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联合八段锦训练对慢阻肺患者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2-15马媛媛曾晓冲纵莹莹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八段锦护理人员康复

马媛媛,曾晓冲,纵莹莹,周 娥,丁 婷

(深圳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广东深圳 51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可防控的呼吸科疾病[1]。慢阻肺治疗周期较长且极易反复,其治疗不仅局限于急性加重期,且稳定期的肺康复管理至关重要。稳定期的有效管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缓解各项临床症状,从而降低医疗花费和负担。舒适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将“舒适”这个领域加以强调,使基础护理、护理研究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目前在多种疾病中被普遍应用[2]。有研究指出,慢阻肺患者病情稳定得益于体力活动维持和肺康复训练,运动则是肺康复的核心内容,故探索与我国国情相符的肺康复方案意义重大[3]。八段锦锻炼具有调喜、形、心的功效,满足了现代康复对呼吸肌锻炼、运动锻炼、心理康复等多方面的需求,其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已经诸多研究证实,但目前关于联合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较少[4]。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我们对50例慢阻肺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联合八段锦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13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医生确诊者[5];②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慢阻肺者;③年龄≥18岁者;④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者;②呼吸衰竭者;③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④存在精神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者。按照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0~90(66.23±3.78)岁;病程1~50(25.49±1.82)年。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7~89(65.97±3.64)岁;病程2~40(25.51±1.9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保持病区安静、整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同时配合饮食、运动干预。

1.2.2 观察组 实施舒适护理联合八段锦训练,舒适护理由护士、医生全程参与,以增强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具体内容如下。①生理即身体感觉:包括环境湿度、光线、温度、声音等使患者感受的舒适。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光线明亮且温湿度适宜,为患者制订生活计划以保证其作息时间合理和睡眠充足。对体质较虚弱、活动受限和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家属保持衣物和床铺整洁、干燥,并使其处于舒适体位。②心理即内心感受:包括安全感、尊重感、满足感等。受长期疾病折磨的慢阻肺患者通常自理能力较差且经济负担较重,对疾病治疗和自身健康高度焦虑,并伴随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年龄、心理特征、受教育程度进行针对性沟通,采取不同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和内心疑虑,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以调动患者积极性,使患者明确心理因素对疾病进展和康复的影响,指导患者适当采用自我心理调节方法缓解恐惧心理,达到心情愉悦的目的。③社会即家庭、学校、社会等人际关系所带来的愉悦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健康教育,使其明确陪伴对患者的重要性,提高对患者照顾的重视程度,以缓解患者寂寞感和孤独感。指导家属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通过精神、情感等多方面交流,减轻其痛苦。④灵魂即信仰、宗教所带来的舒适感:在护理前,充分了解患者是否有宗教信仰并给予充分尊重。以患者为本,从患者角度出发形成主动满足其精神、内心需求的良好护理服务氛围。⑤八段锦训练实施方案:由康复医生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创编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制订训练处方,由护理人员监督并指导开展训练。将八段锦训练分为学习、练习、维持3个阶段,干预第1周为学习期,此期由物理治疗师带教,锻炼频率为每次20~30 min,每周2~3次;干预第2周为练习期,此期由护理人员指导与监督患者,锻炼频率为每次30 min,每周2~3次;干预第3~12周为维持期,此期由护理人员指导监督1次,每周自行锻炼3~5次,每次30 min。建立包括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在内的微信群,每周在群内上传1次锻炼视频,交流促进,保证八段锦训练安全有效。

1.3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在护理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检查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②生活质量:在护理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4个领域,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6]。③呼吸困难程度:采用呼吸困难指数量表(mMRC)评估两组呼吸困难程度,采用0~4级的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呼吸越困难[7]。④临床症状:采用慢阻肺患者综合评估测试(CAT)量表评估两组临床症状,该量表满分4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8]。⑤满意度:在护理后发放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患者根据主观感受在对应选项下做标记,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护理前后mMRC和CAT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mMRC和CAT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慢阻肺主要以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兼具上述两种临床表现[9]。在全球范围内,慢阻肺致死率位居慢性病死率的第四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的同时,慢阻肺的发病率随之上升,吸烟、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和缺乏α1-抗胰蛋白酶等个体易感因素为慢阻肺的常见病因[10]。虽然该病属于可治疗的疾病,但目前临床尚无完全治愈经验。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促进患者肺康复和提高是现阶段慢阻肺的重点研究目标。

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普遍较差,故对护理服务质量需求较高,生活质量称为评估干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舒适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整体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遵从“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以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灵魂均达到最愉悦状态为基本目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为最终目的[11]。舒适护理实践中要求护理人员主动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出发思考舒适感受,给予充分尊重和理解,将舒适理念贯穿于护理全程并渗透到每项细节工作中[12]。保证慢阻肺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后,无论是心灵还是躯体均能取得满意效果,全面感受护理人员、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关爱,提高治疗、护理的积极性。此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明确指出,稳定期慢阻肺治疗重点应预防其急性期发作,改善心肺功能和生活能力以控制疾病进展[13]。八段锦动静结合、松紧适宜、柔和缓慢,在呼吸系统疾病、骨骼肌肉退行性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常见慢性病,有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八段锦锻炼可有效改善人体心肺功能、认知能力及失眠头晕等症状,具有调节血压、血糖等功效[14]。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气功,包括现代肺康复中呼吸功能训练、运动功能等多个环节。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RC、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舒适护理联合八段锦训练可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缓解患者症状具有积极意义。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患者对舒适护理和八段锦锻炼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归功于患者肺功能的提升和缓解症状,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联合八段锦训练可改善慢阻肺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缓解各项临床症状的同时,促进肺功能康复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但受时间因素限制,本研究时间较短,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舒适护理联合八段锦训练的远期应用效果并不明确,仍待未来长时间、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八段锦护理人员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八段锦源流考辩*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