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儿童文学及其教育价值

2021-12-06邓礼红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儿童教育儿童文学

邓礼红

内容摘要:儿童文学起源于儿童教育的需要。教育性是儿童文学的基本属性之一。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主要在于构建儿童的精神世界,满足儿童精神生命发展的的需求。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只有以审美为中介,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才有可能实现。曹文轩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意境之美、人物形象之美、语言之美和风格情操之美感染了大量中外儿童读者,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真、善、美,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了美好的种子,丰富其精神世界,引导其精神生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儿童文学 儿童教育 美学价值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儿童文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儿童文学作品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了极大的增长,涌现了一大批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如曹文轩的纯美文学,秦文君、杨红樱等的校园文学,沈石溪的动物小学等已经成为了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代表。曹文轩、杨红樱、高洪波和沈石溪的作品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功传播到国外市场。目前曹文轩已经成为对外译介最多的国内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是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探讨中国儿童文学之美,挖掘其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对于促使国内儿童文学作者反思与借鉴,促进我国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儿童文学的定义与特点

对于儿童文学,《辞海》给出的定义是“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童话、故事、小说、戏剧、诗歌等”。《儿童文学概论》则将其定义为“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编写的,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 以上两个定义未能解释儿童文学的内在规律。学者章红在其《儿童文学观演变之评述》一文中对儿童文学给出了新的定义:“儿童文学是艺术地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和他们的内在心灵世界,适合他们欣赏,有助于培养他们成为健全的社会的人的文学。”这个定义反映了儿童文学的特性:以儿童为本位,为儿童所接受,具有教育性为儿童教育所用。这里的“用”不是功利化的“实用”,而是“无用之用”,是“大用”。“大用”是“慰情”,能够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文学有远功而无近效。无用并非真地全无用处,只是儿童文学不能像科学技术那样直接快速见效于社会,且难以用量化的手段对其效果进行考察。但不能因实用之用否认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精神世界构建的重要性和对儿童生命滋养的长远功效。

二.中国儿童文学之美

儿童文学活动主要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儿童文学作品必须能满足儿童读者的审美需求,引导他们提高审美的能力、趣味和情操。作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曹文轩的作品以淳美著称。他的作品意境高雅清远,人物形象生动立体,语言纯净唯美,情感真挚深沉,感动了当下,赢得了读者。其作品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境之美。曹文轩作品中构建的意境之美堪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之典范。他的作品大多以水乡生活为背景,他用其笔下的大河、田野、芦苇荡、草滩、峡谷和村庄等元素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面,美不胜收,令人神往。在曹的代表作《青铜葵花》中处处可见唯美的画面。作品中的“大麦地是一个欢乐的、没有孤独与寂寞的世界。”“大河昼夜流淌,水清得发蓝,两岸都是芦苇……流水的哗哗声与芦苇的沙沙声,仿佛是情意绵绵的絮语。流水在芦苇间流动着,一副耳鬓厮磨的样子……天天、月月、年年,水与芦苇就这样不厌其烦地嬉闹着。”葵花第一次来到大麦地的大河边时看到“乳白色的炊烟或浓或淡在芦苇上空飘动着。狗在村巷里跑着。公鸡飞到了桑树上,打着鸣。到处是孩子们咯咯的笑声。”当这样一派诗意朦胧、恬静唯美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读者们和葵花一样对大麦地、对大河不可抑制地滋生出一种渴望和向往之情。这样诗意美好的生活吸引着读者想尽快了解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故事,一“读”为快。

2.人物形象之美。曹文轩的作品中人物鲜活灵动,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真性真情,其人其事令人动容。青铜家是大麦地最穷的一家,但他们在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竭尽全力把葵花这个素不相识的孤儿养育长大。青铜的奶奶面对村里人的质疑时掷地有声地说道:“我们家拆房子卖也要养活这闺女!反正,这闺女我们家要定了!”葵花来到青铜家以后,他们一家人为了不让葵花受委屈,从此更加辛勤地劳作。“奶奶一边侍弄菜园子,一边到处捡柴火,常常天黑了还不回家……

