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2017-01-03邵晶李佳南希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开放获取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

邵晶 李佳 南希

摘要 2016年4月1日,“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论坛展示了著名大学图书馆的馆长对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思考:如何在转型中谋发展、在变革中求创新;如何提升创新服务的能力;如何在建设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系统中促进共享与合作;如何通过再造空间重塑图书馆的价值;如何在开放获取环境下拓展服务新领域等。文章综述了11位馆长的发言,旨在破解大学图书馆所面临的新问题、谋划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构建创新服务的新模式。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发展趋势 服务创新 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系统 空间再造 开放获取

分类号 G258.6

DO 10.16603/j.issn1002-1027.2016.04.002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各大学的“十三五”规划启动之年。恰逢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西迁60周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主办的“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于2016年4月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张爱龙、高教司副处长都昌满、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及西安交通大学校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交通大学两岸5校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日本国立和歌山大学等50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图书馆的80多位馆长、书记、副馆长参加了本次会议。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张爱龙对本次会议高度重视,他在开幕式的讲话中特别提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大学和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和图书馆要集中力量做好政策制定、宏观指导、协调服务,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拨款、信息服务等手段,围绕高校“立德树人”这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认真研讨各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健全自我发展与不断创新的机制。同时处理好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和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为人才培养服务和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关系,积极全面地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应有的作用。他希望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各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校图书馆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本校改革发展的具体实际需求,在做好本馆各项服务、研究、传承、创新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校际馆际合作、业务研究与发展、交流培训等工作,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从整体上不断地向前迈进。

本次论坛上,清华大学邓景康馆长、香港科技大学陈丽霞馆长、上海交通大学陈进馆长、西安交通大学王元馆长、新竹交通大学袁贤铭馆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蔡发翔馆长、澳门大学潘华栋馆长、日本国立和歌山大学渡部斡雄馆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甲馆长、北京大学聂华副馆长和台湾大学陈光华副馆长分别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现将馆长们的研讨分述如下。

1 新时期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创新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大学的定位和职能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图书馆要顺应大学的发展,就必须随之一起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重新定位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已成为大学图书馆馆长们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邓景康的报告——“融入服务支撑体系,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特别提到,当今我国大学图书馆的使命应该是“收集、组织、保存高品质的研究型学术资源并提供利用,通过知识发现、知识获取与知识创新平台,提供贯穿整个学习周期和研究周期的知识服务;创建温馨的、充满吸引力的学习、研究与协作交流环境,确保对学校知识资产的管理与使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协作创新中心和文化传承中心。邓馆长分析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目标,认为大学图书馆既要夯实基础服务,又要挖掘新型服务。他强调文献保障是支撑服务的核心;支撑服务的对象应该包括:大学的建设目标、教学科研、广大师生以及知识的生产、保存、传播及有效利用。邓馆长以清华学者库、学位申请系统和教参服务平台提供的创新性服务的实践案例,说明大学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积极融入学校的服务支撑体系,发挥优势,谋求长远。

2 大学图书馆的转型与变革方向

当前大学图书馆正处于转型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陈进馆长的报告——“梦画明天的大学图书馆”特别强调,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应聚焦“创新”与“转型”,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以转型为目标,挖掘读者需求,为科研“做嫁衣”,支撑大学发展。他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机构改革和重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例,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积极融入教学科研服务,为精准、高效、全面获取专业信息资源发挥应有作用的经验。他认为图书馆在机构知识库、数据管理服务、学科情报分析等服务方面尚需不断深化。他将未来大学图书馆的改革方向总结为7个方面:绩效资源、嵌入教学、支持科研、传承文化、空间再造、辅助创新、生态管理。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王元馆长的报告“变革中的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在转型与变革中的思考与探索为主线,介绍了转型与变革时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在资源保障、文化传承、空间再造、服务模式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解决举措。他结合西安交通大学馆舍空间变革的思路和探索的过程,分享了iLibrary Space如何成为自主学习、交流分享的场所,PBL Space如何成为嵌入教学的场所,经济学人空间如何正在成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场所。他认为,馆舍空间再造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而不是简单的效仿。

澳门大学图书馆潘华栋馆长的报告——“新趋势、新变革、新发展——从澳门大学图书馆说开去”,介绍了澳门大学图书馆在变革中的探索和思考。澳门大学图书馆的建设新目标是把图书馆打造成“资讯之窗、沟通之桥、灵感之源”,使图书馆成为校园内的首选场所(The Preferred Place on Cam-pus)。他认为,大学图书馆应该被打造成为富有弹性、多用途、有发展、适应性强的图书馆,变革后的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学习空间,是一个聚习及提升人际关系的地方,是提供合作及互动的地方,是大学的“歇脚点”。

3 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馆际合作与共享策略

当前,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图书馆讨论的热门话题,且逐渐被纳入各馆的议事日程。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学图书馆对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考虑大都处于独自调研或观望之中。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陈丽霞的报告——“香港八所高等院校迈向新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分享了香港八所高等院校图书馆在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的深度合作计划与合作过程中的经验。

