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探寻

2021-12-04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黄晓艳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探究评价

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黄晓艳

“全人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它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全人教育”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合作,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力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有所发展。本文对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寻。

一、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有归属感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因此,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是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全人教育”视域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顺利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归属感,为此,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分组的首要条件。学生因为性格不同、学习经历不同,学习兴趣有明显差异,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硬性将学生编组,而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择加入某一个小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去,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如在“水乡渔趣”主题活动中,有的学生对鱼儿生活的环境有兴趣,愿意加入“鱼的养殖”小组;有的学生喜欢吃鱼,对如何烹饪鱼感兴趣,可以加入“鱼的烹饪”小组……以兴趣为导向,使每个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愉快地合作。

2.整体协调

当然,在尊重兴趣的前提下,教师也要对构建小组进行整体协调。如有的学生因为能力较弱或不遵守纪律被小组拒之门外,有的学习小组整体能力较弱需要得到支援等。但是,教师的协调切忌生硬,而应该智慧、耐心地讲明原因,消除学生的顾虑,让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老师的调剂。教师的整体协调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顺利找到自己的“位置”,确保每个小组实力均衡,以使活动顺利开展。

3.分工明确

当小组成员选定以后,就要对组内的任务分工进行指导,让分工更加合理。组长是一个小组的灵魂人物,组长的选定是任务分工的核心问题,要格外重视。组长可以采用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定。在一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中,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一定的角色,负责其中一项具体的工作,如资料搜集员、记录员、采访人等,这样的分工也以学生自愿、组长协调为主,当然,也可以考虑轮流担任某项任务的角色,使学生得以锻炼和提高。

二、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有探索欲

“全人化”的综合实践教育理念本着尊重生命的原则,学生是活动研究中的一个个主体。在选取探究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倾听学生关心什么,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哪些是他们真正想要去探究的……所以,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选取最感兴趣的来进行探究。

如我校所处的小镇月城位于长江之滨,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学生从小与水亲密接触,就可以较方便地探寻水的奥秘。恰逢近年我镇启动了“水韵月城”特色建设,我校又开展了“水韵启秀”系列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对司空见惯的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水对动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好处?”“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大吗?”“我们镇上的水资源现状怎么样?”……面对学生感兴趣的这些问题,笔者因势利导,和学生共同商讨确定了一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水,生命之源。这次与学生一起精心选择、确定的合作学习内容,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合作探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教师加强活动方法指导,让每个学生有“方向感”

学生合作学习,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更不是教师撒手不管。有效合作学习,更需要教师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中去加强指导。教师的指导,关系到学生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学生兴趣能否持久,关系到活动目标能否达成。综合学习活动由于其特殊性,教师尤其要在活动方法、团队合作关系方面加强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活动中明确探究方向。

1.活动方法,及时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方法有参观、访问、实验、调查等,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少走弯路,教师应该对活动的方法进行及时指导。很多学生在活动中最喜欢参观,原因是他们把“参观”和“玩”画上了等号。在“水,生命之源”的活动中,笔者带着学生参观了家乡的造纸厂,了解水在造纸工业中的用途以及工业废水的处理。在参观前,笔者就向学生讲清了参观目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参观现场,要求学生对相关要点进行记录并适当组织现场讨论,使其加深印象;参观结束后,要求学生记录参观体验。整个参观过程学生收获颇丰。

2.合作关系,巧妙点拨

小组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表达、协作。学生能力有大小,个性有差异,“全人教育”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力图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巧妙点拨,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关系中都能够取长补短,有所发展。

如在合作初始,小组成员可能不一定能友好相处,一些学生可能会表现得过于积极,不让别的同学参与。此时,如果教师不能巧妙介入进行指导,就很容易导致积极外向、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始终唱主角,而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总在等待别人的帮助,游离于活动之外。对于那些积极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经常安排一些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使他们“迫不得已”寻求帮助;对于小组内一些内向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完成能够完成的任务,并营造持久活跃的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还要采取竞争加协作的方式,这样就使小组内的学生产生荣辱与共的感觉,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既能良好完成活动任务,又能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四、运用师生合作评价,让每个学生有成就感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十分重要,进行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人教育”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合作状态及合作中个性化的表现,可以从评价主体入手,合理运用师生合作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1.教师即时评价,重在激励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以及最近的成绩与困难,运用富有激励性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评价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使他们感受探究学习的魅力。

如“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你参加实践活动非常积极,合作精神佳,团队意识强,很好!”“请你们小组勇敢地试一试,老师相信大家能行!”“没关系,至少你们课题小组思考了、参与了,很棒!”“虽然你说得不完整,但老师还是佩服你的勇气”……这些语言诚恳、富有激励性,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2.学生自我评价,重在反思

反思是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评价又是自我成长的强大动力。因此,开发学生自我认知智能,培养学生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为此,我们倡导“评价+反思”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设计自我,从自身行为出发,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了“心灵写真”“活动过程学生评”等表格,让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做简单描述性评价。

3.学生互相评价,旁观者清

学生互评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对“实践过程”的描述和体察。如同伴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会实践、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与操作技能等。如果强调关注同伴的优点和长处,只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给同学打分数或划分等级上,这样无助于学生向他人学习,还会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同学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就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要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欣赏他人。效果虽然可能比较片面,但比较有说服力,理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全人教育”视域下的合作学习,教师要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并且加强教师的合作指导,合理运用师生的评价,这样的有效合作可以真正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潜能,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实现生命的拔节。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探究评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