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写作中“点仿”的教学应用探索

2021-12-23刘兆彬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2期
关键词:仿写读写结合

刘兆彬

【摘要】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一篇经典之作中值得模仿、借鉴的点,选择并确定仿写点,用心揣摩,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创新,写出属于自己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仿写;点仿;读写结合;创新作文

孩子的说话始于模仿,中学生写作也离不开模仿。钱梦龙老师指出:“模仿是一种以课文为范本的以读代写的训练。”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经典的力量在于生命力的沛然,极具典范性。这一篇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课文本身就是极好的写作资源库,对这些经典之作的学习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习的潜力,更可以在老师有针对性的指点中,由读到写,由仿到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慢慢得以提升了。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通过研读经典作品,提取模仿的内容,确定仿写点,例如模仿句式、开头结尾、议论、抒情、描写等。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才能为将来创造性写作打好基础。

一、以读促写、确定仿点

经典的语句很多,不是所有的片段都能作为仿写的材料。首先要引导学生研读经典作品,发现文章的亮点,会赏析写作的妙处,进而提取模仿的内容,确定模仿点,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以《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一段为例,我们首先引领学生赏析妙处,进而还原作者的写作过程,探讨作者是如何表达细腻深沉的父子深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学生经过讨论,从以下角度进行赏析:

1.外貌描写:“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当时祸不单行,家里境況不好,父亲心情忧伤。

2.动作描写:“蹒跚”,可以看出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十分艰难、努力。这一系列描写,无不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对儿子的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沉感情。

于是,我们可以确定以下仿写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一些细微的地方,于细微处见真情。

二、推敲用词、烘托心情

点仿是对片段的仿写,看似简单,但实际写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因为是仿写一段情节或者人物描写,有的同学短短几句就无话可说了;有的同学机械地照搬原文的词句,只是换了人物、背景而已;还有的同学只是模仿了“形”,人物特点不突出,没有体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不能体现文章的“神”。

古罗马诗人与批评家贺拉斯曾经说过:“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因而,在模仿其行文结构、写作方法的同时,还要恰当运用动词、形容词,反复推敲,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烘托心情。

例如学生在写父亲时便模仿了《背影》这一片段:“他蹒跚地走到我面前,由于那条腿骨折,所以下蹲时显得异常迟缓,他略微提了一下裤脚,然后弯下腰,吃力地向后挪动着那条伤腿,形成一个弓步,他将双手用力抵在地上,等他前腿蹲下后,他在用手将那条伤腿扶到身子左侧,不过仍是直着的,自始至终没有打弯,他拿过我的鞋带,娴熟地系了起来,力度那么轻那么温柔,似乎怕勒疼了我,看着他微微染霜的鬓角,看着他布满老茧的手,我突然发现爸爸老了。”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父亲不顾腿伤为行动不便的儿子系鞋带,父爱的无私与深沉在字里行间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环境仿写、融情入景

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芦花荡》结尾为例:“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在仿写这段时要引导学生将景物性情化、人景互衬。学生在描写一位等待时机抓拍景物的摄影师时这样写道:“初秋的傍晚,水鸭子从池塘里游出,扁扁的嘴时不时地啄一下静静地水面,待泛起了一圈圈涟漪,便抬头望一眼池边柳树的阴影下久久卧着的那个人。四周万籁俱寂,柳叶缓缓地飘着,似是不敢甩动过大的幅度,怕扰乱了这时的宁静。这时的天空,应该是一天中色彩最丰富的时刻,绚烂的晚霞静静地抹在空中,一动不动,像是要配合这寂静的坏境。”

四、及时评价、引导创作

模仿是手段,创作是目的。仿写过后要在课堂上及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交流研讨。例如:该片段仿照哪篇经典的哪个片段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或者描写方法?是否为主题服务?与原文相比还有哪些不足?我们能否尝试发挥联想与想象,运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写出有独特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处于学习发展的最佳时期,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引导,才能产生收获感的心理,产生浓厚的创作兴趣和学习动力。对学生的仿写作品多做鼓励,坚持引导和赞美,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写作能力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学会从读中悟出写作的门径。从“读进去”到“写出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从仿写到随心所欲的创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让我们共同合作,通过精心的研究与打磨,我们的作文终有一天也会成为自己的经典。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学经典思维模式,写深度论说文章——议论文“读写结合”写作教学研究[J].学园,2018(24).

[2]宋娟.我的议论文写作经验[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19(07).

[3]王宁.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优化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28).

[4]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朱光潜.《谈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6]傅登顺.《“想象性还原”仿写:构建作文教学新常态》[J].语文知识,2016(7).

猜你喜欢

仿写读写结合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浅议作文教学的“三部曲”
聋生句法习得与病句消减策略初探
教材为本 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