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匿性失血危险因素分析

2021-12-23丁建军江苏省金湖县中医院骨科2116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隐匿性股骨颈围术

丁建军 江苏省金湖县中医院骨科 211600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科伤病,骨折发生后,患者股骨颈部位的血运受到破坏,容易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响其髋关节活动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选择,将受损髋关节、股骨头切除,再造髋臼表面后,置换为人工髋关节,达到减轻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作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创伤性较大,术中出血量较高,术后恢复较为缓慢[1]。失血量的增加,容易引起各类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手术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但是监测结果往往低于实际出血量,说明存在隐匿性失血的情况。手术治疗过程中,隐匿性失血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则会增加手术风险,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需要警惕隐匿性失血的发生,针对各类引起隐匿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进而保障手术质量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良好恢复[2]。本文选取2018年4月—2020年7月于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术后发生隐匿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7月于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4.18±4.17)岁,BMI 18.1~25.4,平均BMI 23.14±1.25,ASA分级Ⅱ级31例、Ⅲ级50例、Ⅳ级15例。纳入标准:(1)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交通事故、跌倒、扭伤所致股骨颈骨折,参考受伤过程和既往病史,结合X线、CT检查结果进行确诊。(3)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排除标准:(1)合并感染。(2)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组织器官疾病。(3)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伤情。根据ASA分级,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取健侧卧位,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在髋关节外侧做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剥离皮瓣,切除大粗隆滑囊。将显露出来的关节囊切开,暴露股骨颈。切除受损的股骨头以及关节囊,暴露髋臼,予以磨臼处理,并对股骨髓腔进行扩大、修整冲洗。选择合适规格的髋臼假体进行安装,进而完成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术前,收集患者的年龄、BMI、ASA分级、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资料。同时进行血液参数(Hct、Hb、Alb)的检查。在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过程中,需要掌握麻醉类型(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记录手术时间,检测术中出血量,观察围术期并发症(胃肠道出血、溃疡)的发生情况。术后进行伤口引流量的监测。术后进行失血量评估,判断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匿性失血发生的各类因素。

2 结果

2.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匿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ASA 分级为Ⅳ级、发生胃肠道出血、术中接受全身麻醉、术后接受输血的患者术后隐匿性出血量相对较高(P<0.05);而性别、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对于隐匿性失血无显著影响(P>0.05),见表1。

表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匿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 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匿失血量作为因变量,将ASA分级、麻醉方式、围术期胃肠道出血以及输血等作为自变量,应用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麻醉方式、围术期胃肠道出血以及输血是导致全关节置换术后隐匿失血量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匿性失血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为意外事故引发,常见于老年人,导致髋关节结构损伤,同时还会破坏股骨头血运,增加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风险。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部位的活动功能受限,并伴随有疼痛、肿胀症状,严重妨碍患者的日常生活[3]。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方法,利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受损关节组织,可以有效修复骨伤,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髋关节功能[4]。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类风险因素的影响,做好相关的防控措施。密切关注手术期间的出血情况,加强对隐匿性失血的检查。手术治疗过程中,隐匿性失血容易受到忽视,未能计入围术期出血量中,无疑会增加手术治疗的潜在风险,成为妨碍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在手术治疗期间,应重视隐匿性失血的防控,防止失血量的增加,需要掌握引起隐匿性失血量增加的各类风险因素。深入到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全过程,分别从患者的伤情、合并症、麻醉方式、围术期并发症等多个方面,明确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匿性失血危险因素[5]。

本文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BMI、合并高血压及未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未合并糖尿病、不同手术时间的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隐匿性失血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隐匿行失血量的升高与患者的性别、BMI、合并症并无关联。术中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隐匿性失血量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患者。ASA分级为Ⅳ级的患者,隐匿性失血量明显高于ASA分级为Ⅱ级、Ⅲ级的患者。围术期发生胃肠道出血以及术后接受输血的患者,隐匿性失血量相对更高。参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则提示ASA分级、麻醉方式、围术期胃肠道出血以及输血是导致全关节置换术后隐匿失血量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麻醉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麻醉方式的选择对于手术安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的主要选择。相比与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的实施,更容易引起隐匿性失血量增加。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血管处于舒张状态,导致术中、术后出血量的增加,在组织间隙,渗入的血液量也会显著增加,进而导致隐匿性失血量的增加。因此,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需要谨慎选择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是更为理想的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需要参考ASA分级结果,评估手术治疗风险。ASA分级为Ⅳ级的患者,凝血功能往往较差,术中出血量会因此而增加。围术期发生胃肠道出血时,术后隐匿失血量会明显增加。接受输血患者,容易出现溶血的情况,导致术后失血量的增加。术后隐匿性出血量的升高,会导致Hb水平下降,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还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隐匿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应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给予患者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在术前准备阶段,需要做好手术风险的评估工作,参考ASA分级。对于ASA分级为Ⅲ级、Ⅳ级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护。选择麻醉方式时,建议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等方式。针对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6]。

综上所述,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ASA分级、麻醉方式、围术期胃肠道出血以及输血是导致隐匿性失血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调查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引起隐匿性失血的各类危险因素,仍需要扩大样本量,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隐匿性股骨颈围术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预保温防止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效果分析
雷公藤多甙联合降糖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对王维山水田园诗“隐匿性”描写的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