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21-12-24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培育价值观

李 东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了一些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这些非主流价值观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造成了一定影响,还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所以,高校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

(一)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

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追求对人本身的关照、关怀,通过教育教学实现对学生主体的关照、关怀,进而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的[1]。在新媒体传播模式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更为多变,更加崇尚突出个性特点,所以,要不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高校的教育原则也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二)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教育内容的原则

在中国共产党长期发展过程中,党和人民始终都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实际上,理想信念不只是一种意识,也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现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仍然需要努力,所以一定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实践结合起来,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一些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可能会产生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情况,使得其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都受到了影响[3]。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大局观,保证教育方式的科学与全面,指引大学生坚持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高校要始终将理想信念作为教育内容,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教育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教育路径。

二、新时代强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发展需要成熟的理论成果来引领,高校办学中教育方针的正确至关重要,高校应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引导学生思想的根本理论。现阶段,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行为取向,但也存在个别学生价值取向有问题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正向的理想信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就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国家培育人才。现阶段,高校应努力将学校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努力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更加准确、全面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如此,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还应努力实现教育成果最大化,这不仅体现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新方向,也代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三)大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一些高校主要的教育教学方式仍是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未得到充分体现,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如个别学生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在价值取向方面不明确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高校应把培养优秀大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4]。高校一定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存在不小的挑战。现阶段,大学生价值观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个别大学生喜欢过西方的节日,如情人节、万圣节、复活节、平安夜、圣诞节等;而对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关注度不高。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大学生认为,与过中国传统节日相比,过西方节日是一种时尚的象征,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较大影响。实际上,对于外来文化,大学生应持理性的态度,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去其糟粕;既要洋为中用,又要批判继承。

(二)要重视国家和集体利益

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指引和带领下,社会各界应坚定地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但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自由的含义,个别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有个别学生易出现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的行为。当代大学生应认识到,社会的未来在他们手中,一定要勇敢面对自身问题,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强化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言语和实干要并重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既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也要勇于实践,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大学生一定要认识到,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光喊口号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将口号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深入践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5]。高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从理论平台角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有些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发生一些变化。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使得大学生非常容易接触到一些网络不良信息,使其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受到了一定干扰。所以,高校更应以重大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身边发生的各类事件。首先,高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高校应不断加强对广大思政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整体教学中的作用;最后,高校在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应关注与前一阶段教育工作的有效衔接。

(二)从实践平台角度完善校园制度建设

高校的校园制度建设,应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及学生生活三个层面出发,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风气。首先,高校应制定统一的校园行为规范要求,对广大教师和学生加以引导;其次,高校应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及科研全过程;最后,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三)从网络平台角度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发展。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努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高校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平台;其次,高校应鼓励广大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教育教学思路及方法;最后,高校应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着力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研究和探索,使得大学生能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培育价值观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