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IMRT放射治疗老年局部晚期贲门腺癌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1-12-23栾文强朱晓静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457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阿帕贲门放射治疗

栾文强 朱晓静 王 聪 董 利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457000

在临床上贲门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其包括贲门鳞癌、贲门腺癌等,其中贲门腺癌比较常见。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其5年内生存率比较低,临床上常使用手术方式、放化疗方式等进行治疗,但因老年人体质较差,且伴有的基础疾病比较多,导致其手术风险比较高,术后死亡风险比较高[1]。为此,治疗局部晚期贲门腺癌老年患者常以放化疗为主,但以往使用的紫衫类、铂类等化疗药物特异性比较差,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若联合使用放化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高,老年患者难以耐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逐渐采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能获得显著的疗效,且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因此,本文探讨使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IMRT放射治疗老年贲门腺癌患者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贲门腺癌患者,均是局部晚期老年患者。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53~89岁,平均年龄(73.48±4.35)岁;病变部位:单纯处于贲门部位18例,侵袭到食管下段14例,侵袭到胃底小弯侧10例,同时侵袭到小弯侧、胃底、食管等部位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52~90岁,平均年龄(73.49±4.33)岁;病变部位:单纯处于贲门部位19例,侵袭到食管下段12例,侵袭到胃底小弯侧9例,同时侵袭到小弯侧、胃底、食管等部位7例。本次试验分析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过细胞学病理检查或者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局部晚期贲门患者;②均没有实施过放化疗治疗;③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④既往无其他肿瘤病史;⑤无器官功能障碍与严重的内科疾病;⑥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2)排除标准:①脑转移患者;②急性感染患者;③内科疾病没有控制的患者;④吸收功能不全的患者;⑤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⑥对本次试验用药过敏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IMRT放射治疗,放疗时使用热塑高分子体膜固定患者的体位,并在放疗之前叮嘱患者禁食2h,给其口服浓度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以便胃显影。与此同时,使用增强CT检查,以知晓贲门部位肿块与胃周转移淋巴结所处部位,进而勾画肿瘤靶区(GTV)。放射治疗时,在靶区左右、前后等外放0.5cm,上下则外放1cm,但注意要尽量避开四周正常组织,且不可在淋巴引流部位进行预防性照射。计划靶区是靶区外放0.5cm处,用95%等剂量曲线将靶区边缘包围,每天放射治疗1次,放射总剂量为54Gy,每次照射剂量是1.8Gy,一共照射30次,每周一至周五进行放疗治疗,周六、周日则不实施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阿帕替尼(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2,规格:15kg/桶)]进行治疗,500mg/d,早餐之后服用。放疗结束后,每日还需坚持服用500mg阿帕替尼药物,直到死亡或者病情出现进展。除此之外,治疗期间,还需给予对症治疗,例如止吐、护胃、抑酸等治疗,且每周检测1次血压与血常规,每2周检查1次便常规、肝功能、尿常规、肾功能等,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死亡率、生存质量以及血清VECFR等,具体观察指标有:(1)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胃炎等。(2)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等4个标准,若患者肿瘤彻底消失时间在30d以上,则为完全缓解;若患者肿瘤垂直直径与最大直径乘积减少程度超过50%,且持续时间在30d以上,则为部分缓解;若患者肿瘤垂直直径与最大直径乘积减少程度在50%以下,或者增大程度不足25%,且持续时间在30d以上,则为稳定;若患者肿瘤垂直直径与最大直径乘积增加大于25%,则为进展。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47×100%。(3)死亡率:随访3年,记录各组患者死亡例数。(4)生存质量:从自理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等3个维度分析调查,评分越高,患者生存质量就越好。(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CF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分析,在治疗前后抽取5ml静脉血,并及时进行血清分离操作,以便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胃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死亡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与VECFR水平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CF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CFR水平低于对照组,且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治疗前后VECFR水平变化对比

3 讨论

晚期贲门腺癌老年患者进行放疗时,常选择IMRT放射治疗,此疗法在保护正常组织、剂量分布上要比三维适形放疗效果更好[2]。且和三维适形放疗手段相比,IMRT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贲门癌,靶区药物剂量分布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还能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例如左肾组织、肝脏、脊髓等[3]。本次试验分析时,采取IMRT放射治疗所有研究对象,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贲门具有活动性,导致照射精准度不佳,进而无法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使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贲门腺癌老年患者,相比单纯放疗,此手段能提升患者远期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但易引起较多严重性不良反应[4]。据黄健等学者研究指出,晚期贲门腺癌老年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其间会有一些患者因忍受不住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5]。所以,实际治疗中,不仅要重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需选择不良反应风险较小的治疗方案,以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逐渐使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IMRT放射治疗晚期贲门腺癌老年患者,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次试验中,使用的是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体内此药物能和相关配体相结合,例如VEGFR等,进而阻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最终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且在治疗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胶质瘤等疾病时阿帕替尼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6]。现今,很多资料都建议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贲门腺癌患者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要药物进行治疗,但此药物介入肿瘤治疗的时机还不确定,特别是难以耐受全身化疗或者老年患者[7]。而本次试验分析时,对晚期贲门腺癌患者放疗开始时就给予阿帕替尼药物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76.60%,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低,且患者都能耐受,死亡率也比较低,说明此治疗方案对贲门腺癌患者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究其原因,阿帕替尼可提升IMRT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作用机制有4个,分别是:(1)阿帕替尼药物能减小S期肿瘤细胞的比例,此时期的肿瘤细胞对放射不敏感,进而提升放疗效果。此外,阿帕替尼药物能提升对放射敏感细胞的数量,例如G2/M期细胞。(2)阿帕替尼药物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降低其远处转移力与局部侵袭率,有利于病情控制。(3)对VEGFR信号传导系统上的多处磷酸化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降低肿瘤细胞再增殖与瘤细胞增殖。本次试验数据也能证实此观点,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IMRT放射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ECFR水平明显降低,且比单独使用MRT放射治疗的对照组更优。(4)阿帕替尼药物能抑制损伤的肿瘤细胞进行修复,随之起到固化放射损伤的效果,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叙述,老年局部晚期贲门腺癌患者使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IMRT放射治疗效果显著,既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与死亡率,值得推广与采用。

猜你喜欢

阿帕贲门放射治疗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MSCT对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人倒立着还能喝水吗
系列性科普
放疗
胃部胶囊内镜检查方法的改进研究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