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2021-12-24李帅帅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师德师立德学校

李帅帅

(辽宁教育学院〔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 110169)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向前推进。与此相适应,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从教行为,培育师德师风,着力推动教育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成为时下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一、遵循规律、担当使命,切实扛起师德师风建设历史和现实责任

(一)从历史维度看师德师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究“为人之要,首在立德”。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老师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西汉文学家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文学家韩愈把“传道”作为师者的第一要务。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1]可见,所谓“学高为师”,关键是要做到“身正为范”。

(二)从理论维度看师德师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与国民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提高国民素养的重任,更是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灯塔。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小学生的“三观”就如同一张白纸,作为培育他们成长的教师,如何在这张白纸上规划出孩子未来的发展蓝图,则是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直接考验。可见,教育者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培育出“三观”完全正确的学生。《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足以说明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三)从现实维度看师德师风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教师,要成为“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遵循“四个相统一”的明确要求,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2],并要求广大教师做到“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3]。广大教育工作者“丝尽泪干”,用尽自己一生之精力,无私奉献于人类最伟大崇高的教育事业。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个别教师出现了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首先,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出现。个别教师政治敏锐性不高,没有做到“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有时随意发表不当言论;有的教师为了一己私利,不讲奉献讲利益,不讲业绩讲待遇;有的教师放松了自我要求,仪表不整,难为世范。其次,一些师生关系较难融洽。有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不当,缺乏耐心细致的教育,易引起学生反感;有的教师片面注重分数,忽略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个别教师上课来人、下课走人,少与学生开展必要的互动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阂。最后,一些教师教研能力不高,愧为人师。个别教师主观上不想学、客观上不会学,不思进取,自甘落后;有的教师惯于照本宣科,少有开拓创新;个别教师自恃职称高、资格老,教学全凭经验,满足于一知半解。因此,从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角度出发,亟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聚焦重点、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

(一)坚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领导的引领示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4]。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特别是学校“一把手”,应牢固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身体力行,影响和带动全校教职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聚焦立德树人,切实在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上下功夫

首先,要明大德。坚持政治引领,持续强化政治学习,自觉做一名真正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为国家、为人民服好务,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坚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校规校纪,珍惜、节约学校教学资源,团结老师,爱护学生,时刻注意维护学校形象和教师尊严。再次,要有职业道德。坚决摈弃利益至上行为,着力克服“看人下菜碟”的世俗习气,还校园一股清新自由的学教之风。最后,还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本领。严格按照《教育法》《教师法》《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道德涵养和学术修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良好口碑。

(三)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将教师的师德涵养与教育教学工作、立德树人实践相结合,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选树典型。典型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最有说服力,也最直接、有效。切实把师德师风突出的教师选出来、树起来、宣传出来,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带动和影响更大范围的教师坚守教育事业高地、秉持为民教育情怀,点亮学校的教育晴空。其次,建章立制。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确保师德师风建设长期性、长效性。通过完善制度,让更多的好老师在制度的保护下自然、有序、茁壮成长,让学校成为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再次,加强法治教育,强化警示教育。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切实把不纯思想排出脑际,把少数害群之马驱赶出校,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还学校和教育一片干净、蔚蓝的天空。最后,运用成果,不断扩大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在切实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业自律性、自觉性的同时,不断用浓厚质纯、令人敬仰的师德师风来浸润教育净土,切实把校园打造成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沃土。

(四)综合分类施策,着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教育宣传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和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持续关心、支持教育,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学校要经常组织开展慰问走访活动,深入教职工中,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急难愁盼的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鼓励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投入学校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广大师生提供更益于身心健康的良好学教环境。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不断巩固和提升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激励广大教师不负韶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争创一流的教学业绩。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当前尤其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扎实解决好广大教职工的待遇问题,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5]。

三、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从源头上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利用目前各方面重视教育(尤其是一些优秀高校毕业生认可教师职业)的大好时机,加强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积极报考师范院校或从事教育工作,从而让更多优秀的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为各级各类学校补充一流师资,逐渐形成“一流学生竞当一流教师,一流教师培育一流学生”的良性循环,从源头上筑牢良好道德风尚的坚实根基。

(二)建立健全教师退出机制

建议条件具备的学校,可考虑引入第三方考核机构,参照对其他从业人员运用成熟的考核办法,对教师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加权评分、综合评估,并与晋升退降直接挂钩,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日常管理的效能、效率。对连续几年考核成绩靠后的个别教师,可考虑将其劝退出教师队伍,使之从事教辅或其他工作,以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专业性[6]。

(三)着力构建学教命运共同体

建议地方政府、学校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充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听取教职工和学生的合理化建议或要求,不断增强师生主人翁意识,使学校、教师和学生真正形成同进共退、和谐共生的互动关系。三方齐心协力,努力构建学教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学校的全面进步,为祖国教育大业的枝繁叶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师德师立德学校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