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探讨

2021-12-25侯丽莉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馆员馆藏纸质

侯丽莉

(宜春学院 图书馆,江西 宜春 336000)

1 数字化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让阅读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喜好、阅读需求等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图书馆文献传递的方式、图书馆管理员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发生根本性改变。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当顺应时代变化,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图书馆应运而生。

对数字化图书馆概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中国国家图书馆认为,数字图书馆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关键性信息管理技术,同时提供其主要的信息库和资源库,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 我国学者赵伟提出: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是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合而为一的信息服务系统。日本图书馆情报大学教授田個孝一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不局限于文本,还包含图片、影响、音响在内的多媒体图书的收集、存储和流通,以数字信号的形态进行统合处理。本文认为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及处理,将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运用于图书馆管理的信息服务系统。

数字化图书馆依托现代化技术,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了读者借还、检索、阅览、咨询、交流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同时还可以根据读者需要提供定制化服务,提供给读者便捷、优质的服务。

2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2.1 数字化图书资源利用率不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存储方式、传播方式发生着重大变化,高校师生的阅读渠道从传统图书馆线上渠道逐渐扩展到移动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丁沛月,2021),数字化阅读也成为了高校师生的重要阅读方式,然而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仍以纸质资源为主,数字化资源为辅。以江西某高校为例,截至2020年底,图书馆(不含教学院资料室)馆藏纸质图书186.5万册,数据库仅有20个,而且有限的数字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部分数据库年点击率及年下载率极低,例如江西某高校图书馆某数据库2020年年点击率仅有2854次、年下载率仅有322次,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2.2 高素质人才缺乏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无疑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定位不再是上书整架、借书还书,而是既要掌握传统图书情报相关知识,又要知晓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方面知识,对网络安全、外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也有一定的要求。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出身者较少等情况,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以江西某高校为例,该高校图书馆共有馆员51位,30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58%,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出身者仅有3人,占总人数5%,计算机专业人才仅有1人,占总人数2%,专业领域较为分散;“ 60后”有19人,占总人数37%,“ 80后”有6人,占总人数12%,老龄化现象明显,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专业技能都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2.3 配套资金投入不足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包括电子资源购置、纸质资源电子转化、硬件软件系统购买、馆员业务培训等,这些都需要充足资金保障,纵观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初期都不同程度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经费主要来自政府专项拨款和高校自身正常拨款两大部分,很多高校图书馆自身造血能力有限,政府专项拨款由于省份和地区不同、高校自身情况不同而数额不同,且政府专项拨款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来讲,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主要依靠高校自身的投入。随着物价上涨,图书、刊物价格也随之上调,电子资源价格也呈上涨趋势,这也成为了制约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瓶颈。以江西某高校为例,该高校图书馆2020年购置纸质图书及电子文献共支出213万元,资金全部来自高校自身拨款。其中购置纸质图书0.88万册(含按合同要求中标供应商捐赠0.34万册),31.12万元;订购报刊资料20万元;购置电子数据库16个共计157.88万元,比上一年减少8个,履行电子资源系统维护资源更新合同3个共计4万元,合计161.88万元,据该校师生普遍反映,该校数据库远远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

2.4 普遍缺乏个性化服务

目前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还是定位为借还书、定题服务、资料汇编、文献传递等,普遍缺乏特色服务,根据实际情况自建开发的数据库较少,且利用率不高,如江西某高校图书馆自建开发的数据库只有三个,分别为禅宗数据库、地情文化、研究生论文,而且对自建数据库在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另外,该馆特色馆藏资源较少,只是涉及少量古籍,虽有专人负责管理,但对古籍的开发、利用、宣传不多。其次,图书馆虽然开设了多种咨询帮助渠道,比如QQ咨询、邮箱咨询等,但多数师生认为QQ咨询要添加好友、邮箱咨询要发邮件,咨询和回复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无法实现实时互动,导致咨询的师生不多,而且通过咨询提供的服务内容较少、服务形式单一,不能及时高效地解决师生利用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3.1 丰富数字化资源且提高资源利用率