在朦胧的夜色中,奶奶弯着腰,背着山一样的柴火,吃力地往家走。”为了让葵花有书读,青铜把家里唯一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尽管他自己也非常渴望读书识字。家里点不起灯,为了让葵花能就着光写作业,青铜费尽心思捉来了许多萤火虫放在南瓜花里做出南瓜花灯给葵花照亮。为了让葵花能有钱和别的学生一样照相(照相在那个年代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们举全家之力织了一百只芦花鞋让青铜去集市上卖了换钱。青铜为了卖掉芦花鞋,在寒冬腊月里、在冰天雪地里、风雨无阻去卖鞋。“生活虽然艰辛,但这家人却没有一个愁眉苦脸。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心里惦记着的是眼下的日子,向往着的是以后的日子。”这样的一家人如此善良、纯朴、勤劳、可敬,他们在“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完美地诠释了人性的真、善、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语言之美。曹文轩的作品文笔优美、细腻生动,写人状物、皆具神韵。

写景:太阳在一寸寸地沉入河水。西边的天空是一片玫瑰红色。觅食归来的鸟,在霞光里飞翔,优美的影子,仿佛是用剪刀剪出的剪纸。

写人:她的声音并不响亮,甚至显得有点儿细弱。但她的声音却像是被清水洗过一般地纯净。她知道节奏,知道轻重,知道抑扬顿挫,就像羊群知道草地,飞鸟知道天空。

写心理:这个主意是她走在放学的路上时突然产生的。这个念头吓了她一跳,她立即环顾四周,怕会被人看到这一念头似的。这个念头像一只不安分的小鸟,在心的笼子里飞来飞去、撞來撞去,还叽叽喳喳地叫唤。她用手捂住嘴巴,好像心马上就要跳出来似的。

从秀丽迷人的景色到活灵活现的人物,再到入木三分的心理描写,语言的美在作品中俯拾皆是,熠熠生辉。

4.风格情操之美。曹文轩的作品中始终荡漾着一种悲悯情怀,如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陆鹗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垂暮老人在人生的最后瞬间闪耀出的人性光辉……这种情怀在人际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格外感人。曹的作品书写苦难,但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苦难对人性的毁灭,相反却总能发现人性的缕缕光辉,犹如脉脉温泉在滋润着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世间的美好,使他们在困境中依然能够坚强。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描写给予读者战胜苦难的精神力量。正如曹文轩所言:“感动我们的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感的力量,而這一切与日月同在。”

三.中国儿童文学之美在教育中的价值

儿童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儿童文学的首要功能即在于美的教育。中国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为:

1.开阔视野,提高感知和领悟力。新世纪的中国儿童尤其是广大城市儿童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生活在一个个“鸟笼”中,生活空间相对狭窄单调。而他们天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儿童文学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扩大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让他们在书中体验与现实截然不同的生活,丰富其阅历,领悟现实中没有的体会与情感,滋养其心灵,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究热情。

2.启发智力,发展想象力。想象力是儿童的天然财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由飞翔在想象的世界里,丰富其审美体验,开发其智力、潜力。

3.熏陶美好情感,呵护纯真心灵。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美的艺术还能帮助儿童体验世界的种种美好情感,减轻或消除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紧张、焦虑、猜疑、不安等负面情绪,让儿童的心灵在纯真、美好的呵护中健康成长。

4.陶冶高尚情操,塑造高尚人格。如果将人格比作一只鼎,真、善、美就是这只鼎的三足。三足鼎立,缺了任何一足,鼎必将不立。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能够体会到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将从作品中吸取的知识、经验、情感和思想理念等养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形成和发展健全的人格。

5.提高审美能力,完成审美教育。“从根本上讲,儿童文学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而存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帮助儿童读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审美趣味、丰富审美体验和培养审美能力等审美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优秀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为儿童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研究中国儿童文学之美及其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有助于促进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们不断反思与借鉴,进一步探索儿童文学创作的体裁、内容、艺术手法和情感融入,创作出更多经典之作,惠及国内外儿童。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教育应当是全面、自然的一个渗透过程,力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避免空洞无趣的说教。

参考文献

[1]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890.

[2]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3.

[3]章红.儿童文学观演变之评述[J]. 学前教育研究,1996(2).

[4]王颖.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论儿童文学的无用之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儿童教育儿童文学
刊首语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关于《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