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影响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1-12-17陈致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3期
关键词:课程融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陈致远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职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在实现高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其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便是其中一个因素。该文分析了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对实现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高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3-016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信息素养表现了一个人对信息技术掌握、应用的水平,体现在个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应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对个人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对高职学生而言,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其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对教育信息化水平会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指出: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养拓展。失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社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素质[1]。可见信息素养的提高与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

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更加体现在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自觉地捕捉、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的信息处理能力,生成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同时在信息获取利用过程中,要具有正确的法律法治观念,具有强烈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准确、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要素。

2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影响

何克抗教授这样表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2]。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是否具有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的程度,影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这种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中小学生是这样的,高职学生也是如此。

2.1高职学生信息技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影响

信息技能是信息素养在技术层面的体现,是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体现在网络技术、软件应用、多媒体应用技术等能力。高职学生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应当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能,才能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信息化场景下的学习。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要充分实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及微课技术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前的探究性学习,课中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向学生讲授理论或实践知识,学生利用虚拟仿真平台自主实践等,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及AI技术促使学生进行知识巩固以及实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等。在这样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2.2高职学生信息意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影响

信息意识体现了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信息的价值的判断、对信息的注意力等。信息意识决定了学生获取、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既包括获取信息的意识,也包括传播与更新信息的意识,还包括信息的安全意識。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信息来源更加广泛,无论采取“课内融合”还是“课外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过程中,教与学的方式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以“传递-接受”为标志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自主—探究”、“有意义传递—主导下探究”等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所代替。这些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去主动、自觉获取信息。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中,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能够主动地去收集、分析、加工及评价信息,信息意识水平高的学生同样会具有较高水平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2.3 案例分析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教育教学改革中常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下面以“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为例,分析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影响。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在讲述到“ARP”攻击的知识点及在网络中如何进行ARP防护的技术实施时,结合当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采用了“探究性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设置了探究性问题,“什么样的网络环境容易出现ARP攻击”,“如何对ARP攻击进行分析”,“如何模拟ARP攻击以及如何防范ARP攻击”等。提出问题之后,创设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互联网、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软件(抓包工具虚拟仿真平台)等。学生进入了创设的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学习,对教师所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初步的学习方案及行动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会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例如告诉学生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ARP攻击,ARP攻击的特点,以及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何进行信息的检索等,从而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

学生根据分析问题之后所制定的行动计划,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阶段,教师提供给学生认知工具,学生在信息意识的支配下,利用信息工具、信息知识及信息技能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评价信息。在自主探究阶段,学生应当捕捉、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因此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信息意识水平和信息知识水平在这個阶段会充分体现出来,这些方面的能力也成为制约自主探究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在充分获取、加工信息之后,还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讨论共享,以促使实际问题的解决,其目的是将知识和方法进行内化。在协作交流阶段,教师仍然会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协作工具,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总结提高阶段是“探究性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前面讨论的结果、实践的结果进行反思,同学们对前期的表现进行自评以及互评,以达到对知识的拓展与迁移,至此一个完整的“探究性教与学”的过程便呈现出来了。可见,学生们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探究性教学的效果。

3 提高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及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提高,全球信息化水平也在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服务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其培养的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将成为一个衡量标准来判断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同时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毕业以后的终身学习,信息素养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那么如何通过改进培养策略、培养路径来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3.1营造信息化应用氛围,促使学生自觉提高信息素养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普遍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的全覆盖,起码千兆骨干百兆到桌面,有的学校已经实现了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甚至是校园全光纤覆盖。终端设备(主要是台式机)也很完善,能够满足全校公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使用需求和专业课的需求。在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的应用系统更加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例如对学生管理能否实现数字化,包括学生的出勤及请假销假、学生在校的日常动态管理、学生的成绩管理及其动态分析等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越高,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越多,自觉提高信息技能、掌握信息知识的意识就会更强。通过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营造信息化应用氛围,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信息素养。

3.2 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促使学生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即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信息化环境,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首先,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技能、信息知识、信息意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是需要提高的,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融合创新。例如教授高等数学的高职教师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很难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与学的效率都比较低,如果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字化资源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课中教师利用“超级画板”等数学实验工具展示数学原理,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学生也能够使用“超级画板”等数学实验工具来探索数学原理、拓展知识。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巩固知识、自我评估,平台能够及时反馈信息给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意识。即是将信息能力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结合[4-6]。

3.3开设信息检索课,促使高职学生提高信息素养

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素质教育源于1984年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7]。信息检索课又称为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培养学生信息知识,促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技能,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的一门课程。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检索主要是数字资源的检索。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资源的增长是突飞猛进的,掌握必要的检索工具和信息检索的技能成为当今高校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学习完信息检索课以后,学生应当能够会选择恰当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进行高效的信息检索,例如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和与自身专业有关的数据库,同时要提高自身进行信息检索的需求的界定能力和信息的鉴别能力,信息检索课还要培养学生的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评价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检索课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并不多,希望能够引起高职院校对学生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视。

4 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的教学结构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会逐渐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学生应当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在信息化场景下的教与学,学生信息素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4月28日.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 Bjorner S N.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curriculum — a working model. Iatul Quarterly,1991.

[4] 杨志刚,周凤飞,马新蕾.美国信息素养运动发展历程与特征[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2):317-320,214.

[5] 江媛媛.中美高校信息素养指标体系及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4):58-64.

[6] 杨鹤林.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改进与启示一一信息素养七要素新标准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43-148.

[7] 丛敬军,杨威.从文献检索课教学到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资料工作,2003(2):73-75.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课程融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