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

2021-12-21王娜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教学

王娜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讲好百年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首先应在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下功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积极探索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百年党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并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及高尚品质来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新时代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是党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与崇高职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开展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讲好百年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首先应在建设高校思政课上下功夫。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积极探索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与路径。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的必修课程,各个章节依次围绕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初心使命、人生追求、理想信念、精神培养、价值立场、道德素质、法治素养七个方面展开论述。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政课教师应结合课程各章节的任务目标与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及学习素养,着力将党史恰当地融入课程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讲义,打造出既有前瞻又有回溯、既有高度又有厚度的红色思政课堂。

一、于百年党史中镌刻时代坐标,塑造时代新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命题有着怎样的精神实质?广大青年学生在新时代又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带领青年学生回望历史,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引导青年学生全面了解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感知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层次、全方位的历史性变革,从而进一步明晰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以及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对于“如何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问题,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整理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重视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论述等相关资料,进一步阐释“时代新人”这一育人目标深刻的理论渊源,让学生理解它是建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党情、民情基础之上,并结合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学生在不同时代呈现的历史担当、展现的时代风采,引领学生深刻认识“时代新人”的思想内涵与内在要求,呼吁广大青年学生做到与新时代同心同向,勇做时代新人。

二、于百年党史中领悟人生真谛,成就出彩人生

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对人生目标的思考、人生态度的选择以及人生价值的判断。青年学生要想做好人生规划,走好人生道路,应全面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深刻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人生问题的探索从未休止,综观中西方思想家们的种种回应,高尚的人生追求总是与奋斗、奉献紧密相连。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一章的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可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代表人物进行讲述: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女英雄赵一曼,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好干部焦裕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民族脊梁钟南山,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抗疫最前线;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陈红军、肖思远等烈士,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等。教师引领青年学生领悟人生的真谛,自觉抵制错误、腐朽的人生观念,深刻认识个人与社会、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自觉把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的发展进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奋进强国梦中成就出彩人生。

三、于百年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放飞青春梦想

崇高的理想信念指引着未来发展的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青年学生所面对的重要人生课题。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二章的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引用百年党史中所呈现的正反面人物事例来印证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及重大引领作用,进而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比如,曾经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同志,起初他们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追随者,后来却因个别人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偏差而没有及时纠正,便走上了各自迥异的人生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多数同志逐渐发展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张国焘为代表的个别人最终走向了叛党、叛国、出卖同志、危害人民的反革命道路。在百年党史中,不乏忠于革命、忠于党的好同志,也有危害革命、危害党的坏典型。对于党史中所呈现的这些正反面人物、事件,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具体事例对其深刻分析与解读,让青年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领会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思政课教师对于反映在人们理想信念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回答得越透彻,就越具有说服力,困扰学生的问题也就越少,他们的理想信念也就越坚定。

四、于百年党史中悟道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厚植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引领他们在實践中展现中国精神的青春风貌。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无不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情怀。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三章的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铸就的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精神的时代特色与价值意蕴,进而将中国精神转化为自身行动,在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中,做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播者,用自身言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青春力量。

五、于百年党史中坚定价值观自信,引领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坚定价值观自信并自觉身体力行。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四章的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引领青年学生从百年党史的历史底蕴中发掘价值观自信的根源,从百年党史的现实基础中寻求价值观自信的能量,从百年党史的道义力量中感悟价值观自信的底气。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其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其次,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牢固的现实基础,这一现实基础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实践,在伟大建设实践中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一方面印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可信度,另一方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与时代特色;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强大的道义力量,这种道义力量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人民性与真实性。

六、于百年党史中汲取中华美德,践行崇德向善

德者,本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在崇德向善中陶冶个人情操,锤炼个人品质。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五章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应注重灵活运用党史资源,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让他们深刻感悟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集体主义向来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坚守的伦理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说到底,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且把这种崇高的道德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之中,雷锋、孔繁森、罗阳、黄大年、张富清、杜富国……这些在各个时期的道德楷模,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忠实引领者、践行者。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上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结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主义思想也在不断地丰富与深化。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社会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价值选择。

七、于百年党史中探源法治之路,坚定“四个自信”

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践行和推动。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六章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引领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进程、本质特征、运行机制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要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现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有力地指引了我国的法治建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时代。

由知到行,贵在践履。在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精心做好课程设计。在充分利用丰富的党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的同时,应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讲授的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如唱红歌、观看爱国电影、制作微视频、参观红色基地等,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参与—探究—获得—践行”的逐步深化过程。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线上课程的构建与补充也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拓展方式。思政课教师可通过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形式有效延伸课程学习的虚拟空间,支持学生的线上学习,进而完成对知识体系的良好建构。

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以马克思主义时代视野和历史眼光在新时代挖掘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教育资源,才能使高校思政课奏响时代与历史交织的“交响乐”。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追溯历史,又要立足现实,既要发散思维,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精选史料内容,又要契合学习目标,在讲好百年党史故事的同时,不断创新思政课堂教学的方法路径,让百年党史故事在高校思政课堂上真正地入脑、入耳、入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2]袁曙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J].求是,2017(11).

[3]李丹,徐晓风.“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

责编:桃 子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