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醉翁亭记》文章结构

2021-12-06程干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醉翁亭记太守欧阳修

程干生

《醉翁亭记》是一篇传世名文,其格调清丽,音节铿锵,情怀旷达,意境优美。但我每读至"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时,总觉生硬。细思,常不得解。查阅资料,权威分析如下:"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第二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三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四段写游归。这三段是按照写景 ̄写人 ̄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这种分析明显欠佳,因为"乐"字贯穿全文,这种把景,人,乐,人为地割裂开来,说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难以服人。

最近,在百度动态上看到一篇《林老师讲作文》,就怎么写游记作文进行辅导:首先,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可以是时间发展顺序,可以是位置变化顺序。游记的这种写法,最常见了,辅导的意义不大。联想到《红楼梦》写作手法中的"隐见法,反照法",《湖心亭看雪》中的"互见"法,古代史书的"互明"法,古诗文的"互文"修辞,我忽然顿悟:读此文,如果我们对应倒推,文末写的是"已而夕阳在山",那么前文不就是"日中午宴"吗?再往前推论,不就是"朝而往"吗?这样一想:第三四段不就是"朝而往…午而宴…夕而归"吗?这不就是我们现在俗说的"一日游"吗?文中的已而,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那不就是暗示在同一天吗?如此,文章的结构确实太简单了,第一二段总写,第三四段明里按时间的朝 ̄日中 ̄暮顺序记一日游,暗地以"乐"字贯穿其中(双线索)。这种按时间先后顺序记游,不正是最常用的写法吗?我们将"朝""日中"补入文中,再读"已而"句時,这种生硬的感觉就完全消失了,从语感上,可以验证文章写"一日游"的合理性了。

一日游,我认为应为暮春。《论语》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多么理想的境界呀!文中正是反映春季的:

一、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宋朝,相比于前几个朝代,百姓们的生活相对富庶。百姓有了“闲钱”便会有“花钱”的欲望,春天万物生发,农事还不繁忙,正是百姓们游玩的时节。人多,证明农事不忙。

二、山肴野蔌,杂然前陈,野菜多,鲜嫩,当然是春季啦。

三、溪深而鱼肥,这也符合春季的特点。春来了,雪化了,水涨起来了,故曰溪深。张志和的"桃花流水鳜鱼肥"也是最好的注脚。

四、树林阴翳,正是暮春树木生机勃勃的特点。

五、禽鸟乱鸣。春季鸟叫特别多,因为春天是大多数鸟类繁殖季节,到了发情期需要通过鸣叫吸引配偶,所以叫声就比平常多。看朱自清《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亦是如此…

六、再看宋代的习俗。北宋有"煮春"与"卖新"的活动。各大酒楼在春天和秋天都会举办活动,春天的活动名为“开煮”,所谓“开煮”,是指春天时人们要准备开始酿造新的酒了。宋代的人们在喝酒时,有各种各样的酒令,当时比较流行的游戏主要有投壶等,士大夫们喝酒时十分喜欢玩这个游戏。文中"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及"射者中"正与此(开煮)合。

那么,欧阳太守为什么不明确交待时间呢?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因三月三(又叫上巳节,女人节,情人节)在清明前后。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雅事,有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暧昧、香艳情景,还有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去年今日”之相思。“令会男女”成为“三月三”节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那么,春游为什么不提及春呢?这与他补贬的背景相关。欧阳修是个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官员。政敌居然用“与外甥女乱伦”的罪名败坏欧阳修的名声,使欧阳修百口莫辩,被贬到滁州。品味文章,你会发现欧阳修远不是文中太守那般怡然自得。他自号"醉翁″,又多次提到“饮少辄醉”,“颓然”……喝一点点酒就醉了,可见豁达背后,其实内心苦闷。面对琅琊山水,怎么能不乐?游玩时节想到百口莫辩的乱伦,怎么能不醉(苦)呢?!因此,文中记游,苦乐合一,乐为其表,苦为其根。根之在理想是让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要实现这个理想,太难了。

关于醉翁亭,有人认为建成于1046年冬,有人认为是1047年。我认为:亭建成于头年冬天,而作者的《醉翁亭记》写于次年春天。文因亭记,亭因文名,才会有文亭时间的混淆。

猜你喜欢

醉翁亭记太守欧阳修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让子弹飞
薛宣割黄绢断案
快乐的“长工”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勤奋的欧阳修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之异同浅析
欧阳修拜师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