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新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大学教材

2021-12-06方奕翔张宝元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教材

方奕翔 张宝元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儿童文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东北师范大学率先开设了儿童文学这门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开设此课的高校之一。同时,东北师范大学于1955年出版了新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大学教材《儿童文学参考资料》及《儿童文学作品选》。这两部教材有着鲜明和显著的特点,并且反映出当时的一些教育现象。这两部教材对后来儿童文学以及大学的儿童文学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着珍贵的价值。

关键词:儿童文学 蒋锡金 教材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繁荣期,儿童文学课程也应运而生。东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东北师大)中文系于1954—1955学年第一学期就开设了儿童文学这门课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开设该门课程的大学之一。东北师大的蒋锡金是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家,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培养儿童文学研究生的导师。在他的邀请下,穆木天于1949年来到东北师大,是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主要倡导者。[1]穆木天在1952年被调至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但他仍继续着儿童文学的研究。时任助教的姜郁文和讲师的浦漫汀,也在东北师大儿童文学最初的学科建设上贡献巨大。蒋锡金筚路蓝缕,敢于创造,在他的带领下,东北师大儿童文学研究“起步早,成果多”[2]。截至1958年,东北师大的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成果,虽然因为时代的原因,儿童文学研究遭到破坏,但仍留下了东北师大1955年《儿童文学参考资料》和《儿童文学作品选》以及1958年浦漫汀的《儿童文学参考资料》等。《儿童文学参考资料》和《儿童文学作品选》这两部教材可以说是新中国最早的用以讲授大学儿童文学的专门教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儿童文学参考资料》和《儿童文学作品选》及其特点

《儿童文学参考资料》(后文简称参考资料)和《儿童文学作品选》(后文简称作品选)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大学儿童文学课程教材之一,1955年1月出版,编者为蒋锡金与姜郁文。《参考资料》只出版1955年的初版,仅印刷1600册,是内部发行的教学辅助材料,用于1954——1955学年第一学期。《作品选》同样出版于1955年1月,编者为姜郁文,同样也只存有初版。《作品选》出版得更少,只有600册,同样也是内部发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本教材的编写都属于文学理论教研室。

从两本教材的目录入手,首先《参考资料》的目录标明为“第一辑目录”,说明此前有过做第二辑第三辑等后续的考虑。从目录的分节来看,《参考资料》可以分为儿童文学概说、苏联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苏联儿童文学会议以及儿童文学历史文献五个部分。可以看到,此书基本上是在以辑录重要材料,罗列基础知识与论文为主。在《参考资料》的说明部分,蒋锡金与姜郁文对这本教材做了简述,谈到了儿童文学这门课是“新设课程”并处于“草创阶段”,“参考资料极感缺少”,表明了教材诞生的背景。另外,说明部分详细计划了《儿童文学参考资料》三辑的内容,第一辑为儿童文学概说及其他文献材料,第二辑为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第三辑为别林斯基、鲁迅等有关儿童文学的论点的辑录。说明写于1954年,但是当1955年出版时,我们却只看到了第一辑的内容,并且根据王泉根编写的《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3]也可以知道,东北师大版的《儿童文学参考资料》仅出版了这一版本,并没有说明中所说的第二辑与第三辑。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有几个猜测,首先就是时间不够以及资料严重缺乏的问题,并且这本教材不是大规模发行的,而且蒋锡金当时身兼数职,除去儿童文学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多文学理论方面的工作需要完成,虽然说明中计划了第二辑以及第三辑的编写,但实际上在那样的情况下是很难完成的。第二,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蒋锡金等教授陆续被打为右派,这种时代原因同样也可能在影响《参考资料》后续的完善工作。

关于《作品选》的目录部分,全书被分为了歌谣、诗、动物的童话、民间故事选、小说、剧以及关于领袖的故事。可以看到,全书尽可能地将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展示出来,但是分类标准显得有一些不统一。

从编排以及选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本教材有一些特征。

第一是時代性。这两本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首先就是对于苏联儿童文学的重视与学习,因为马克思主义文学观下,儿童文学具有很高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儿童观要求“发展儿童的幻想”并“加强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因为“没有关于人类的幸福的幻想,我们的革命是不可能的”[4],所以儿童文学在当时的苏联相当盛行,并且当时新中国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所以这两本儿童文学教材选取了相当多苏联学者的论文以及会议整理,可见其重视程度。其次,有一定当时的政治色彩。从《作品选》最后一个板块,即关于领袖的故事可以看出,在选文的设置上,编者充满政治热情,积极与当时的政治生活相靠拢,“符合当时的时代主流”。[5]

