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研究

2021-12-23侯晓娜

今日消防 2021年7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

侯晓娜

摘要:空间是图书馆重要的服务资源之一,开展空间再造,有助于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实现服务创新和转型发展。文章在分析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规划馆舍空间、完善空间管理和服务、开展空间再造评估的实践策略,以期对实践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空间服务;服务创新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变革,也为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信息时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的资源更加丰富、服务领域更加宽泛、服务手段更加智能。与此同时,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也迎来新的挑战,资源结构、读者需求和资源获取途径均呈现多元化、多样化趋势,这些对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提出了“转型与变革”的要求。

1999年有学者提出“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理念,2009年国际图联卫星会提出“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和“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标志着图书馆界关于图书馆空间和空间服务的观念已发生根本性转变[1]。空间作为图书馆生存发展的载体和重要的服务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开展空间再造,赋予图书馆新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突破传统服务边界、开展服务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1  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理论基础

1.1  图书馆实体空间

图书馆实体空间又被称为“馆舍空间”“建筑空间”等,它是图书馆功能的物化。实体空间主要包括图书馆外在的建筑与环境以及内部的功能空间、装饰、服务设施等,它是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场地和馆舍设施的综合体[2]。文章探讨的实体空间是相对于虚拟空间而言的,它是图书馆整体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读者学习、阅读和交流提供服务的物理场所,具体包括标志性的图书馆建筑、科学的空间布局以及优雅的内部环境,空间设置能够反映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模式。

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应当具备开放化、人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开放化要求图书馆提高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能力,信息时代,读者的阅读、学习、交流行为无处不在,图书馆的空间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物理空间,而应当以开放的格局应对消防救援院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人性化要求图书馆在空间服务理念上遵循以读者需求为前提,尊重读者,注重读者对空间环境和服务的心理感受,营造适宜读者阅览、方便读者使用的空间表达和高品质空间氛围。多元化即在图书馆传统的“藏、借、閱”功能基础上,增加满足读者多元需求的空间和服务,例如学习中心、交流中心、创客空间、展示中心、研讨室、工作室等多元文化空间,方便读者学习研讨和交流沟通。

1.2  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

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是指图书馆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在原有物理空间的基础上,汲取新元素,通过整合和创新进行的重建、修整和扩展,既包括对图书馆建筑格局和环境进行重构,也包括从服务和功能创新方面对空间进行再造。空间再造有助于图书馆延伸和拓展服务边界,优化利用闲置空间,提升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例如,将图书馆原有的书库、阅览室、走廊、露台进行改造,形成新的空间格局,改变原有空间单一的功能和刻板的形象,增加文化元素,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趋势之下,一方面,消防救援院校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交流共享成为新的趋势,传统的图书馆资源、服务和空间布局难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为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图书馆需要通过空间再造来提升服务质量、促进转型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数字资源比例逐步增加和纸质资源利用率下降,实体藏书空间被压缩而释放出部分藏书空间,这部分空间为图书馆实施空间再造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1.3  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相关理论

1.3.1  空间生产理论

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他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的存在,可以进行再生产,空间生产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可以将各种生产要素聚合在一起,凭借生产关系决定空间产品的分配方式,从而创造精神效益和物质效益[3]。这些阐述了“空间”的重要意义,并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新视角。根据空间生产理论,空间是被人的活动具体化和工具化的空间,可以分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维度;空间生产就是空间被开发、再造和使用的过程,通过人的实践而实现物质资料在空间中的重构,并创造出人所需要的空间[4]。依此,图书馆空间也并非孤立或静止的,而是具有生产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学意义,它不仅是生产的对象,而且是“生产者”,可以通过空间再造挖掘图书馆空间价值,进行空间再生产。

1.3.2  “第三空间”理论

“第三空间”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雷·欧登伯格(Ray Oldenburg)提出,描述除了家庭居住空间(第一空间)与职场工作空间(第二空间)以外的社会空间形态(第三空间),

例如图书馆、咖啡店、超市、公园等都属于第三空间范畴。“第三空间”是一个不受职场和家庭约束的公共交流空间,具有舒适、休闲和人性化的特点。图书馆可以看作是“第三空间”的载体之一,它不仅仅提供阅读资源,而且是知识交流中心、人与人的交流中心,是人们感知多元文化、交流思想的新型文化空间。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再造可以充分考虑其作为“第三空间”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区别于其他空间的文化形态、文化功能和意识形态价值意蕴,契合读者多元、多样化的需求,为读者提供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空间和服务。

2  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原则

2.1  立足读者需求的原则

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是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空间再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设计空间、规划资源、改善服务。当前,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读者的信息素养普遍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途径越来越多元,对图书馆的依赖度有所降低,图书馆应当及时改进服务,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同时,读者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既需要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安静的读书学习氛围,又需要研讨和社交空间,因此空间设计要考虑这些需求的平衡。例如对空间进行细化分割,适度压缩图书馆传统服务空间,构建以学习交流为中心,以文化休闲为辅助的复合空间,并保证读者在不同的情境之间可以迅速转换。

此外,消防救援院校不同于一般高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高素质消防救援专业人才,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在空间再造的过程中应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掘图书馆空间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育人元素,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高质量的精神供给,满足学生的精神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需要。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的空间规划也应当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信息时代,信息更迭的速度越来越快,读者的信息需求变化、学习方式和信息行为变化也越来越快。因此,空间再造的设计需要具有前瞻性,着眼时代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有机融合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文化传播等多元功能,以长远的眼光谋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空间设计采用大空间模式,为今后发展预留空间,便于将来根据读者需求变化情况对不同的分区进行重新规划。

