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博利珠单抗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例

2021-12-08吕聪聪毕新岭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水疱表皮皮损

贺 旭,吕聪聪,毕新岭

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因全身出现大量红色皮损3个月余,于2019年12月入院。3个月前,患者因肺癌行免疫疗法(帕博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第3周期用药2 d后,患者躯干、四肢出现少量红斑,伴有轻微瘙痒。继续行免疫治疗后皮损进一步加重,瘙痒剧烈,就诊时患者已停用帕博利珠单抗。既往非小细胞肺癌病史6个月。否认传染病史及家族遗传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大量红色丘疹和斑块,部分皮损中央有破损,呈靶形表现(图1a),无水疱及口腔黏膜受累。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7.58×109/L[正常值(3.5~9.5)×109/L],淋巴细胞计数0.57×109/L[(1.1~3.2)×109/L],单核细胞计数 0.94×109/L[(0.1~ 0.6)×109/L],血红蛋白95 g/L[(130~175)×109/L],血小板计数91×109/L[(125~350)×109/L];红细胞沉降率:41 mm/1 h(<20 mm/1 h);血生化检查:白蛋白 37 g/L(40 ~ 55 g/L),钾 3.4 mmol/L(3.5 ~ 5.3 mmol/L), 肌 酐 93 μmol/L(57 ~ 111 μmol/L);血清降钙素原0.03 ng/ml(<0.5 ng/ml);C反应蛋白79.5 mg/L(<10 mg/L);免疫球蛋白E(IgE)15.5 IU/ml(<165 IU/ml)。入院第3天,患者皮损加重,右侧肩胛部及上肢出现水疱、大疱,疱液轻度浑浊,疱壁薄、松弛(图1b),背部大片表皮坏死、剥脱(图1c),尼氏征阳性,双足踝部皮肤肿胀。红斑组织病理示:轻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不规则棘层肥厚,基底层局灶液化变性,见数个凋亡角质形成细胞,真皮浅层大量淋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图2a)。水疱组织病理示:表皮上覆疏松角质层,棘层变薄,棘细胞间水肿,表皮下疱形成,疱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淋巴细胞,真皮内混合炎性细胞浸润(图2b)。诊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帕博利珠单抗相关)。治疗:入院后给予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依巴斯汀20 mg每日1次口服;皮损进展加重后改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加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20 g冲击治疗5 d,阿奇霉素0.5 g每日1次静脉滴注9 d,预防感染。表皮破溃处外用夫西地酸乳膏、醋酸氯己定溶液。治疗过程中患者口腔分泌物真菌镜检:孢子及菌丝阳性。给予伊曲康唑200 mg每日2次口服,治疗7 d。皮损控制后糖皮质激素减量至6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加用普朗特液体 伤口敷料及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促进皮肤愈合。按照重症药疹治疗常规甲泼尼龙逐步减量,5 d后患者皮损无新发,糖皮质激素减量至4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继续巩固8 d,改为甲泼尼龙16 mg每日2次口服,皮损基本痊愈,出院后1周停用。

图1 帕博利珠单抗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临床表现

图2 帕博利珠单抗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200)

讨论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是少见的重症药疹,临床皮损初期可呈多形红斑样,皮损进一步发展出现水疱、大疱,尼氏征阳性。部分患者伴有广泛的口腔、眼及外阴黏膜受累,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严重者大片皮肤剥脱,呈现TEN,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电解质紊乱,合并感染,病死率较高[1]。

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是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rogrammed cell death 1, PD-1)单克隆抗体。在外周组织和某些肿瘤细胞中,PD-1与其配体PD-L1的相互作用导致T淋巴细胞凋亡和免疫抑制。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制剂可抑制PD-1和PD-L1的相互作用,使T淋巴细胞功能和抗肿瘤活性增强[2]。但是PD-1单克隆抗体的治疗可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发生在皮肤的反应较为常见,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皮炎和瘙痒,也有报道类似银屑病、白癜风[3]、皮肤血管瘤、扁平苔藓、结节性痒疹。引起SJS和TEN等重症皮肤表现较少,Maloney等[4]报告了18例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后出现SJS和TEN不良反应的患者:前者从开始用药至发病的平均发病时间为8.9周,病死率为0;而TEN患者从开始用药至发病的平均发病时间为5.38周,病死率为60%(3/5)。本例患者潜伏期较长,约12周后出现皮损,并逐步加重,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TEN诊断标准。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局部保护创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对应用ICIs后发生TEN样改变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PD-L1/PD-1轴在角质形成细胞保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用ICIs破坏了PD-L1/PD-1轴,局部γ干扰素分泌增多,介导炎症发生;正常状态下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PD-L1对皮肤损伤有保护作用[5]。而ICIs可以通过非肿瘤通路激活T淋巴细胞,降低PD-L1对自身免疫的保护机制,从而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凋亡。

因此随着ICIs的应用逐步广泛,对于irAEs的处理也更加规范,轻症不良反应,可对症处理,密切随访。如果患者病情进展加快,有出现SJS或TEN等重症药疹表现,应及时停药并给予积极治疗[6],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猜你喜欢

水疱表皮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