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21-12-12李喜贵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北京海淀100038

黑龙江粮食 2021年9期
关键词:玉米价格稻谷粮食

□ 李喜贵(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北京 海淀 100038)

2020年全球粮食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粮价持续回升,2021年延续波动上涨态势,8月底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1.1%。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四大主粮价格虽有抬升,但总体涨幅有限。8月底国内用粮企业玉米、小麦收购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20%、8%;稻谷价格涨跌幅度不大,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同比上涨6.1%、上涨0.8%和下跌4.4%。

一、政策好、行情好、天气好,粮食产量有望继续丰收,产量增长的确定性有利于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2021年国家着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各地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责任,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今年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大,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农民种粮补贴,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加上粮食市场行情好,国内粮食面积稳步提高。特别是由于玉米价格上涨,种植收益增加,预计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增加2455万亩。农业部门加强粮食生产督导检查和田间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控力度,全力提高抗灾保丰收能力,促进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

夏粮和早稻丰收开了好头,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夏粮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单产稳步提高,全国夏粮产量14582万吨,比2020年增加296.7万吨,增幅2.1%。全国早稻产量2802万吨,比2020年增加72.3万吨,增幅2.7%。秋粮是粮食产量大头,当前秋粮长势好于常年,丰收基础良好。

我关注到自媒体对灾害的反映比较多,实际上有些灾害年年有,丰收来之不易,总体看,今年全国农业灾害偏轻。比如,今年玉米生产也遭遇一些不利天气,一是7月份河南极端暴雨天气。7月17-23日受强降雨和泄洪影响,河南省12个地市农作物受淹受灾面积1475万亩、成灾947.5万亩、绝收534万亩,估算造成玉米减产200万吨,但未受灾田块长势好于常年。二是黑龙江东部地区干旱。7月中旬至8月中旬黑龙江东部高温少雨,不利于玉米抽雄授粉,少数受灾严重的地块玉米减产20%~40%。此外,甘肃、陕西北部、宁夏等部分地区8月中旬之前干旱灾害也有一定不利影响。

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今年雨水充足,积温适宜,玉米、稻谷属于丰收年份,辽宁、吉林、河北、山东等省份均是丰收年景较好的一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计,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2.73亿吨,将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加1233万吨,增幅4.7%;稻谷产量2.149亿吨,同比增加303.5万吨,增幅1.4%。

二、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满足饲料粮需求,国家主动增加替代谷物进口

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1-7月份我国共进口粮食(含大豆)9917.5万吨,比去年同期7230.2万吨增长37.2%,创同期历史最高纪录。其中,进口玉米1816万吨,增长297.5%,再创历史新高;进口大麦642万吨,增长124.8%,进口高粱590万吨,增长157%,均略低于2015年同期进口量。进口小麦625万吨,增长45.9%,部分进口小麦用于饲料消费,其中从美国进口179.63万吨,从加拿大进口199.26万吨,从澳大利亚进口152.05万吨,三国合计占市场进口总量85%。进口大米284万吨,增长105.5%,其中有48%为碎米,碎米进口也部分用于饲料。此外,我国进口的豌豆、木薯也对玉米形成替代。

饲料粮进口增加,更多是主动性的,主要原因;一是为履行2020年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我国主动扩大美国大豆、玉米、高粱和猪肉等农产品进口。二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国内主动调减玉米产能,需求增加,玉米连续四年出现产需缺口,2020年临储玉米库存消化结束。三是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市的需要,也是价差利好企业自主进口的结果。国内外玉米价差明显扩大,价差最大超过900元/吨,由于国际玉米价格上涨,但8月底价差仍有400元/吨。

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玉米市场产需缺口得到有效弥补,保障了国内饲料粮供应。预计2020/21年度我国将分别进口玉米、高粱和大麦2900万吨、800万吨和1100万吨,同比增加2141万吨、429万吨和504万吨,共增加3073万吨。预计2021/22年度我国进口玉米2000万吨,进口高粱、大麦2100万吨,也将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从国际市场情况看,如果国际市场价格继续上涨,饲料粮供应更多转向自给,增加进口的势头就会减弱。

三、国内谷物市场供求依然宽松,饲料用粮需求回升,饲料粮供应有保障

从主粮供求平衡情况看,当年粮食产量仍然超过消费量,国内谷物市场供求总体宽松。但国内谷物供求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饲料粮供应偏紧。应该从整体粮食角度去认识玉米产需缺口问题,必须从全球格局、粮食整体、经济周期等角度来综合判断玉米市场形势。

国内玉米供求偏紧,但是进口和大量替代导致玉米结转。预计2021/22年度产量增加1233万吨,进口维持高位。在高价格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需求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一是2022年春季国内母猪存栏很有可能触顶回落,二是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将持续面临开工不足和利润下降问题。因此,如果一段时间内进口和替代转向常态化,国内玉米供应仍然是有保障的。

2021年小麦产量1.37亿吨,同比增长2.1%。小麦进口高位运行,来源多元化,预计2021/22年度我国小麦进口量800万吨,同比减少243万吨,其中有少量小麦转向饲料用途。玉米供应偏紧和价格高企支撑小麦用于饲料,预计2021/22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14554万吨,其中,饲料消费及损耗3600万吨。小麦现有库存水平可满足一年以上消费,小麦供给有保障。

