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引领下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335”内涵设计

2021-12-27王凤云王乃林于涛邢恩辉熊晓萍

学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方案

王凤云 王乃林 于涛 邢恩辉 熊晓萍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保障。研究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机械类专业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吻合三大理念、对标三类文件、包括三大要点、增色五个附件”的“3335”内涵设计,可为机械类专业基于工程教育进行培養方案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借鉴或方法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方案;内涵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1-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1.002

新时代、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对我国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1]。为了提高地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应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2]。机械类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是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迫切需求。然而,我国开展机械类专业的高校众多,长期的教学惯性导致其教育成果不能很快适应最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认证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领下机械类专业培养方案的内涵设计,对培养方案设计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方案修订,需吻合专业认证三大核心理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核心理念,贯穿于机械类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确立产出导向的培养观、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观,是新时代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培养方案的修订坚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发展、支持学生全面成长作为核心追求,以学生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为中心开展方案设计。

2.确立“产出导向”的培养观。培养方案的修订确立“产出导向”的培养观。聚焦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三大产出”,遵循“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原则,注重做好“由外到内按需设计、由内到外适需培养”。对接行业发展需求设计培养目标、对接职业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对接课程目标产出应知应会、对接毕业要求产出学习成果、对接培养目标产出专业人才。

3.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观。培养方案的修订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观点。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做好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三大评价”,建立具有“评价—反馈—改进”反复循环特征的持续改进机制,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保障培养目标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毕业要求始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课程体系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二、培养方案设计,需对标三类重要标准文件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既满足国家质量标准又满足认证标准,设计时需对标以下三类文件:

1.紧扣《机械类教学国家质量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满足《机械类教学国家质量标准》。在《机械类教学国家质量标准》中,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配置均有明确的要求。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时,对照标准做好分析,是保障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合理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任何与国家质量标准相驳的培养方案将得不到支持。

2.对标《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七个方面均做了明确的要求。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设计需要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确保培养目标能够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毕业要求可衡量、完全覆盖认证标准12项要求,课程体系能够较好地支撑毕业要求且满足其中要求的各类课程占比。

3.满足《专业认证补充标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通常会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地组织修订《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类补充标准》,比如2020年的修订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均进行了明确的补充说明,要求从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企业工作经验或从事过工程设计和研究,了解本专业领域科学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这些均应引起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高度重视。

三、培养方案撰写,需对标三大核心模块

专业认证引领下,高质量地制定满足认证要求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是进行专业建设改革的首要措施。培养方案的修订可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理念要求,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对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进行设计,形成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

1.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是对学生毕业五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专业培养目标需较好地体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明确毕业生服务领域、职业特征、人才定位、以及职业能力的预期,能够较好地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比如,烟台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着力培养在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先进成型技术或智能制造技术方向形成一定优势、具备快速职业成长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彰显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2.毕业要求的改革。依据培养目标,可确定相应数量条目的、涵盖认证标准毕业要求的专业毕业要求,并根据需要可将其按照逻辑性分解细化为系列毕业要求指标点,以保证每一条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学生能力和所支撑的培养目标的达成。比如,机械类专业对技术类毕业要求1—5采用“纵向分解”的方式:即按照“教学层次递进”或“能力形成逻辑递进”的方式进行分解;非技术类毕业要求6—12采用“能力要素”(能力的构成要素)的方式进行分解,分解思路及支撑教学活动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0版)》中内涵解释建议支撑的教学活动较为吻合,具有较好的可衡量性。

3.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能很好地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且满足标准中的学分占比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及专业相关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比分别大于等于15%、30%、20%、15%。基于OBE理念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充分考虑课程支撑各毕业要求指标点间分配的合理性与均衡性。比如机械类专业毕业要求通常可细分为具体的、可落实的和便于衡量的31个指标点,基本上每门课程可通过至少三种以上的考核方式进行;每个指标点达成通过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体现,用于指标点的衡量。

四、培养方案增色,可涵盖五个相关附件

培养方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为更好地确保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达成计算,可包括“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关系表、课程体系学分比例表、课程体系地图、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教学活动、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五个附件。

1.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关系。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能很好地支撑培养目标,专业可从“知识应用、工程能力、通用能力和工程态度”四个维度和侧重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能力的培养,实现毕业要求双重层面对培养目标形成较好支撑,制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关系表,确保每项培养目标都有明确的毕业要求支撑,放入培养方案中,便于师生很好地明确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关系。

2.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活动。每项毕业要求分解成几个指标点,每个毕业要求指标点都要有相应的课程支撑。专业可指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课程关系表,通常每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均有相应课程支撑,每个指标点由3—5门中强支撑课程;专业分方向培养时,每个方向支撑指标点的课程数量应尽量一致。

3.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培养方案中基本上专业课程每门课支撑3—5个左右指标点,公共课可以支撑1个非技术性毕业要求指标点,形成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及支撑强度表,用H、M、L分别表示与毕业要求强关联、中度关联、弱关联,其中强关联、中度关联支撑的指标点用于毕业要求达成评价。

4.课程学分比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應对标认证标准制定课程学分比例统计表,对标专业自评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明确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及专业相关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学时学分,确保占比分别大于等于15%、30%、20%、15%,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5.课程体系拓扑图。为便于师生很好地了解课程开设情况,培养方案中可包括培养方案拓扑图,对课程的先后修读关系按学期进行规定或建议,保证课程修读的先后关系,便于整体掌控每学期开设的课程情况,确保开设学期分布合理。

参考文献:

[1] 王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科技视界,2020(10):105.

[2] 吕淑云,舒丹丹,张超.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设计[C]//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二).2019.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方案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课程改革
信息类专业硬件基础实践的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面向学习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修订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