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2022-09-18胡中柱雷铁池

关键词:外涂角化清除率

胡中柱,雷铁池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0)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俗称老年疣,是皮肤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表皮良性增生性肿瘤[1]。一项对韩国男性的调查报告显示约79%的40岁成年人,每人至少有5.5个SK皮损。约94%的50岁人群每人至少有9.9个SK皮损。除了年龄以外,日光照射、摩擦刺激(好发生在间擦部位)和遗传易感性也是SK发生的潜在因素[2]。尽管SK几乎不发生恶性肿瘤转化,也一般不需要治疗。然而,由于颜面部皮损可致损容,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故此,部分患者急切要求除去皮损。目前最常用的治疗SK方法有液氮冷冻、外科手术切除和激光烧灼治疗,但缺乏能快速清除SK皮损的外用制剂[3]。本研究用30%浓过氧化氢(H2O2)溶液外涂治疗62例SK患者,每个皮损设置了半边皮损自身对照和治疗部位皮肤细胞的凋亡测定,旨在寻找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外用药物用于清除SK皮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62例SK患者均来自2020年9月—2021年5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24~81岁,平均(56.56±13.55)岁;病程 1~40 年,平均(9.77±8.56)年;头面部38例、躯干24例,见表1;40岁以下6例、40岁及以上56例。每例患者选取1个典型皮损,共62个,行30%H2O2涂擦治疗,同时设定半边皮损自身对照,见图1。

图1 30%H2O2外涂半边皮损对照治疗SK

1.1.2 纳入标准 ①SK特征性皮损,长轴直径5mm以上。扁平或突出的褐色斑丘疹或斑块,其上有油腻性屑;②皮肤镜下可见特征性改变,如粟粒样囊肿、粉刺样开口、脑回样结构和发卡样血管等;③年龄18~85岁;④近4周内未接受过任何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皮损距眼周2.0 cm以内者;②瘢痕体质或敏感性皮肤的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精神疾病患者或依从性差的患者。

1.2 方法

1.2.1 30%H2O2外涂治疗 将目标皮损分为两半,一半外涂医用白凡士林作阴性自身对照;另一半用棉棒蘸30%H2O2溶液(国药集团武汉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80611)均匀外涂皮损处,直至皮损表面呈霜白色即停止涂擦,见图1。涂药后一般不需要包扎。应注意创面护理,避免感染、日晒、搔抓等。每次涂药前,摄像判定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2周给药1次,共治疗3次。

1.2.2 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4]报告的方法,疗效判定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痊愈:皮损清除>90%;显效:皮损清除60%~90%,皮损颜色明显变淡;好转:皮损清除30%~60%,皮损颜色变淡;无效:皮损消退<30%,皮损颜色变化不明显。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观察不良反应包括主观不适、皮肤红肿、色素异常和瘢痕形成等。

1.2.3 HE染色和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细胞凋亡荧光染色 30%H2O2外涂治疗和未治疗的完整SK皮损手术切除,一部分皮损组织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制作切片,常规HE染色;另一部分皮损组织OCT包埋剂包埋,制备6 μm厚的冰冻切片。一步法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碧云天公司(货号#:C1086)。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荧光染色。细胞凋亡时基因组DNA断裂,暴露出3’-OH可被FITC-dUTP所标记,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核呈亮绿色荧光。凋亡细胞百分率=TUNEL阳性细胞核数/高倍镜100个细胞核×100%。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0%H2O2外涂SK皮损治疗前后观察与皮损清除率 用30%H2O2外涂SK皮损3次,每次外涂治疗前皮肤镜观察,见图2。第1次治疗后局部形成焦黑色痂,第2次治疗后大部分皮损脱落,第3次治疗后皮损几乎全部清除。头皮、面颈部、躯干四肢3个部位的有效率,见表1;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克隆型、腺样型、色素型、激惹型不同病理类型的有效率见表2。外涂药物治疗时局部皮肤出现轻微红斑水肿59例、刺痒或痛58例、色素减退2例等不良反应,红斑水肿2 d内可自行消失,色素减退者1个月基本复色。