第二是草创性。从《参考资料》的说明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这门课程处于新设置的状态,教材非常缺少编写的材料,1955年关于儿童文学材料的稀缺有这样的报道:“少年儿童读物奇缺的严重现象,已经引起了我们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极大重视。”[6]可见这两本教材的创作背景与环境是处在一个草创阶段的。并且这两本教材都只是初版,发行量很少,仅供内部使用,也可展示出其草创性。再从教材的编排上来看,基本上以基础知识以及搜集到的材料论文为主,自己编写的部分很少,同样反映了草创的现实。

第三是配合性。不难看出,《参考资料》和《作品选》之间是相辅相成、配合使用的,《参考资料》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作品选》则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自主阅读理解作品,得到自己的心得体会。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两本教材有较好的配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良好的系统化效应。

二.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理论与教学的结合

东北师大在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与教学的结合。这门学科的建设也正是出自文学理论教研室。所以,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对于儿童文学的理论知识都是非常重视的。在《参考资料》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开篇就有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并且选取了理论程度较高的论文作为教材篇目,都显示了在这门课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理论的重视。

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率先在师范学校建设起来,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学院相继出版各自版本的《儿童文学参考资料》,都在侧面印证儿童文学这门课的建设是始终与教育目标结合在一起的。东北师大的这两本教材相互配合教学,在理论的基础上提供了充实的作品材料,服务了教学,也提供了学生学习理解的空间。虽然由于时代原因,东北师大这两本教材没能按预期计划继续编写,但是从说明部分来看,原定的教材编写计划是较为完善的,并有一定体系的。《参考资料》计划的第二辑以及第三辑,都是对于这门课程未来的规划,都是和教学息息相关的,并不是单纯的学术理论研究。

但是,这两本教材在理论与教学结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理论性太强。《参考资料》选篇多为名家论文,如高土其以及高尔基等,还有一些著名的会议资料,理论性过强,虽然这些选文在当时是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的,能够代表那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发展状况,但如果没有老师细致的教学,学生将很难理解,不易学习。还有不少文献是来自苏联的,例如李·杜伯洛维娜等关于儿童文学的概述,文章内容比较晦涩。另外,这两本教材属于内部发行,并不能完全当做是理论研究的成果,只能看作是临时使用的教材。

三.意义和价值

虽然这两部教材有一些缺陷,但是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大学教材之一,其价值和意义是深远的。

首先,具有探索性价值。从两本教材的诞生背景可以看到,这门课的建立和发展是极其艰难的,但这两本教材率先打破了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领域的困境,虽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缺陷,但无疑是一次伟大的探索。并且,教材编写时确定的相关体系和计划都是比较具体且深入的,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与探索价值。

第二,极大地便利了教学、服务了教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教学事业以及人才培养刻不容缓,这两本互相配合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好的合理性,虽然内容理论性较强,但是对于这样一门新开设的课程而言,已经实现了從无到有的飞跃。“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之关系,在很大程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7]理论和教学相结合,始终把握住服务教学,培养师资的目标,是这两本教材以及东北师大在学科建设上留下的积极意义以及珍贵的价值。

第三,对高校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及教材编写提供借鉴意义。在东北师大的这两本教材出版后,不少院校相继开始编写儿童文学学科教材。1956年,在北师大任教的穆木天也主持编写了《儿童文学参考资料》,其写作范式承袭东北师大版的《参考资料》。同年,上海市第一速成师范学校也内部出版了《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儿童文学研究参考资料》。1957年浙江师范学院内部印发了吕漠野等编写的《儿童文学参考资料》。由此可见,东北师大最早推出的两本儿童文学教材的影响力较大,极具借鉴意义,一定程度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促进和推动了儿童文学教材的编写热潮。

在新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历史上,东北师大无疑是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无论是在课程的建设上还是教材的编写上,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克服了缺少材料等现实问题,为培养师资与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说这两本教材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陷,但在当时的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侯颖,郭大森.吉林省儿童文学发展60年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1(06):121-124.

[2]逄增玉.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学论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泉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M].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

[4]李舒静.马克思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5]吴秀明.关于"十七年文学"整体评价的思考[J].学术月刊,2007,039(006)101-103.

[6]本刊记者.努力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J].读书月报,1955(04):18-19.

[7]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J].学术界,2008(03):71-84.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教材
教材精读
我多想……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刊首语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