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昔洛韦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效果*

2021-12-23吉明明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34000石城县人民医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性肝炎蛋氨酸腺苷

吉明明 黄 娟 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 34000; 石城县人民医院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作为疱疹病毒组DNA病毒,分布广泛,极易感染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器官、生殖泌尿系统等,对人类危害极大,主要感染对象为:婴幼儿、移植术后患儿、艾滋病患儿等免疫能力低下的群体[1]。胆汁淤积性肝炎是CMV感染引发的肝脏疾病,常发于婴幼儿群体,主要症状为:皮肤暗黄、黄疸、皮肤瘙痒、大便色浅等;实验室检验得出: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升高,胆汁酸升高,伴随肝脏增大、肝酶与肝脏质地异常等[2]。若患儿治疗不及时,导致胆汁在肝脏持续淤积,将严重损伤肝细胞,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威胁患儿安全。因此,如何选择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及早治疗,快速缓解患儿胆汁淤积情况,改善患儿肝功能,成为治疗关键。更昔洛韦是治疗CMV感染的常用药物,腺苷蛋氨酸主要用来治疗胆汁淤积,两者结合治疗,配合常规保肝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毒感染,促进患儿CMV-DNA由阳转阴,改善胆汁淤积,提高患儿肝功能,达到显著治疗效果。本研究以4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为例,分析了更昔洛韦联合腺苷蛋氨酸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CMV感染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40例展开研究,以抽签法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个月~2岁(1.08±0.14)岁,病程(3.45±0.53)个月;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个月~2岁(1.10±0.12)岁,病程(3.52±0.61)个月。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诊断标准:根据《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7]中的标准,若患儿同时具备如下表现:TBIL不低于136.8μmol/L、DBIL增高、ALT增高、肝脏肿大超过3cm或者质地发生变化、GGT增高,超过280U/L,则患儿确诊为CMV感染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纳入标准:患儿符合诊断标准[3];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黄染、大便色浅、肝脾肿大等症状;患儿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患儿依从性差;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肝、利胆、退黄、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保肝可服用葡醛内酯片(生产企业: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608);利胆可服用熊去氧胆酸片(生产企业:上海普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47);退黄可选择茵栀黄颗粒(生产企业: 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28);营养支持主要以补充维生素C、K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更昔洛韦与腺苷蛋氨酸治疗,在诱导期,每次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生产企业: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89)5mg/kg,2次/d,治疗2周,续贯5~7d。同时,配合注射腺苷蛋氨酸注射液(生产企业: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64)治疗,500~1 000mg/次,1次/d,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空腹静脉抽血,检查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观察患儿肝功能情况。(2)临床疗效判定:治疗后,患儿黄疸无改善或者加重,TBIL升高或下降不高于20%,表示无效;患儿黄疸症状有一定减轻,TBIL下降高于20%,低于60%,表示有效;患儿黄疸症状减轻明显,TBIL下降高于60%,为显效。总有效率为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3)观察两组患儿CMV-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儿CMV-DNA转阴率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CMV-DNA转阴率达60.00%,高于对照组的20.00%;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CMV感染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是婴儿常见肝脏疾病,该病机制复杂,多认为CMV侵入人体后,首先导致肝细胞发生炎性反应,损害患儿胆管、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等[4]。具体来讲,CMV损害肝脏机制主要包含:直接损害,肝细胞被CMV视为靶细胞攻击;间接损害,CMV损害血管,影响肝脏发育,间接损害肝细胞。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胆汁淤积、肝肿大等,严重时甚至导致胆管闭锁、肝纤维化,治疗难度大,预后效果不良,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5]。因此,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在治疗CMV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时,目前并无特效药,清除患儿体内CMV病毒,保肝利胆,退黄、恢复肝细胞功能是治病关键。更昔洛韦作为新型核苷类药物,是广谱抗病毒药物,是无环鸟苷衍生物,当药物进入人体,会转化成磷酸更昔洛韦,与CMV感染细胞相遇,在感染细胞内激酶影响下,转化成三磷酸更昔洛韦,能够抑制CMV-DNA合成速度,使病毒终止复制,该元素能够渗入CMV病毒内,终止DNA链延长,降低感染细胞耐药性,终止病毒持续损伤肝脏,为后续恢复肝脏功能奠定基础[6]。腺苷蛋氨酸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各组织与体液中,能够克服腺苷蛋氨酸合成酶下降导致的人体代谢障碍,还能够通过转硫基促进谷胱甘肽合成,使还原性谷胱甘肽能力恢复[7]。谷胱甘肽促进肝细胞和人体内毒性化合物结合,使毒素由肝窦转运至胆小管,在不影响肝脏作用下,恢复肝脏解毒能力,保护肝细胞。所以,注射腺苷蛋氨酸,可加快胆汁代谢转运,有效预防胆汁淤积,提升肝细胞解毒酶的活性,发挥肝脏解毒、抗氧化能力,促进肝细胞自我修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TBIL、DBIL、ALT、TBA、GGT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更昔洛韦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损伤肝细胞,促进患儿肝胆功能逐渐恢复。CMV-DNA转阴率对比,观察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展现了更昔洛韦对CMV病毒的防治作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李文琳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与常规保肝治疗相比,更昔洛韦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疗效更加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CMV感染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作为严重疾病,常规保肝治疗虽然也能够改善患儿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却相对较小,治疗无效率较高。相比而言,结合更昔洛韦和腺苷蛋氨酸治疗,患儿各指标改善效果更明显,CMV-DNA转阴率较高,加速了患儿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肝炎蛋氨酸腺苷
硒代蛋氨酸与酵母硒对济宁青山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及硒沉积的影响
蛋氨酸对青春期小鼠乳腺发育的影响及机制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为什么越喝咖啡越困
今天你的闹钟响了几次
鸡弧菌性肝炎流行趋势与防控要点
被闹钟“吓”醒后果严重
药物与肝脏的不良邂逅
不乱用药,就是最好的保肝
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年龄越小 腺苷疗效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