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开放大学试点研究考察
——源于5本CSSCI(2012-2020年)来源期刊文献的启示

2021-12-22陈立武程一斌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谢 刚,陈立武,程一斌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滁州分校,安徽 滁州 239000;2.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2020年8月底,教育部发文推动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限期完成开放大学更名,意味着自2012年以来在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基础上开启的长达8年之久的“1+5”模式开放大学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宣告结束,我国开放大学建设全面进入新发展阶段,踏上新发展征程。

国内对开放大学的探索与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2012年以来,随着试点的启动和深入,相关研究和实践掀起了一轮新的热潮,为试点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开放大学试点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重要突破,试点改革在办学自主权、学分银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增强体系主体活力、创新动力和体系合力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也有研究认为试点并没有建立起比电大更有效的运行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令人为其生存担忧,为其发展焦虑。近来,有研究将电大系统的整体“翻牌”简单释义为“更名”,那么经历了8年多的试点,开放大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效?尚未得到论证和阐释。

本研究选择了我国终身教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5本CSSCI来源期刊(以下简称“C刊”),所选期刊均由开放大学(电大)系统自主创办,特别注重关注开放大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5本C刊在试点期间(2012—2020年,下同)刊发的以“开放大学”为主题的研究文献为作为数据来源基础,借助相关文献计量方法,梳理文献情况,以此作为试点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和重点切入方向。

一、研究基础

(一)数据来源

截至2021年3月20日,从CNKI数据库中采用专业检索方式,搜索主题为“开放大学”,文献来源为《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5本C刊,时间范围为2012年至2020年,共检索得到初始文献526篇。检索获取的初始文献占CNKI全库C刊累计刊发以“开放大学”为研究主题文献总数(989篇)的53.19%,占5本来源期刊累计刊发该主题文献数量(744篇)的70.70%;占CNKI全库试点期间C刊刊发该主题文献总量(684篇)的76.90%,占5本来源期刊试点期间刊发文献总量(4 613篇)的11.40%,从数据来源分析看,检索获得的文献占开放大学领域研究文献总量的比重较大。

(二)文献筛查与选取

研究将检索得到的526篇文献进行逐一编码,分别邀请某高校在读博士、某本科院校学报编辑及某开放大学资深教授等三人参与文献筛查与选取,三名研究人员均具备获取检索文献信息及内容的便利条件。研究首先对受邀人员进行编码训练,告知务必按照“围绕开放大学展开的学术研究文献”为筛选标准的要求,结合文献具体内容和个人研究经验,独立进行严格筛选,随后将三名研究人员筛查选取的文献进行比对,结果两两之间选取的文献契合度均在86.50%以上,最后三名研究人员集中对争议文献进行集体商讨和共同确认,最终确定选取文献341篇。

(三)研究方法

为充分了解研究情况,使用文献统计软件(BICOMB)和电子表格软件(EXCEL)对筛选文献进行数据统计、表格处理和绘图,借助文献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选取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和语义分析,并作为开展文献分析的主题来源和考察依据。

二、研究内容

(一)试点研究基本情况

1.试点研究文献情况分析

从筛选的341篇学术文献年度分布看(图1),试点期间5本C刊年度刊发以“开放大学”为主题的研究文献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短期增长—大幅度下降—波动性渐弱”的线性趋势。这一现象源于两个客观实际,一是试点初期国内官方主流媒体的舆情热度高涨,激发了业界专家和学者们的短期研究热情;二是我国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近些年做出了重大调整,所选择的5本来源期刊刊发的文献质量稳步提升,发文数量逐年减少后保持相对稳定。从期刊分布看,《中国远程教育》刊发文献数量居多,共185篇占选取文献总量(341篇)的54.25%,占试点期间该期刊刊发文献总量(1540篇)的12.01%,每年该期刊刊发的以“开放大学”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基本占5家来源期刊刊发的同一研究主题文献数量的一半,这与《中国远程教育》为月刊(其他为双月刊)的因素有关,也体现出该期刊对“开放大学”研究的高度关注。

图1 试点期间5家来源期刊“开放大学”主题研究文献刊发情况

2.试点研究主题时序分析

为充分了解试点文献研究成果及热点的变化轨迹,研究借助CiteSpace对选取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时间线图谱分析(图2),描绘不同关键词出现、消亡及变更的变化轨迹,观察该领域研究视角的兴衰迭代和研究主题的影响程度等。试点以来,我国开放大学研究领域和主题受到国家政策调整和试点工作发展的影响表现明显,比如时间线图谱显示,2012年前后(2011—2014年间),以“开放大学”为研究关键词呈现井喷态势,研究领域极大丰富、研究视角更为多元,在这期间除了从适应开放大学试点的模式、质量、资源等视角提出建设意见外,还出现了“信息技术”“学分银行”“生态文化”“教学实践”等新兴领域,体现出该研究领域的发散和延展。随着试点实践工作深入和稳步发展,研究内容逐步回归理性并趋向稳定。2015年以后开放大学的内涵发展成为阶段性研究热点,研究一方面侧重体系内的教师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方面注重教学质量、课程改革和学习评价体系建设研究,同时开放大学的学校治理、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等话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战略及实践影响,成为研究焦点。