近年来我国稻谷供求持续宽松,国家继续加大稻谷去库存力度,部分不宜存稻谷进入饲料消费领域。1-8月国家政策性稻谷竞价销售成交540万吨,同比减少584万吨。其中早籼稻59.7万吨、中晚籼稻385.4万吨、粳稻成交94.9万吨,用于口粮市场的粮源消化缓慢,销售超期储存稻谷用作饲料是稻谷去库存的重要途径。预计2021/22年度全国稻谷供需结余556万吨,比上年度增加552万吨。

四、粮食价格总体保持稳定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保供稳价措施成效显现,有效防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粮食市场传导、防范饲料价格上涨向口粮价格传导,防范国际粮食价格向国内市场传导,粮食价格总体保持稳定。

(一)小麦价格将有所抬升

上半年玉米价格明显高于小麦价格,最高价差超过500元/吨,夏收期间价差仍超300元/吨。2020年10月份以来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4258万吨,同比增加超过3800万吨,其中饲料企业购买数量较大。由于市场购销活跃、饲料消费增加、玉米价格上涨,部分市场主体对小麦价格看涨预期较强,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积极,小麦开秤价格高于上年。但受小麦产量增加、国内库存充裕、国家加大夏粮收购市场监督检查以及降水影响部分小麦质量等多种因素的作用,6月中旬后小麦价格走低。由于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主产区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截至8月底主产区收购小麦5120万吨,同比增加195万吨。企业存粮、农户储粮数量有所增加,基层粮源数量略高于上年同期。

8月底河北、山东、河南小麦价格在2580~2600元/吨,同比涨幅8%。受农户出售数量减少、“雨后麦”逐渐消化、四季度面粉消费回升等因素支撑,预计四季度小麦价格将略有抬升,但上涨空间不大。由于小麦与玉米价格持续倒挂,玉米和小麦价差调整应该主要靠玉米价格回落调整,今年饲料企业对消化“雨后麦”起到重要作用,也建立了一定的小麦库存,秋粮上市后,华北新玉米上市对小麦价格上涨会有利空影响。

(二)秋粮上市后玉米价格季节性走低的概率较大

国家采取增加产量、利用国际市场、增加谷物替代等有效措施,稳定饲料粮市场供应。在保供稳市各项措施和市场心态改变等综合作用下,玉米市场缺口消失,产区商品玉米结转数量较大,5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价格震荡回落。进口玉米持续到货和投放,至8月底中储粮累计投放进口玉米209万吨,共成交64万吨,成交率31%。小麦、稻谷替代玉米用作饲料,7月份以来参与主体增加,8月19日开始国家增加超期储存小麦和稻谷的定向投放数量,缓解了销区饲料粮供应形势。市场主体存粮信心减弱,猪周期下行趋势明显,部分养殖企业发生亏损或者在亏损线附近,玉米加工需求不旺、亏损严重,下游企业对高价玉米承受能力下降。8月底,东北玉米收购均价2580元/吨,月环比下跌70元/吨,同比上涨470元/吨,涨幅23%;华北玉米收购均价2790元/吨,月环比下跌80元/吨,同比上涨440元/吨,涨幅19%。

展望秋粮收购,经过2020/21年度玉米价格大起大落的洗礼,玉米产业主体心态理性,价格预期趋于合理,多元主体收购谨慎。预计农户出售玉米高峰将在12月底和1月初到来,价格触底的可能性更大。由于化肥等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地租大幅上升,种植成本对玉米价格有支撑作用,今年农民会有一个好的出售价格,有利于增产增收。2021/22年度国内玉米价格将在合理区间运行,大幅涨跌的可能性都不大,价格波动空间缩窄。国内玉米价格大起大落对产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冲击,这也是产业主体的呼声。国内玉米丰收上市,供应形势明显改善。当务之急东北玉米首先需要增加外运,玉米流动不起来,东北玉米不可能有好的上涨基础,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玉米价格合理定位。

(三)稻谷市场化特征有所增强,但更多受政策影响

下半年国家持续投放政策性稻谷,各级储备集中轮换,市场供应充足;下游终端大米销售不旺,加工企业开机率维持低位,特别是7月下旬江苏、浙江等局部新冠肺炎疫情对口粮价格的影响很小,总体上大米价格弱势运行。

从收购价格上看,今年地方政府普遍增加稻谷储备规模,7月份早稻上市,由于储备轮入支撑,收购价格高于上年同期,主产区早稻收购价格2680~2740元/吨,同比上涨6.1%,预计储备轮入结束后价格回落可能性比较大。6月份以来中晚籼稻、粳稻价格下行,8月底中晚籼稻价格2550~2700元/吨,与上年持平,粳稻价格同比下跌4.4%左右,黑龙江圆粒粳稻2600元/吨。9月份秋粮上市后价格将平稳运行。特别注意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际大米价格涨幅回吐,越南泰国大米价格已经降低到2020年3月的水平,进口大米价格持续下跌,对国内大米替代冲击重新显现。为保障农民收入,预计今年黑龙江、湖北、江西等主产省中晚稻托市启动的概率相对较大。

展望未来,在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能力、粮食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粮食产业加工能力持续提升,粮食安全依法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粮食产量将连续7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国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仍有坚实基础。由于秋粮丰收上市、政策性粮食持续投放、保供稳价措施有力,预计后期国内粮食价格保持稳定。但也要看到,国际粮价高位运行,对国内市场预期不可避免带来一定影响,而且受需求增加和地租、化肥等种粮成本明显上升等因素作用,预计玉米等品种价格在2022年仍然存在一定上涨动力。

猜你喜欢

玉米价格稻谷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谦卑的稻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稻谷香了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玉米价格波动趋势研究
稻谷飘香
江汉平原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