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 053例住院死亡患者临床用血分析*

2021-12-22马婷牛佳萌陈欣悦王李秦杨江存孙杨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年6期
关键词:住院血液统计学

马婷 牛佳萌 陈欣悦 王李秦 杨江存 孙杨

血液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及时合理的血液输注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许多血液性疾病患者长期依靠输注血液而存活,另有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因为血液输注康复出院,同时也有患者在临终前为了敬畏生命而用血液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1]。因此,血液输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无论从保驾护航手术顺利完成,还是出血贫血患者治疗,血液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血液至今为止仍是不可再生资源,依靠人体捐献,我们国家2019年千人献血率为11.2‰[2],仍低于全球发达国家的千人献血率,时常出现季节性缺血和血型偏型缺血的现象[3],人们对献血知识的认识不足或者某种偏见是造成血液短缺的原因之一,甚至有些人认为自己一生中不可能用血。本文拟通过8 053例住院死亡患者最后一次住院期间的用血数据,从死亡患者用血率的角度来分析血液的需求情况,提高大众对血液资源需求的重视,以健康需求提高献血意识。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死亡病例8 053例。

2 方法 数据来源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出院时间为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以死亡作为筛选条件,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为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分析、以2012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建议的献血年龄18~60岁为标准,分析不同年龄组死亡患者输血率,并对死亡患者成分输血特征进行分析。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Cox-Stuart趋势检验对死亡病例输血率进行变化趋势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2011~2020年住院死亡患者用血概况 通过表1可以看到2011年以来该院出院患者的病死人数及病死率,总病死率在0.87%,其中2011年病死率最高为1.26%,最低2020年为0.65%,住院患者死亡率Cox-Stuart 趋势检验病死率逐年下降(K=5,n=0,P=0.003);住院患者输血率平均水平为13.13%,Cox-Stuart 趋势检验呈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5,n=0,P=0.063);病死患者平均输血率为47.15%,最高死亡患者输血率在2013年,为51.95%,最低输血率在2018年,为41.57 %。病死患者死亡率Cox-Stuart趋势检验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5,n=0,P=0.188)。

表1 2011~2020年住院死亡患者输血率

2 不同年龄段住院死亡患者输血率 从表2可知,随死亡时年龄的增加输血率逐渐降低,三个年龄组输血率分别为64.13%、56.00%及44.80%,输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011 ~ 2020年住院死亡患者不同年龄段输血情况

3 不同死因患者输血率 从表3可知,病死患者中,输血率最高的死因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血液及造血器官免疫性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输血率分别达到90.00%,89.74%和79.52%,而输血率最低的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为28.93%。

表3 2011~2020年不同死因患者输血率

4 住院病死患者输血成分比较 924 993例住院患者的成分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血

小板、血浆和全血的输血总量分别为277 495.5 U、260 980 U、427 097.5 U、1 345 U,平均输血量分别为0.300 U、0.280 U、0.462 U、0.001 U。8 053例死亡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及全血用血量分别占924 993例住院患者量的5.96%,8.56%,7.9%及13.16%。死亡患者平均输注红细胞为2.05 U,平均输注血浆4.19 U,血小板2.8 U。血浆和红细胞为主要应用的血液制剂。

表4 住院死亡输血患者成分血分析

讨 论

随着医疗水平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逐年上升,我国的临床用血需求同样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制剂的需求量在全球范围内同样有所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年度千人献血率达到10‰~30‰方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4-6]。而我国的千人献血率仅为11‰左右,处于较低水平,季节性的血液资源紧张和血型偏型情况时常发生。因此,提高居民的献血正向意愿,降低负面焦虑将有助于提高献血积极性[7-8]。数据显示我国以大学生为献血的主要人群[9],而医学专业的学生对献血的意愿更加强烈,这是由于该人群对献血的认知较高所致[10-12]。因此提高人们对献血的认知及了解临终前最后一次住院治疗的用血状况,有助于增强人们献血意愿。

本研究住院患者出院人数除2020年新冠疫情原因所致下降外,其余年份均逐年增高。而住院患者输血率显示逐年下降,反应了我院临床合理用血的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输血指征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避免了血液资源的浪费。病死患者的平均输血率高达47.42%,病死患者的输血率并没有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而有所降低,这反映了输注血液制剂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需求中不可替代。

死亡患者年龄>60岁人群的输血率(44.8%),<18岁(64.13%)和18~60岁(56%)组,随死亡时年龄的增加输血率降低,该结论与其他研究报道有所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输血率及输血量更大,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血液资源[13-14]。本研究对象为死亡患者输血率,其趋势差异可能由于住院患者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与其他研究者不同所致,有待于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显示<18岁组病死人数较少,结合死亡病因结果分析排序第四的先天性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疾病以及第七位的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的疾病总病死人数为145人,占<18岁组总病死人数的78.8%,输血需求可能集中于先天性疾病所致的重症。我国无偿献血年龄规定为18~60岁,本研究数据显示死亡患者输血人群中<18岁及>60岁输血率为77.32%,因此适龄献血是对非献血年龄老人及青少年用血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 402万人,占总体人口的18%以上,十年来数据显示我国的老龄化呈现持续增加趋势[15],老年人群体的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亦逐年上升,血液资源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16-17]。有研究对ICU人群的输血情况进行分析时,显示老年人群体的输血需求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国外报道的临床用血趋势也呈现同样趋势[18-19],增强适龄献血年龄组的无偿献血意识和积极性意义重大。

在不同死亡原因统计结果中显示,妊娠分娩、血液及造血器官免疫性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为输血率最高的三种疾病。有报道对不同孕产妇危重症研究显示大量输血、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凝块形成障碍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最主要的疾病,抢救措施上输血比例高达84.67%。与我们对死亡患者分析一致即死亡患者中妊娠分娩输血率最高(90%),提供充足的血液制剂对危重症产妇的抢救治疗尤其重要[20]。彭俏等对住院患者不同科室输血量研究结果显示血液科、ICU及消化科为输血量前三位科室,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对死亡患者人群输血量显示血液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依然为输血率较高的疾病类型[21]。综上我们发现对危重症孕产妇、围生期疾病、血液疾病和消化疾病输血率均达到了80%左右,在治疗该类疾病时,提供充足的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对患者的抢救至关重要。

对924 993例住院患者成分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时,结果显示平均用红细胞和血浆量分别为0.3 U和0.462 U,换算为毫升分别为60 mL和46.2 mL。与盛楚华等人研究住院患者用血情况一致[22]。死亡患者平均红细胞输注和血浆输血量分别为2.05 U和4.19 U,换算毫升分别为410 mL和419 mL。与其他研究者报道的住院死亡患者输血情况一致[3,23]。

死亡患者最后一次住院期间平均输血率高达47.42%,总体住院患者平均输血率为13.13%,提示在适龄健康状态下进行献血,利己利人。

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结果,可能出现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偏倚。研究结果是患者临终前的用血,只能反应一个人一生的阶段性用血情况。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住院血液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