图2 试点期间“开放大学”主题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3.试点研究社会网络分析

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UCINET)对主题进行深度数据挖掘,根据经验法则和德尔菲法,提取了词频大于5的关键词构建了39×39的共现矩阵及语义网络图谱(图3),用来分析文献内容与主题间的映射关系,了解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度和密度。图谱显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传统主题仍处于试点研究网络的中心位置,“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开放教育资源”“广播电视大学”等关键词位置距离网络中心最近、节点中心度高;“在线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终身教育”“质量保证”“教育技术”“学分银行”“在线学习”“英国开放大学”等节点网络关联密度较大,距离网络中心位置较近,节点中心度较高,是试点研究的重要热点话题。除此之外,“开放学习”“运行机制”“创新”“教师”等关键词也是试点研究关心的集聚点,“学习分析”“教学团队”“建设”等关键词位置虽相对网络中心稍远,但也在一定范围内聚焦,成为研究者颇为关注的话题。

图3 试点期间“开放大学”主题研究高频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

(二)试点研究文献考察

研究将软件分析得出的数据结果作为文献考察的主要参考依据和主题来源启示,从试点溯源等六个维度对试点期间的文献研究情况展开进一步考察。

1.试点溯源:英国开放大学

我国对开放大学的研究源于英国开放大学,其开放性办学概念和远距离教学方法,为我国在特殊条件下给予有能力的学习者施以大学教育的机会成为可能。有专家从历史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是学习、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结果,40多年来,国内学者对英国开放大学的研究情结从未中断,试点期间有研究指出我国电大系统想要顺利实现战略转型必须学习和借鉴英国开放大学办学模式,我国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应该借鉴其教学质量管理经验,我国开放大学体系建设应借鉴其发展模式形成共建共享的开放性教学共同体,我国开放大学的转型和发展应该从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合作模式中寻求有益启示。此外,还有学者通过研究英国开放大学的质量体系、教师管理、课程建设、在线学习方式等为我国开放大学相关领域建设提供参考。但也有观点认为英国开放大学模式完全不符合我国开放大学情况,不完全适用我国开放大学体系,中英开放大学除了名字相同外,其他方面均存在差别。如果说将英国开放大学作为世界开放大学的典型成功案例,是各国较为推崇的开放大学办学研究溯源,那么试点伊始我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目标,成为我国开放大学试点着眼世界,开展国际比较研究的内生动力。

2.试点比较:国际品牌建设

电大自成立以来,为一大批错过高等教育学习机会的学习者圆了大学梦,进入新世纪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试点工作不断推进,学者们通过开展与世界各国开放大学建设经验的比较研究,提出我国开放大学要提升办学实力,将国际化作为发展核心理念,将建成世界一流开放大学作为发展战略目标。比如有学者通过分析亚洲7所开放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提出我国开放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建议;通过与国际上14所开放大学比较得出我国开放大学资格最老,规模最大但层次最低,指出今后开放大学应该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革新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担当历史重任;通过与国外15所开放大学杰出代表的发展战略对比,提出我国开放大学转型发展中可借鉴的规律和依据;通过与东盟8所开放大学的大学使命等主题进行比较,提出推进我国开放大学建设意见。研究认为我国开放大学想要跻身世界一流开放大学行列,必须要提高科研能力、开展内外部结构调整,并鼓励企业投资。但也有学者通过比较研究指出,我国开放大学建设还存在诸多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尚待明确,在如何守住本土特征、发挥独特优势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开放大学试点的国际比较和追求世界一流的目标,为推动试点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标准建设的时代要求,但要将我国开放大学办成一流新型高等学校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

3.试点探索:办学改革与创新

教育部要求开放大学要努力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业界权威人士指出开放大学是“旧城改造”而非“新城建设”,在系统转型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形成改革创新“倒逼”机制,否则既改变不了所面临的困境,也难以维系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开放大学究竟要“新”在何处?如何把握“新型”定位?有专家认为开放大学必须突破发展困境,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院校两级管理体制等方面激发创新动力,冷静分析掣肘转型发展的内、外部挑战,抢抓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有研究指出“改革与创新”是开放大学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必须持续进行,要以改革创新弥合发展落差,明确“怎样建”比“是什么”更重要,并分析体系创新的动力因素和机制,提出构建开放大学体系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国家有关文件明确提出开放大学要以创新发展为目标,发挥其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更有分析预测,未来10~20年开放大学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但也有研究认为开放大学没有出台多少新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在办学政策、机制体制等方面跟不上改革创新步伐的问题还较为突出。改革创新是开放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改革创新决不能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提升办学质量和寻求特色发展应始终作为开放大学不断前行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4.试点实践:教学质量与模式

