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创新路径思考

2021-12-22王玉强

求知导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课程体系中,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科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学难度比较大。基于此,如何针对科学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成为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文章围绕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探讨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科学课程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创新带来一些有益思考,全面提升科学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创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0-0028-02

引   言

小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探究精神,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僵化,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小学科学教学模式,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科学教学创新的难度较大,加上相关研究較少,导致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创新情况不理想。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从而丰富相关研究成果,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2]。

一、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也凸显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创新的必要性[3]。通过调查,本文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的不够清晰

为什么要开设科学课程?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师能否清楚地认识这一点,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从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很多科学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不够明确,即对通过科学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什么科学素养的认识不够深刻。一些教师认为,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4]。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除了科学知识,教师还应利用教学,让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而在这些教学目标被忽视的情况下,教师就会分不清教学重点,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灌输科学知识上,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科学实验活动比较少

当前,一些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较少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导致教学枯燥乏味[5]。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但是难以利用所学知识开展实验,不利于科学素养的提升。此外,一些小学的条件有限,无法开展各种科学实验活动,未能给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机会,不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有的科学实验活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且开展实验活动的难度较大,因此不愿在教学中安排实验,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6]。

(三)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限,一方面,科学教学脱离生活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学生的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未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科学学科包罗万象,内容非常丰富[7]。若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将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过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例如,一些学生片面地认为科学与己无关,科学对生活没有具体的影响,自己没有必要学习科学知识。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很难对科学课程给予重视。

(四)教学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彰显[8]。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科学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例如,科学课程在微课开发、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足,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模式落后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评价模式较为落后,与这一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相悖[9]。很多教师将教学评价集中在知识评价层面,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不利于教师了解教学中的不足。

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创新路径

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教学创新。笔者认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创新实践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正确认识教学目的

小学科学教师应对科学学科形成客观的认识。科学课程教学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讲解,还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及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10]。教师只有在正确认识科学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才能切实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教学创新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动手实践的环节。教师应创造条件,开展一些趣味性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注意,科学实验活动应具有安全性、可行性,要能够凸显科学教育价值。教师应利用常见材料精心设计实验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锻炼。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会长高的冰山”“会变色的芹菜”“透明的鸡蛋”等实验,这些实验材料方便获取,实验也比较安全、有趣,便于学生操作。

(三)教学内容需要拓展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融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教师要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小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现象,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四)提升科学教学信息化水平

教师应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信息化水平,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围绕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制作微课,或组织学生观看科学方面的慕课,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视频或图片。这样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专注度。教师需要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动画视频,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

(五)完善科學课程教学评价模式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评价模式需要教师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应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评价。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在评价层次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评价、积分评价等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学生日常科学实验参与、开展的情况,科学方法的应用情况等,都可以作为量化评分的依据。教师应通过学生在不同方面的积分,发现科学课程教学的问题所在,从而在教学创新方面进行优化。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才能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来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创新。教师需要对教学创新工作给予重视,紧紧围绕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王明礼.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07):83-84.

李慧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9):714-715.

张雄安.基于STEAM教育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2020(16):201.

刘智坚.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散文百家,2020(12):224.

赵海波.浅谈互联网+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0,22(23):192-193.

唐玉勇.创新小学科学教学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09):56-57.

仲晓花.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04):132-133.

石冬林.小学科学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心理健康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95.

周敏.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2):125-126.

熊元琳.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

作者简介:王玉强(1976.9—),男,宁夏石嘴山人,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