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产需形势分析概述

2021-12-12陈义翔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东城0000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北京丰台00070

黑龙江粮食 2021年9期
关键词:单产缺口玉米

□ 杨 丽 陈义翔(.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东城 0000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北京 丰台 00070)

玉米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农产品,是三大主粮作物之一,占全国粮食产量近40%。玉米供求变化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和供应等影响重大。本文对玉米近期和中长期供需形势的分析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国家促进玉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2021年我国玉米供需形势

(一)玉米生产恢复增长

1.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从2015年的4496.8万公顷(6.75亿亩)降至2020年的4128.0万公顷(6.19亿亩)。今年玉米价格明显高于上年,农户种植玉米收益增加,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玉米播种面积也将明显扩大,加上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政策导向倾向于鼓励发展玉米生产,2021年玉米面积呈恢复增长态势。尽管目前有各种不同的估计数,如面积增加600万亩、1000万亩和2000万亩等,但无疑今年播种面积增加是不争的事实。

2.产量增加

2015年玉米产量2.65亿吨,达到历史最高。自2016年开始,玉米产量逐年下降,2016-2020年累计减产432.2万吨,降幅1.6%。2020年,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初步公布数据,玉米产量26065万吨。对产量增加的预估,有的研究认为,从玉米单产看,2019和2020年我国单产达到每亩421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如果气候正常,预计2021年单产略有提高,如按照2021年玉米面积增加2000万亩,每亩单产425公斤算,2021年玉米产量保守估计增加850万吨,预计总产可能达到2.7亿吨,比上年增长4%左右。还有的研究认为,今年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就将增加1000万亩,按照全国玉米面积共增加2455万亩,预计总产量达2.735亿吨,同比增加1283万吨[1]。

(二)国内玉米消费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

我国玉米消费主要用于饲用消费、工业消费、食用消费和种用消费,其中饲用消费是玉米消费的主要构成部分,而生猪养殖又是饲料玉米消费的主要用途,2019年中国玉米饲料消费量1.87亿吨,2020年饲用玉米消费量再创新高,达到1.91亿吨[2],占产量的73%。业界普遍认为,随着生猪产能恢复,2021年玉米饲用消费将持续增长。由于玉米高价将抑制消费,超期储存的稻谷、小麦替代预期增加,玉米及替代品进口预期也继续增加,国内饲料粮供应能得到保障[3]。还有的观点认为,2021年玉米饲料消费与上年基本相当,玉米工业消费增速继续趋缓,玉米种用消费和食用消费变化不大,预计2021年国内玉米总消费量2.95亿吨,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

(三)产需关系偏紧

近几年在产量调减、需求增长、库存下降三超预期的情况下,玉米供求关系迅速趋紧,供求形势已从产大于需转变为产不足需。2019年因非洲猪瘟影响,玉米饲用消费下降,产需缺口仍达3000多万吨。2020年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需缺口依然超3000万吨,若加上玉米进口,产需缺口更大,导致2020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业农村部有关专家预测,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消费量分别为2.7亿吨和2.9亿吨。目前,企业渠道库存高于往年、小麦替代消费大量增加、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明显增长,再加上临储拍卖玉米结转,以及新产玉米,2021年国内玉米短期市场供给问题不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也表明,尽管产需缺口显性化,但高进口和高替代导致缺口得以填补,整体玉米没有缺口,还有一部分结余,主要体现在贸易商的结余。

二、未来我国玉米供需形势

(一)未来玉米生产仍有增长潜力

1.国内玉米面积有一定恢复空间

尽管目前我国玉米供求关系趋紧,但玉米生产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在玉米种植收益增加和国家对粮食安全重视程度提高的有利条件下,国内玉米将恢复增长。农业农村部门明确要求增加玉米播种面积,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农户生产积极性将显著提高,玉米面积将得到较快恢复。考虑到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多项研究都认为,玉米面积有增长空间,但很难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具体的预测结果各不相同,如农业农村部玉米市场预警团队的乐观预测结果是,2030年达到6.58亿亩,比2020年增加约3900万亩,未来10年年均增长0.8%。还有的机构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认为玉米种植面积很难达到历史最高程度,未来10年将保持在6.3亿亩到6.45亿亩之间[4]。

