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 影响及教育建议

2021-12-06郑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学业成绩

郑好

摘要:青少年正处于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人际交往的类型在比较单一的亲子关系上增加了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社会化,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分析青少年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从不同的人际关系角度提出教育建议,能促进他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人际关系;学业成绩;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4-0067-03

一、青少年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交往的双方在待人接物、行为处事等方面的态度和观点是否融洽是导致人际关系亲密或疏远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正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不断社会化的阶段。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成就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的主要人际关系有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随着生理的成熟和认知水平的提升,青少年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也得到飞速发展,这种变化也反映在人际交往上。

(一)亲子关系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青少年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对父母权威性的质疑,导致亲子关系产生变化。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与父母开始出现分歧,对父母的态度从顺从逐渐产生反抗,并试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研究显示,青春期早期亲子冲突逐渐增多,在初三达到高峰,并在青春期后期呈下降趋势,总体呈现倒U型的趋势[1]。同时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密度降低,开始寻求新的情感寄托对象。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需要孩子和父母的共同努力。

(二)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2]。从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开始,师生关系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有调查研究显示,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各方面发展有很高的相关,甚至超过亲子关系[3]。在小学阶段,教师具有高于父母的权威性,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普遍良好。中学时期,随着青少年知识的丰富和思维水平的发展,教师的权威性开始动摇。青少年对教师的态度从绝对服从到相互平等的转变中产生了尊重的需求。

(三)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在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中出现的一种共同活动并且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同龄人或心理发育相当的个体间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4]。儿童的同伴交流主要集中于共同玩耍的游戏中。青少年则更多注重思想上的交流,他们会更加依赖同伴关系来满足爱与尊重的需求,与同伴的交流逐渐变多,与同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这个时期的同伴关系也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学习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活动,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普遍重视。学业成绩被普遍认为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拥有良好的学业成绩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个人的自信水平,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逐渐开始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有良好的学业成绩无疑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良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让学生在升学择校时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在工作就業时获得更多的机会,对其事业发展的水平也有着预示作用。

影响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原因有很多,从学生的主体因素来看,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感等都会显著影响学习效果。而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这其中,人际关系的影响尤为突出。有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与学业成绩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即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其学业成绩往往也较好,而人际关系较差的学生其学业成绩也会较差[5]。

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看,主要涉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行为及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集合。它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亲子关系的性质。心理学家鲍姆林德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种: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和忽视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的教养方式都会对青少年学业成绩有负面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社会技能的积极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存在负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通过影响学生成就目标和学业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其学业成绩[6]。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业成绩也有显著的预测力[7]。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师生关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教师的理解和共情的作用最为显著[8]。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可以有效改善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同伴关系的角度来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青少年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对学业成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多项以同伴接纳为标准的研究显示,不同的同伴接纳水平的中学生在其社交能力和学业成绩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群体接纳程度较高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接纳程度低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学生其学业成绩也较好,反之,不受同学欢迎的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学习障碍和学习困难[9]。国内相关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王威[10]的研究发现,初中生同伴关系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伴关系越好,学业成绩也会越好。同样的结论也在以高中生为被试的研究中得到证实,高中生同伴关系与其学业成绩呈显著相关[11]。

三、教育建议

(一)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首先,父母应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一方面要了解孩子当前成长阶段的特点,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对孩子有适当的监督和控制,及时约束不良行为。做到积极关注,赏罚分明。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形成,让孩子对学习更加投入。其次,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青少年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后果来学习新的知识。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青少年容易受到父母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模仿中建立对学习的热爱和正确的态度。最后,父母的教育期望作为孩子学习的外源性动机也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当父母实际的教育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教育期望相匹配时,孩子的学业成绩会提高,反之则会损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12]。父母应从实际出发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形成合理的期望。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品行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13]。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应肩负引导学生的责任,用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依法施教,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谨防出现伤害学生自尊自信的言语和行为。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培养其责任感。做到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其次,教师应提升情绪调节能力。积极的情绪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同时,积极的情绪也具有感染力,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再次,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最后,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用科学的方法培育学生。

(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可以反映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向。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提高分辨能力,选择品行良好的同伴也非常重要。青少年正经历着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这个时期种种矛盾开始显现。理智与冲动的并存使他们在同伴交往上遇到各种障碍。对此,家长及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交友状况,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妥善分析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谨防冲动行事。同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要以权威的身份过分干涉学生间的正常交往。

四、小结

总之,人际关系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会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业成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良的人际关系会引发各类学业问题。家长和教师应发挥重要他人的作用,引导青少年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为他们身心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石伟,张进辅,黄希庭. 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的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1):328-332.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M].第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董奇,陈传升.师生关系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全国大城市抽样调查[J].应用心理学,2001,7(2):3-10.

[4]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Chen X Y,Rubin K H,Li D. Relation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ocial adjustment:Evidence from Chinese children.[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7(3):518-525.

[6]方平,熊端琴,郭春彦.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78-81.

[7]刘志军,陈会昌.初中生主要人际关系与社会行为、学业成绩的关系[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4):120-122.

[8]赵润泽.小学生认知角度下的师生关系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课堂态度的中介效应[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1(6):32-37.

[9] Kupersmidt J B,Derosier M E,Patterson C P . Similarity as the basis for childrens friendships:the roles of sociometric status,aggressive and withdrawn behavior,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1995,12(3):439-452.

[10]王威. 初中生同伴关系對学业情绪、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11]高超,李少同.高中生同伴关系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0):16-18.

[12]吴贤华,刘永存,孙利.中小学生教育期望匹配: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基础教育,2021,18(2):42-52.

[13]刘万伦,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1):87-90.

编辑/卫 虹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学业成绩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