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师所具备的核心素养

2021-12-08游诗锜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音乐教师音乐课程职业素养

游诗锜

摘要:《新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定性: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传统的单一的应试教育不再为教育界所提倡,素质教育的呼声应运而出。而音乐素养一项,则是全面开展综合素质教育中,重要且必要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以帮助中小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学习基础、提高音乐素养,被提上议程,中小学音乐教师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

关键词:音乐教师;音乐课程;职业素养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在当代教育方针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尤为受到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着用音乐教学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理想抱负进行教育以及美化、启迪学生心灵的重任。当代音乐教师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这时,音乐教育也将直接关乎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音乐水平的整体提升。

1职业素养

音乐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一种从事教师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国家所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从业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师应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终身选择,在自身崇高的境界上支撑起更高的教育理想,在平庸的生活中无私奉献实现自身价值,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敬业”,更要“乐业”,为此更应具有高尚的职业素养。

1.1“有爱”

音乐教师对学生应如自己孩子一般關爱,做到严慈相济,能让学生从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中认识到自己独特的价值,成为其音乐学习道路上的催化剂,更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曾在浙江市清溪小学陈水红老师写的一文中读到如何能让音乐课称为学生们的最爱,她提到其中一点为“音乐教师很可亲”,实际上她也在实际的教学中,慈母般的体贴与关爱并收获了学生们的尊敬,致使她一走进教室,学生们就会靠近她,拥抱他。

音乐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不仅仅是教师热爱其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也不仅仅是受到学生爱戴、尊敬的先决条件,而是教师的个人示范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之一。所有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信任、爱护,要认识到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闪光点,都是未来的可造之才。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合理兴趣与爱好,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健康长大。

1.2敬业,乐业

敬业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具有深厚的责任感和浓厚的感情。音乐教师担负着以音乐陶冶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但音乐教师的工作是艰苦的、平凡的,正如人们所说:教师是燃烧的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他人。平凡是教师的本色,伟大是教师的气质。它们既不像音乐家们声名赫赫,也不像歌星们能获得丰厚报酬。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凡事应做到以德为先,用心教学方能使学生在学生中收获良多。教师平凡而伟大,音乐教师的事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而。。在现代浮躁的社会,最难能可贵的便是百年如一日在自己岗位上的默默奉献。因此应该做到不畏艰苦,任劳任怨。

1.3身先表率

为人师表是音乐教师能树立起自身教育威信的条件之一。在《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当中明确规定为人师表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其表现的行为易于任意,若没有正确的约束往往会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而此时音乐教师的教养、谈吐、文雅的礼貌和举止,良好的言行,给学生能给以直观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可以而为之的教育方式、手段更能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应在自己的言行举止、学识学风上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时刻警醒着我们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我们应用自己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精神和饱满的情感教化学生,使学生身心能健康成长。

2.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是音乐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基础,是社会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郭声健老师曾在其《艺术教育论》中说道:“衡量音乐教师是否称职,首先不是看他艺术专业水平如何,而是看他是否具备了一个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音乐教师只有具相应的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2.1备课

备课所涉及的内涵十分丰富,这包括对学生个方面能力的了解、对教材的琢磨和钻研、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备课是对上好一堂音乐课所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这里的每一环节都值得音乐教师好好的去研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受教育者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在何时进行课堂提问、课后针对学生的能力布置适量的作业,我们应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整合,使之清晰化、条理化,然而这些都要求着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备课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备课不仅仅是写一份教案,更重要的是将音乐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中在课堂上准确的在现出来以及各种教学对策等。

2.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音乐教师是音乐课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促进者,具备深厚的课堂教学能力是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障,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而言,如何把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技巧通过自己的方式有效教给学生,这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现在的课堂教学是基于如让教师如何有效率的教和如何便于学生学的一种民主、平等、双向、互动的教育系统工程,教师应在头脑中树立你“有效教学”的理念。音乐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把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位于学生。同时要在教学中善于思考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3教学评价

进行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是指对音乐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分析和评定的能力。音乐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对自我评价和对学生评价的能力。对音乐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是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全面性评价学生,从过去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转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三维目标的评价。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加科学、真实、准确。音乐教师的自我评价考察内容包括教具是否完善;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教态是否亲切、自然以及范唱范奏是否流畅、规范,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催化剂。

2.4熟练运用多媒体

熟练掌握多媒体的基本操作能力是时代向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的拓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音乐教学的手段。音乐教师应掌握音乐课件的制作、电脑辅助音乐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便于学生能在音乐课堂上聆听到不同时代美妙的音乐,仿佛身临音乐会现场,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录音、录像等教学设备,把学生课堂观摩的结果记录下来,以供学生课后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改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只有在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为为音乐教学服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多种教学媒体组合使用,利用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按照教学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相互搭配,配合使用,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刺激。

3自身专业能力

自身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音乐教师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基础,是否掌握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熟练掌握音乐学科的专业技能,是判断音乐教师能否承担音乐学科教学任务的基本标准之一。成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包括音乐基础知识、一般学科知识、審美修养能力与教育科学知识四个方面。

3.1音乐知识

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组织者,拥有过硬且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知识是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技能。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学生答疑解惑、传授音乐知识乃为音乐教师职责之在,而拥有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是必要的前提条件。按照当前中小学课程设置来看,在器乐演奏方面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还需具备即兴伴奏的能力;在歌曲演唱方面除了要具备较强的歌唱能力,还要拥有纠正学生不良歌唱习惯的能力;在舞蹈方面音乐教师要具有对学生进行舞蹈示范的能力还要具备编创舞蹈动作的能力;在合唱指挥方面教师要具有排练合唱的能力;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除了要有一定的基础乐理知识,也要有能正确分析调式调性音乐的能力与和声作曲的基础知识。

3.2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一定的音乐审美修养能力,也是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音乐专业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与文化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音乐教育是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达到对音乐美的感悟,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与认知领域。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包括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知觉等方面。音乐教师所拥有的审美修养影响着音乐教学的审美方向,这包括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音乐的选用、教材的展示的影响,这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在构架学生审美认知结构便显得尤为重要。

3.3教育学科相关知识

教育学是指导音乐教师进行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一般理论知识,在教育工作中就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样。”音乐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一大分支,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一般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还应了解和掌握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与方法,如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还有几种常见用于音乐教学的方法,如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等。同时音乐教师要掌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进行教育,优化教学步骤,合理组织课外音乐活动,解决”怎样教“及”教得好“的问题,把自己所学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知识财富。

参考文献:

[1]梅胧文.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黄河之声,2014(16):60-61.

[2]何炜玮.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研究[J].艺术评鉴,2017(21):104-105.

[3]焦倩.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与专业技能[J].现代交际,2017(07):121.

[4]孙頔.试析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教学技能[J].黄河之声,2019(14):121-122.

猜你喜欢

音乐教师音乐课程职业素养
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浅论高职高专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