数字化背景下,丰富化、多样化的数字馆藏是数字化图书馆建成的关键,也是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的根基(马丽玲,2020)。首先,通过纸质馆藏数字化丰富馆藏,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初期,大量有价值的纸质资源尚未进行数字化转化,可以先将易于转化且有价值的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当然大量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是个漫长的过程,且需要专业的馆员进行录入、存储及后续的管理,切不可操之过急,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序推进纸质资源数字化转化(丛兆鹏,2020)。其次,加强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馆藏无论纸质馆藏还是数字化馆藏都是有限的,但读者的需求是无限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加入高校图书馆联盟或与其他公共图书馆合作,以共享数据库形式,丰富馆藏,节约成本,也可通过馆际互借方式解决馆藏不足的问题(钟升,2018)。

如何提高馆藏的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数字化图书馆发挥作用的关键。首先,在采购文献和数据的初期,应加强对读者需求的调研,通过各种方式在师生中广泛征求采购意见,同时加强同数据库供应方、出版社和书商沟通,确定新书书目,提供给师生参考,并结合师生自主推荐,统筹规划,不断优化馆藏资源建设,确保馆藏符合师生需要,提高馆藏利用率。其次,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宣传,避免丰富的馆藏资源被束之高阁。微信公众号具有运营成本低、信息传递快、使用用户广泛等特点,高校图书馆可以用此为师生推送大量信息,加强对馆藏资源的宣传。最后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讲座和培训等确保师生掌握馆藏资源使用的方法和技巧。江西某高校图书馆每年针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围绕图书资源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等方面展开,对入馆须知、图书分类、书库分布、借还书注意事项、图书馆网站和公众微信号、数据库资源、搜索方式等以及常见问题进行介绍和解答,激发新生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热情。

3.2 打造符合数字化图书馆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

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行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就目前情况而言,各大高校图书馆馆员所具备的素质与数字化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提高馆员的素质是各大高校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转变服务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馆员的定位已远不能胜任数字化图书馆运行的需要,需要转变馆员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态度,突破原有认知,调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激发工作潜能,明确馆员的主导地位,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更好地推进图书馆数字化进程。其次,积极组织馆员参加专业培训,确保馆员能熟练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等知识,并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数字化等领域的基本专业素质(钟升,2018)。2020年,江西某高校图书馆为确保馆员学习新业务,熟悉使用操作,邀请专家开展了图书智能馆藏管理系统(RFID)业务培训活动,如文献传递专题讲座、文献检索与标引专题培训。最后加强交流和合作。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伊始,馆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必不可少。馆领导可以前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比较成熟的高校调研,学习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技术与经验、信息技术;也可以选派人才到国内、国外进修学习,或参加业务评比、相关研讨会议、实地观摩等,为人才培养提供学习机会,提升团队整体水平。

3.3 拓宽筹资渠道,合理使用资金

确保资金充足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保障,高校图书馆可以多渠道争取资金。纵观其他国家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给予大力的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要提供诸多优惠政策。高校图书馆除了依靠政府和高校自身拨款之外,还可以同社会企业、出版社、数据库供应商等建立合作关系,以建立长期、稳定和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图书馆可以开发一些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公益性质的服务项目,争取企业、专门机构甚至个人的赞助,各取所需,实现“双赢”。甚至可以在不违背法律法规或校内规章制度的情况下,提供一些有偿的服务项目,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开源还要节流,高校图书馆在资金有限情况下,应合理使用经费、优化馆藏,充分利用联盟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购置,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各馆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和特色中来。

3.4 打造各具特色的数字化服务

图书馆的特色服务是指利用馆内资源针对不同用户的需要提供差异性、个性化的服务,通常包括利用馆内特色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设计特色服务项目及个性化定制服务(张亚,2013)。首先,图书馆可根据高校自身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当地政治、经济、人文等情况开发特色数据库,整合不同类型资源、不同介质资源、不同地区资源,并深度挖掘网络资源来完善特色数据库,满足师生的科研、学习的需要。比如国内多所外国语学校均开发了语言类的特色数据库或平台,师生可以高效率地利用特色馆藏。其次,根据师生个性需求提供特色服务项目,比如江西某高校图书馆针对学生存包难现象购置了电子书包柜,提高了书包柜的利用率;此外江西春秋多雨,学生雨伞没有地方放置,带进馆内也易造成地面湿滑,造成安全隐患,该图书馆特意购置了雨伞放置架,安放在入馆门口,并有醒目的标志,方便了学生。最后,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阅读兴趣、搜索内容等为读者量身定制数字资源,推送给读者;或图书馆推出定题服务项目,即读者提出需要哪些资源,相关馆员协助搜索、整合、分析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馆员馆藏纸质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