表1 30%H2O2外涂治疗3次对不同部位SK皮损清除率比较 例

表2 30%H2O2外涂治疗3次对不同病理分型SK皮损清除率比较 例

图2 30%H2O2外涂SK皮损治疗前后肉眼和皮肤镜观察

2.2 30%H2O2外涂SK皮损组织TUNEL细胞凋亡荧光检测 62例SK皮损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均符合SK改变,其中角化过度型22例、棘层肥厚型22例、克隆型6例、腺样型9例、色素型1例、激惹型2例,见表2。SK皮损行30%H2O2外涂治疗后24 h,行皮肤活检,见图3。皮损组织制备冰冻切片行TUNEL荧光染色,见图4。结果显示30%H2O2处理的皮损组织,表皮细胞胞核被染成亮绿色,凋亡细胞百分率为78%,而未处理皮损仅为5%,TUNEL阳性细胞几乎分布表皮全层,提示30%H2O2处理可诱导SK表皮细胞发生凋亡。

图3 SK皮损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病理图

图4 30%H2O2外涂SK皮损组织的TUNEL荧光染色图

3 讨论

SK是一种最常见的发生于成年人的良性表皮肿瘤,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尽管SK俗称“老年斑”或“老年疣”,有研究发现与衰老相关的一组标记分子 p16、p14、p53、HP-1γ 和 H3K9me3 蛋白在SK皮损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未见增加,支持SK并非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衰老性疾病,而是KC良性增生所致的一种表皮肿瘤[5]。最近研究还证实酪氨酸激酶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突变可自主驱动SK皮损的KC不断发生增殖,但几乎不进行恶性转化[6]。

最近,国外有用含40%H2O2专利外用产品(Eskata)治疗SK的报道[7],但国内未见类似研究。本研究用30%浓H2O2溶液外涂3次治疗SK,并行半边皮损自身对照观察,结果显示30%浓H2O2溶液外涂对头皮、面颈部、躯干四肢部位的SK皮损清除有效率分别为83.3%、71.9%和45.8%,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病理分型为角化过度型的SK皮损清除有效率为77.2%,见表1、2;9例腺样型治疗均有效;而棘层肥厚型有效率为40.9%,与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用40%H2O2对SK皮损清除有效率面部65%,躯干46%,四肢38%基本一致[8]。以上数据初步显示头面部较躯干四肢部位的皮损清除率更高,角化过度型皮损清除率最高,推测原因如下:突出皮面的角化过度型皮损可能表面存在微小角质层裂隙,便于H2O2分子穿透至棘层肥厚的深层;棘层肥厚型SK皮损清除率最低,也可能与H2O2穿透深度相关。

为了进一步证实超生理浓度H2O2是否破坏了表皮细胞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导致活性氧(ROS)产生,造成KC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笔者对62例SK患者行半边皮损自我对照和TUNEL细胞凋亡荧光染色,图3显示30%H2O2处理的皮损组织,凋亡细胞百分率为78%,而未处理皮损仅为5%,TUNEL阳性细胞几乎分布表皮全层。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液氮冷冻、手术切除和激光辅助切除等比较,30%H2O2溶液外涂方法简单可靠,价格低廉,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耗材。除了外涂药物时局部有轻微红斑、水肿、轻度刺痒或刺痛等不良反应外,30%H2O2治疗SK可使皮损在3周内清除,且安全性、耐受性好。总之,30%H2O2外涂是一种很适合替代传统外科手术等有创治疗SK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不愿意接受有创手术的头面部SK皮损的老年患者治疗。

猜你喜欢

外涂角化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多个线性算子可同时对角化的充要条件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板蓝根注射液新功用
微波联合局部注射干扰素和外涂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
马应龙痔疮膏外用新功效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
模拟胃液条件下维生素C对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