香港八所高校通过依托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图书馆联席会,建立了一个共享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工作组和五个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功能小组,即:馆藏与资源管理、编目与元数据、访问传递与资源共享、发现与用户体验、系统架构和技术,对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需求与共享策略进行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特别在资源整合与存取方面,更重视免费资源与订阅资源、印刷型和电子资源的统一管理,重视图书馆各类资源的整合与无缝存取以及与外部资源平台的无缝连接(包括财务、学生、供应商、书目工具等平台);在学术资源发现方面,更关注满足读者的各类需求;在合作与共享方面,更注重合作编目、合作馆藏建设、最大限度减少重复建设;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开放架构方面,更关注提供丰富的应用程序接口、全面支持第三方程序开发等因素。工作组和功能组先后出台7套评审标准;起草了征求意见书,共同参与产品测试、评审和对产品的投票。最终从中选定一家产品,八所高校统一实施,共享该产品。报告中进一步提到,在考虑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特性时,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包括在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共享过程中的数据去重、与学校其他系统及数据的集成(包括财务系统、学习管理系统、认证系统、学生记录、人事记录等),以及传统的工作流程的改变、人员的重新部署、人员的培训等挑战。

陈丽霞馆长的报告所提出的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共享策略与合作机制的思路和做法引起参会馆长们的广泛兴趣。很多馆长认为,香港八所大学图书馆的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共享策略与合作模式非常值得借鉴。

4 馆舍空间再造与创新服务的融合

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方向和内涵发生的变化对馆舍空间再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实体空间的设计、服务内容和管理模式成为本次论坛上馆长们讨论的热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张甲馆长的报告——“数字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的空间利用变革”指出,图书馆空间的本质在于鼓励学生以合适的方式将空间利用起来,把环境还给读者,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支持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场所、成为大学人气最旺的地方。他认为,数字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应该具备四个特点:鼓励以开放和互动为特征的智慧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和研究的使用环境、建立读者主导的多样化和多重性空间、为学生营造归属感。他强调创意空间尤其要注意自然光线和家具灵活性、功能性的组合,建议多采用翻转课堂家具和可伸缩家具,既适合于讨论也适合于自习,使用完毕后便于管理且节省空间。

日本国立和歌山大学图书馆馆长渡部斡雄的报告——“University Library Trends in Japan andWakayama University Library Re form”(日本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和歌山大学图书馆的变革),分享了和歌山大学图书馆空间变革的实践:根据楼层重组馆舍空间,增加家具灵活性,改变家具颜色,以移动玻璃白板墙代替普通墙体,在空间嵌入馆员教育等。通过这些举措,建立既符合学生需求又能够自由活动的学习空间,使图书馆的馆舍空间布局和服务发生了根本变化。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王元馆长的报告“变革中的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介绍了图书馆在新空间的管理和利用方面的经验,他以西安交通大学的iLi-brary Club模式为例,说明学生社团通过自主管理图书馆新空间,参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和空间管理,在自主管理、服务他人、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提高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他认为这种iLibrary Club空间管理模式正在发挥大学图书馆在支持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应有的作用。

5 开放获取环境与拓展服务新领域

开放获取环境为图书馆和学术界带来了新机遇,如何借助开放获取环境拓展服务新领域是本次论坛的热门话题之一。

新竹交通大学图书馆袁贤铭馆长的报告——“图书馆创新服务——机构典藏加值应用”分享了新竹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扩展机构知识库功能,为本校决策部门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包括提供科研成果产出分析、绩效分析、学者指标分析、跨院系关键字分析、跨机构分析等信息服务。他认为,要重视机构库与外界的互链以及替代计量学的嵌入,以提高机构知识库的曝光度、提高用户的粘合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图书馆在报告中也介绍了类似的探索和成功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蔡发翔的报告——“Working at the Frontier:Academic Li-braries in Research,Teaching&Learning”(工作在前沿:在研究、教学环境下的当今学术图书馆),详细介绍了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在支持科研数据利用和管理方面所设计的数据管理计划书、高校科研数据政策草稿系统和开发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分享了该校图书馆在支持学术出版、提高对研究成果的认识、评价研究工作的影响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提到南洋理工大学自三年前实行期刊出版成果开放获取政策以来,促进了对学术交流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术曝光度和影响力。此外,蔡馆长认为,作为另一种开放信息交流平台的学术博客,图书馆的服务嵌入其中,也能拓展图书馆的服务。他分享了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直接利用学术博客参与教学的实践,他认为这种方式具有高度互动、易于设置和更新、功能和特性不断增强等优点,可帮助实现翻转课堂教学;可成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可嵌入图书馆的服务和链接;可保存和展示学生作品、全球化地获取教学资源等重要成果,使图书馆员能够真正参与实际教学,提升了图书馆员在数字信息教学、版权使用许可、新技术的使用、搜集情报信息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聂华的报告——“面向未来,重新定位,挺立潮头:聚焦于机构使命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侧重探讨了在开放获取运动发展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如何重新审视图书馆价值,聚焦并与学校的使命和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她介绍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机构知识库、Scholars@PKU学者主页、北京大学期刊网、研究数据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开放获取网络平台的实践经验。倡议成立“高校机构知识库共享联盟”,推进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发展,增强我国高校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凝聚力,提升大学机构知识库的可见度和影响力,以实现构建一个连接全球开放获取知识库的知识基础设施的愿景。

台湾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光华的报告——“Linked Open Data(开放关联数据)——图书馆的挑战与实践”,介绍台湾大学图书馆目前正致力于建立图书馆不同类型馆藏数据之间的关联,将图书馆的关联数据(Linked Data)与外界资源链接、打包,让外界能够发现馆藏资料,从而有效传播图书馆系统里的资源。他认为未来更多的挑战在于将图书馆的书目信息转换为关联数据,将图书馆的编目信息外链到网络,最终成为开放关联数据,为公众使用。

综上所述,本次大学图书馆馆长高峰论坛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各位馆长就新学术环境和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的转型、变革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共同探讨如何破解大学图书馆所面临的新问题,谋划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构建创新服务的新模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论坛将对大学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开放获取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
浅谈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
引导研究性学习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
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开放获取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