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1-12-08李宜培彭蕤蕤殷文杰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思政育人

李宜培,彭蕤蕤,殷文杰

(1.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生理学教研室;2.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质量控制办公室,郑州 451191)

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改善了医学生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及学习方式,极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高校医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和价值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陷入“孤军奋战”的瓶颈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各自为营,没有融会贯通[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2]。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课堂,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对学生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自然融合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3]。

病理生理学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之间的桥梁,有很强的专业引导作用。临床医学(全科)专业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过程,也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临床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更为以后工作中正确诊断、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强调知识点讲授和应用能力培养,忽视教育的育人要求。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改革迫在眉睫。

1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4]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专门人才。学生在具备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人才培养目标更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所有学科与课程之间协同作用,改变思想政治课“孤军奋战”的局面,打破单纯依赖思想政治课和价值理论课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模式。高校要在教书的基础上以育人为核心,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并进、相得益彰,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5-7]。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2018年4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8]指出,新时代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从育人本质出发,实现全员育人目的,培养胜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客”体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目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课程思政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通过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专业知识讲解,最大化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逆转专业课程教学重专业而轻品德的现象,提高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强化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9-10]。

1.3 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三年制全科)专业培养各方面全方位发展,掌握本专业一定的科学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可以胜任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该校人才培养方案除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外,学生的思想教育、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有明确目标。调查[11]发现,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由于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欠缺立德树人等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小部分学生职业意识淡薄、职业认同感薄弱、职业责任感淡漠。缺失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过程,会导致学生对本专业不自信、不认同,缺乏学习动力,反过来又影响和阻碍专业技能的学习。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学习相辅相成,课程思政可以直接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引导价值观建立、强化专业技能,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两手抓。

2 课程思政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2.1 打破传统思维,转变课堂教学固有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主要的教育平台。部分专业课教师根据科目的教学目标,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完全分离。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社会民众对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思维,转变课堂单纯技能培养的固有教学模式,实现医学教育、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德育元素融入每一门课程中,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思政教育、以德树人的主要渠道,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事业人才[12]。

2.2 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素养,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专业课 教师是高校育人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实施和推进课程思政的中流砥柱。任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决定了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专业课教师要有自觉、主动培养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教师要接纳、实施课程思政新理念,扭转专业课教学中仅仅“授业、解惑”而忽略“传道”的局面;了解本专业前沿发展动态,提高学生对本学科或专业知识结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艺术性和有效性,将专业知识讲授、专业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机地结合与统一;教师加强自身师风师德建设,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模范带头作用[13]。

2.3 把握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切入点 如何将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巧妙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这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做到润物细无声。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验证性学科。授课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介绍本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融入性地介绍科学家发现某种物质过程或科学实验中的一些小故事,发扬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勇于探索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和爱国爱家的大家风范,鼓励学生探索真相、追求真理,传承科学家坚韧不拔的品格和精神。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让思想教育工作渗透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政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育人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政教育悄无声息地融入其中[14]。本次病理生理学的授课对象是2018级临床专业的普招生,该专业学生多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心智思想尚未成熟,情绪变化较不稳定,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形期,思维活跃,喜欢合作性学习方式,接受文化知识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已具备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但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大学阶段学生特殊心理特点,教师选取合适的病理生理学课程内容,比如缺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授课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借助官方网站、App或微信公众号,以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形式,向学生们讲解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临床病例为载体,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春风化雨般地把思政教育带入专业课的课堂。

2.4 创新教学形式,实现思政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形式创新,依据课堂讲授、现场回答、课后反馈、网上讨论留言等方式,融课程思政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可以通过 QQ、微博、微信、短视频、超星学习通、主题网站等网络平台实施思政教育。这些形式不仅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也极大地扩展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医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需充分建立知识与人、事物、生活的交融关系,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生动、契合知识点的临床病例来打动学生、教育学生,渗透教学全过程[15]。例如,2018年在大连发生的“最美新娘救人”事件中,正在海边拍婚纱照的护士为落水者实施紧急救助。通过这则新闻事件,教师鼓励学生对此新闻中护士救人行为进行讨论,总结缺氧、休克等救治原则,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社会活动。教师通过2020年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改变过渡到呼吸衰竭对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讲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医务工作者高尚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进而加强职业道德感的培养。

因此,教师通过一系列实时更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引导和价值教育相统一。

3 小结

病理生理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发挥非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同时提升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实现教书与育人真正统一。在大思政教育环境下,通过一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所有课程和任课教师的任务,要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突破思政教育瓶颈,实现教书育人,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活力。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