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探析

2021-12-22宋玉

求知导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探究

摘 要:高中历史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情况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策略:还原历史真相,彰显唯物史观;建构时空坐标,强化时空观念;展示多样史料,进行史料实证;演绎历史逻辑,促成历史解释;列举典型案例,培育家国情怀。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0-0030-02

引   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和内容进行创新。高中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快速提升的关键阶段,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深入探析。

一、还原历史真相,彰显唯物史观

还原历史真相,彰显唯物史观,是整个高中历史学习最核心的要素。还原历史真相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其中,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含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均有所涉及,第一方面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三方面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其他素养形成的基础。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不能急功近利。因为相关的知识基本散落在高中历史教材的各个章节中,教师要运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点线结合的方式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唯物史观。这里的“点”是指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指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有重大历史事实的发生和发展都遵循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历史是过去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很多学生对学习高中历史提不起兴趣,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感知力。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历史,还原历史真相,从而彰显唯物史观。

例如,在教学“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节中两次鸦片战争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将两次鸦片战争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放在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轴上,然后结合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以及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影响和对我国后续发展的影响。这样,学生就能更全面、更宏观地认识两次鸦片战争,从而形成唯物历史观。

二、建构时空坐标,强化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这些和现今的社会相去甚远,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构建时空坐标,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更加高效地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高中历史知识的划分,通常通过历史纪年、阶段特征、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某一具体的时间与空间内发生的,只有把具体的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中,学生才能结合这一时期的背景特征,对历史事件有深入的分析和深刻的认知。

例如,教师在教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建构时空坐标,将特定的事件与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相联系,也就是让学生结合不同朝代的统治者采用的治国政策,来分析各个朝代的统治阶层的治理特征。这样,学生根据这些内容来理解某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就会变得简单很多,也能构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时间轴,从而形成时空观念。

三、展示多样史料,进行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根据史料努力还原真实历史的方法。史料实证多体现在史料分类、辨析、运用及观念论述方面,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历史是抽象的,是过去发生的事件,在现阶段,我们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对历史的学习多通过史料。史料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历史书籍、文物、画像、文学作品等,近现代历史还会有影像资料。高中历史教材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中通常附有相关史料,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历史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史料内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多种史料,并引导学生对这些史料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辨析史料,最终从对历史事件的解析中总结出某一观点。这个过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进而促进他们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1]。

例如,教学“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这一节内容,在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处境的时候,由于学生很难对那段艰苦岁月感同身受,教师就可以在备课时选取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录片,以视频的方式展示这一时期的史料,并配上详细的文字介绍。这样,学生对这段历史可以有更加具体且深刻的理解,还能锻炼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四、演绎历史逻辑,促成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进而形成对历史事物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首先需要学生对史料进行整理、归纳和解读;然后对史料中涉及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追溯起源,探究因果;最后对史料进行分析,解析趋向并总结影响。历史解释可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有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解析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释和评价历史,可以使学生接触不同的史料和历史叙述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原因进行详细的讲解,还要向学生解释某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等。当然,教师对历史现象或事件的详细讲解一定是有依据的,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以史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还要在论证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以理论为基础充分演绎历史逻辑,以促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2]。

例如,教学“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节,在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了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辛亥革命,即辛亥革命是具有局限性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以上就是对辛亥革命这个历史事件全面、准确的评价。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而客观,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对历史事件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五、列举典型案例,培育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探究和学习历史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家国情怀是对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和归属感,是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历史中逐渐形成的责任感、使命感,即学生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典型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讲授“鴉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讲解鸦片战争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侵略者将鸦片输入中国,摧残了国人的身心。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来讲解鸦片对人身体和精神的危害,不仅危害普通百姓,还包括政府的官员和士兵,将士们因为吸食鸦片而无心战斗,丧失了战斗力。其次,教师借此对学生进行抵制毒品的教育,并讲述“虎门销烟”事件,让学生感受林则徐销烟的决心,感受那个年代所有救国志士的国家情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视角放到当前社会,人民安居乐业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这依赖于国家的强大,由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及时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黄宜琳.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76,80.

王珩.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才智,2019(30):73.

作者简介:宋玉(1986.9—),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