2.3  整体性原则

根据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空间”并非孤立的存在,它既是“产品”,也发挥“生产者”的作用,空间再造推动着图书馆的服务再造。虽然空间再造主要针对的是图书馆空间,但图书馆是一个有机整体,图书馆的各个要素会相互影响。基于读者的视角,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蕴含着“人与人”“人与书”“人与活动”等多重文化氛围和元素,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灵感智慧[5]。因此,空间再造不能仅仅局限于空间的层面,更需要立足整体,匹配与之相适应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功能和技术设备,通过空间再造推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转型发展。

3  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实践策略

3.1  科学规划馆舍空间

1.合理划分“动”“静”空间。根据动静分区的原则,将噪音较大、需要交流互动的活动区域集中规划,设置在同一个分区及较低楼层,同时可以通过装修增加隔音装饰、使用降噪材料来减少噪音,避免对静空间的打扰。例如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按照噪音程度与读者需求将馆舍空间划分为安静楼层、服务处及多功能楼层、创作楼层、无声楼层和互动楼层,将空间按划分,满足了读者对于动静空间的需求[6]。

2.设计能够满足高校读者多元需求的馆舍分区。具体包括:学习研究空间,例如学习区、自习室、研修间等;交流互动空间,例如报告厅、培训区、展览区、活动区、团体研讨室等可供读者交流、讨论、协作的空间;文化休闲空间,例如影音空间、书店、读者休息区、餐饮区等休闲区域,使读者受到具有艺术熏陶和休闲放松;创意创新空间,例如创客空间、3D打印区、消防救援新科技展示体验空间等[7]。

3.要注重在馆舍空间中融入符合消防救援职业特征的文化元素。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馆舍空间蕴含的思政元素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和符合职业特征的阅读文化环境,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消防救援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打牢思想根基。例如,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回廊走廊等公共区域设置符合学校特色、契合消防救援职业要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元素,悬挂、张贴政治标语、校训标识、名言警句、先进典型事迹等多种宣传材料,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感化、教育功能。

4.再造空間要与原有空间协调融合。再造空间大多是在原有空间的基础上,压缩传统服务空间构建的新空间,因此需要注意再造空间不能影响传统服务质量,要与原有空间协调一致、形成互补,优化图书馆的整体功能。

3.2  完善空间管理和服务

空间再造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功能,再造后的图书馆空间也不再是单一的阅读空间。消防救援院校图书馆应当从全新的视角审视自身的职能定位,建立空间服务新业态,形成空间再造与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图书馆需要摒弃过去“以书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中心”、以服务知识交流和创新为目的,加强各类资源优化整合,优化服务环节,为再造的空间注入文化内涵,提升整体服务品质。通过合理引入契合用户需求的技术和设备,制定合理、规范的使用规则,打造高水平空间服务团队等途径,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中心、资源中心、信息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创新中心、体验中心的功能,发挥馆舍的空间价值和文化育人职能。

例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创建的“闻学堂”学习空间,既是一个传统文化教育平台,也是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优秀案例,通过“闻学课堂”“闻学讲堂”“闻学展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集合文献借阅、展示、交流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学习空间[8]。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至善堂”项目,由博雅斋、尚书房和听雨轩组成,面积共270m2,在空间布局上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参加沙龙、研讨、讲座、交流、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汲取知识,感受人文气息、接受传统文化熏陶[9]。

3.3  开展空间再造评估

评估是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工作的重要环节,能为空间再造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评估流程应当贯穿于空间再造的全过程,包括再造前的空间现状评估和读者需求评估、再造过程中的流程评估、再造后用户满意度评估以及空间服务管理效能评估等。图书馆可以采用自评、读者评估、专业机构评估等方式,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显性评估与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空间需求、空间质量、空间效用”三个维度,对读者的使用需求、使用目的、使用频率、使用行为、空间选择偏好以及读者对空间布局、软硬件设施、环境氛围的满意度等方面开展评估。评估过程涉及多方面指标,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统计读者在图书馆的行为数据,同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行为观察方式收集各类数据,然后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为图书馆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图书馆的空间再造不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需要在多轮评估、改进的循环过程中实现重构与迭代。

參考文献:

[1]程小澜.文化遗产与图书馆未来——参加第75届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大会札记[J].新世纪图书馆,2009(06):3-6.

[2]白茹玉.我国高校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3]陆子扬.社会空间的生产——析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J].甘肃社会科学,2008(03):133-136.

[4]蒋黄蓁苑.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演化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1(01):78.

[5]许桂菊.作为场所的图书馆:再思考与展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03):44-49.

[6]孙维佳.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评估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33-34.

[7]马春娇.面向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0.

[8]郑文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模式研究——以“211”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2020(04):63.

[9]焦新竹.我国高校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Research on the physical space

reconstruction in fire and rescue academy library

Hou Xiaona

Library,China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

Abstract: Spa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ervice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carrying out space reconstruction is helpful for fire and rescue academy libraries to realize servic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inciples of physical space reconstruction in fire and rescue academy libra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trategies from the aspects of rationally planning the space of the building, perfecting the spac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arrying out the evaluation of space reconstruction, with a view to benefiting pract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fire and rescue academy library; space reconstruction; space service; service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
“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探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
大数据环境下的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
口碑信息传播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
大数据驱动下的全渠道供应链服务创新决策框架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业扩双向服务研究与探索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