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实践价值及路径探索

2021-12-03孙伟芳卞西春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孙伟芳 卞西春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足之根本,红色基因是高校传承的精神与灵魂,作为高校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育人任务纵横交错,相辅相成。本文尝试将科学家精神在高校的传承与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融合,挖掘科学家精神在立德树人育人工作中的新内涵,从而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补充和新尝试。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目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新时期研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探索。高校作为汇集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等重要资源的场所,已经变成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研究科学家的成长环境、科研历程,宣传科学家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从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当中寻获新时期的教育和实践价值,并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结合,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時代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等学校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不可忽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科技人才对于强国战略的建设作用比任何时期都更加强烈,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过程中,红色精神对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中国共产党人构筑的精神谱系成为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石,其中科学家精神是尤为突出的组成部分。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创建崇高的理想。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青年学子发愤图强的精神支柱。青年学生以传承弘扬红色精神为己任,心系民族命运,国家才能早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新时代大力推进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将科学家精神的传承研究与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结合,这本身就是对科技强国理念的一种真落实,同时也使得这项工作更具政治意义。

二、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实践价值

在建设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战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一重要举措。我们应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加强科学基础研究,打好科学技术攻坚战,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文化强国、科技强国做出贡献。肩负着科技自立自强历史使命的青年人才,唯有继承并发扬好“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唯真求新、奋发图强,才能承担起新时代新时期所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在此背景下研究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传承路径,弘扬科学家精神并探索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融合路径,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全面育人教育目标,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让大学生在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当中促进对立德树人思政工作的深入理解并寻获新内涵,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补充和新尝试。

三、构建用科学家精神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

将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为载体,利用学校蕴含的大量的科技工作者的德育资源为开展理论研究,并寻求与实践工作的结合点,汲取其中具有时代精神、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辅相成的营养成分,可使其与践行立德树人的全面育人工作相融合、相促进。采取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整合多学科德育元素、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校园科学家精神文化氛围、利用网络平台等措施和渠道,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方式方法,可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可靠性和实践性,认真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一)增强高校教师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意识

高校教师应加深对科学家精神全面育人教育理念的理解,提高科学家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传承弘扬意识,把个人的使命担当与肩负的育人责任有效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能量、体会到温馨,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使科学家精神的育人价值得以彰显,真正为教育事业发展高质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科学家爱国、求实、创新、协同、奉献和育人精神的主题活动,积极挖掘科学家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将之巧妙融入教学课堂,向学生灌输时代价值观与正确理念,发挥科学家精神对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引导功能,逐步形成可复制的思政教育课程模式。各个高校学科侧重点不同,但是每个高校都有着大批的科研工作人员,他们默默奉献,辛勤钻研的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科学家精神。高校可以聘请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结合自身研究历程进行科学家精神宣讲,将更有利于贴近“科学家精神”内涵,加深学校师生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科研工作者、高校学生见贤思齐,在科学家精神感召下,接过前人的精神火炬,自觉实践科学家精神。

(二)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的二级联动

互联网应用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工具,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关于科学家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争夺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网络阵地是非常必要的。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虚拟仿真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科学家精神放到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当中,用时空维度还原科技发展,理清历史脉络、挖掘理论深度,可以让学生踏着科技工作者艰辛的步伐,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真谛。全面把握“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平时与期末的教学模式,借助教学改革红利,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巩固思想理论教育成果,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一是尝试“线上”教学实践课程,即利用网络在线活动进行实践教学,内化课堂理论内涵;二是借助科学家精神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跨领域、多学科的融合,模拟现场实践,辅助于教学研究;三是通过科技成果展览等课外实地实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看”“听”“写”“做”,形成“线上”实践、体验实践与课外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二级联动”机制,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艰辛,从而受到思想上的洗礼,促进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全面提升科学家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教学效果。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折射出的高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都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将科学家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和理论课程来完成,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途径加深大学生对科学家精神实质的感悟。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形态方面,可以通过校园景观、校史馆、已有构筑物等校园建筑所体现出的德育价值,如校园景观中雕刻一些有关科学家精神实质的词句,在相关纪念日中悬挂条幅标语,根据专业特色开展学习活动等方式,熏陶学生不断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深入领会科学家精神,并逐步将良好的品德表现、正确的价值观内化成自身的精神品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形态方面,可通过校训、校风、学校制度、引领全校师生树立科学家精神内涵所表现出的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例如,开展“我身边的科学家”征文比赛、科学家精神微课堂等活动,组织社团开展别具一格的纪念活动。高校还可以开辟科学家精神广角、設计科学家精神文化标识,让学生在视觉上时时刻刻感受到科学家精神。同时高校的校史馆建设可以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展现独特魅力,让大学生不仅了解一所学校,还了解我们身边的科技工作者,用弘扬科学及精神,营造良好校风。建立科学家精神论坛,以此为契机加强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沟通,并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话题的交流与辩论,营造良好的以科学家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将科学家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机融合,开展行之有效的立德树人全面教育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用心用情去教育引导学生,是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实质就是要强化高校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发展大局,把握未来发展大势,自觉自愿的继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精神财富,有助于科学家精神在高校和社会中得以弘扬,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入脑入心,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参考文献

[1]卞吉.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J].编辑学报,2019,v.31(04):45.

[2]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感悟科学人生——老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所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