塑造,树立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断承志、立志、弘志、成志。

四、馆校共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3]。博物馆展品中所蕴含的艺术、科学、社会历史、自然生态、传统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的艺术及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参与博物馆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而甘肃省博物馆创设的博物馆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具有本土特色,已成为我校学生的“百科全书”。

以史为鉴、以文明为基石,通过馆校共建项目,在寓教于乐中开拓进取,让师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提升人文底蕴和综合素质。而馆校共建项目也体现了我校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课外科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五、馆校共建,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博物馆作为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作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传承的载体,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在馆校共建项目中,通过不同类型的展览活动,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能够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辉煌文化,并以此为激励,树立人生理想,确定奋斗目标。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史,馆内收藏、陈列、展示的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文明成果。通过馆校共建相关活动,学生在品味历史的同时,通过知识启迪心扉,通过情感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了解国家和家乡的历史,培养家国之情。如“革命烽火”主题活动中,讲解员带领我校四年级学生参观主题展览,南梁烽火、长征会师、西路军鏖战河西……通过25个展板和百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向学生们重现了革命的辉煌历程。学生在参观中,重温历史变迁,通过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陈列物品、一幕幕还原场景,缅怀革命先辈的事迹,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團结抗战的民族精神,使学生深有感触,体会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博物馆相关活动中,借助我省大量珍贵文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甘肃本土文化的自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挑战、勇于超越的品格和精神。

总之,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用好馆校共建的契机,使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普及教育,学知识,开眼界,将中华优秀文化植根于内心,并带动教师和家长广泛参与博物馆相关活动,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钟生慧.研学旅行设计: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D].杭州师范大学,2019(07):01.

[2]姬维乐.安阳市南大街的兴盛、没落及其当代启示[J].建筑设计管理,2019:06.

[3]武刚.浅论博物馆与学校相结合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J].文教资料,2014(01):05.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更有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