2.玉米产量有望恢复增长

从面积看,国内玉米面积有一定的恢复空间。从单产看,对未来玉米单产增长潜力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研究认为,我国玉米单产增长潜力较大,主要因为近两年我国玉米平均单产达到421公斤/亩的历史新高,但与玉米主产国相比差距较大,今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保障能力将逐步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农户要素投入有望增加。基于以上考虑,农业农村部玉米市场预警团队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玉米单产增速将有所加快,预计未来10年单产年均增长1.8%,2030年达到505公斤,比2020年提高19.8%。玉米总产2030年进一步增加到3.3亿吨,比2020年增长27.3%。还有的研究持保守态度,基于过去10年平均单产年均1.35%的增速,以及我国正在采取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措施,预计未来10年我国玉米单产增速将保持在1%左右,到2030年达467公斤,比当前增长11%。预计我国玉米产量可维持在2.9到3.0亿吨的水平[4]。

(二)未来玉米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随着人口增长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玉米饲用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团队预计,2025年玉米饲用消费有望达到约2亿吨,2030年增加到2.1亿吨,比2020年增长13.5%。玉米工业消费保持增长,但增速趋缓,预计2025年玉米工业消费将达到约9250万吨,2030年增加到9980万吨,比2020年增长24.0%。加上食用、种用等其他消费,预计2025年玉米消费总量达到3.14亿吨,2030年增加到3.32亿吨,比2020年增长约15.3%。还有的相关机构专家预计,2030年我国玉米饲用消费量将达2.27亿吨左右,比当前的1.96亿吨增加3100万吨,增幅16%。我国玉米工业消费量将达到8750万吨,比当前8000万吨提升9.4%。食用和种用消费预测假设维持当前1870万吨和123万吨水平不变,预计2030年我国玉米总消费量将达3.35亿吨左右[4]。

(三)产需关系趋紧

在分析玉米生产和消费的基础上,业界对玉米供需平衡关系也有不同的看法。乐观的看法有,玉米供求关系呈周期性变化规律,未来有望实现基本平衡。因为从历史上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既不会长期宽松,也不会长期维持紧张状态,而是呈供给偏紧与宽松交替出现的周期性变化。临储时期的历史也表明,在政策和市场的作用下,我国完全有能力实现国内玉米基本自给。类似的看法还认为,当前的产需缺口是我们收储制度改革的一个制度设计,并不是不可逆转的硬缺口。在玉米产不足需的情况下,才能加快消化不合理库存,玉米去库存才能取得显著成效。对玉米产需关系持谨慎态度的看法也不少,有的研究认为,玉米产不足需将呈常态化,未来10年我国玉米缺口在3500到4500万吨之间[4]。还有的研究认为,从2020年开始出现供需关系长期偏紧格局,到2030年玉米缺口约为1200万吨[6]。再有的观点认为,随着玉米饲用需求增长,玉米供需缺口会逐渐扩大,产不足需局面将延续到2035年前后[7]。

三、思考与建议

(一)毫不放松粮食生产

国内玉米产不足需,玉米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玉米稳产保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意义重大。从各种文献综述看,短期内我国饲料粮供应暂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玉米产需缺口可由小麦、超期稻谷、进口玉米和替代品等弥补。长期看,玉米产不足需的分析判断应引起高度重视,玉米供求关系紧张,小麦和超期存储稻谷饲用量增加,饲料粮影响口粮安全的风险加大,将引起社会担忧。因此,狠抓粮食生产,不能有丝毫松懈。

(二)紧守主要依靠国内玉米生产供应格局

努力促进国内玉米生产发展,落实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扭转一些地方忽视玉米生产的倾向,引导农户适度增加玉米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促进玉米增产。严格贯彻落实中央“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方针,坚持进口配额管理,维持一定的谷物自给率水平,不对国内农业生产造成冲击。同时努力拓宽进口渠道,缓解日益紧张的供应局面,为国内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供空间。

(三)加强玉米需求管理和引导

支持养殖规模化发展,提高玉米饲用转化率。落实国家新时代能源发展战略,降低燃料乙醇玉米消费。稳定玉米其他深加工的产业政策,提高加工利用率。推动国内仓储物流设施改造提升,减少流通环节损耗。大力倡导节约意识,减少“餐桌上的浪费”。

(四)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加强玉米供求关系监测预警,完善应急保障体系,提高政策的先导性和预见性。统筹完善政策性粮食市场调控机制,充实玉米、大豆等储备规模,增强饲用粮保障能力。加强政府对玉米产业运行的宏观调控,促进玉米生产政策、加工消费政策、库存政策与进出口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促进形成宏观调控合力。

猜你喜欢

单产缺口玉米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黑龙江省和全国“十三五”期间三大作物单产变化分析
收玉米啦!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堵缺口
我的玉米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