试点期间,开放大学质量与模式研究备受关注,研究认为质量是开放大学的生存之本,高质量发展是开放大学的现实责任和奋斗目标,模式改革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过硬的质量是开放大学赢得社会认同必须迈过的“坎”,否则必然失去其本身的理念、特色、活力和生机。要始终秉承“以质量为核心”理念,努力通过健全质量标准、构建质量体系来推进质量保证,要聚焦教育教学实践,狠抓教学和考试质量,既要关注“学有所教”也要关注“学有所成”,不断提高办学“含金量”,确保质量建设走向成熟。有学者通过构建学生满意度模型和开展远程学习心理调查,对开放大学进行办学质量和教学模式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取向,呼吁寻求第三方权威机构来检验和评估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以赢得社会认可,消除社会偏见。此外,学者们还从不同视角对开放大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L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不同模式之间的组合应用开展研究,对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多个关键要素进行关联分析、提出构建“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但也有研究认为开放大学在转型过程中,面对质量问题无能为力,并没有建立起比电大更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学习质量令人担忧,更注重网络教学和时空分离的教学模式,反而降低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试点成效:办学成果与经验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开放大学学历教育系统在校生共466万人,比试点初期(2012年)净增加107万人,试点期间毕业学生612万人,约占办学以来毕业生总量(1 562万人)的40%。试点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创新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卓越成绩,有研究指出开放大学在国家教育体系中承担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国家资历框架设计最具权威性,学分银行建设成效最为突出。开放大学以“新型”“特色”“一流”等关键词确定新时期的前进方向,对标新目标和新坐标,积极探索新型组织架构和现代治理方式,正以更大的改革力度和积极的行动步伐向前迈进。有学者通过比较研究指出,我国开放大学体系和规模目前世界最大,在适用型人才培养、助力行业发展、推进扶贫助残、特别是在为基层民众服务方面发挥成效显著。开放大学在学历(非学历)教育、社区(老年)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资历框架(学分银行)等终身学习制度方面取得阶段性成绩,在混合教学模式和智慧学习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试点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积累了重要实践经验。但也有专家认为开放大学试点确实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制机制,开辟了自己的“地盘”,但今后何以继续保留原有优势?何以抵挡激烈竞争态势?何以寻求新的利基市场?仍值得深思细究。试点办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我国开放大学体系整体转型的有序推进提供了现实证据和前进动力,也为开放大学进一步拓展办学内涵,谋划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6.试点展望:未来发展与目标

十八大以来,围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也对开放大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试点初期就有学者指出开放大学应进一步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成人学习场域,发挥既有优势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有研究认为开放大学必须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努力将“把大学办在社会中”落到实处,以满足我国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独特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公共服务、质量保障、创新发展等功能有机整合,着眼于助力高等教育普及化工作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和终身学习机会的需求。有专家提出开放大学只有在“互联网+教育”浪潮中成功突围,把自己打造成为真正的互联网大学排头兵,才能抓住新机遇,成功转型。随着课程考试改革、支持服务系统、学术研究、教师发展等成为未来教育的关注焦点,开放大学自身也谋划了未来30年实现“三步走”的远景目标,即到21世纪中叶实现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和老年教育三足鼎立,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成为世界一流开放大学。但也有研究指出,虽然国家和社会都对开放大学未来发展充满期盼,也仍未能改变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边缘地位和长期面临的身份、制度和行动等多重困境,面对理想和未来,开放大学应保持初心不改,理性思考现实障碍、探索未知迷茫。

三、结论与启示

研究选取试点期间5本来源期刊中以“开放大学”为研究主题的学术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数据显示:开放大学研究在试点期间热度凸显,研究主题从广泛分散到集中聚焦,研究问题从普遍一般到多元突出,研究批判逐渐尖锐深刻,为开放大学从局部试点到全面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依据选取文献的主题和关键词等要素分析结果,对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汇总,并作为试点文献考察的来源启示,从六个维度进行文献内容分析和观点考察,探寻试点期间在不同维度视角下学者们的典型性意见和代表性观点,以证实试点期间,研究人员对开放大学建设和实践的探索历程和深邃思考。当然,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计量分析列举指标不够全面,维度划分受到参考依据影响有所疏漏,文献考察深度与观点提炼存在欠缺等。因此,期待今后能够有更加合适的经验数据和研究方法,对开放大学研究与实践做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