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来源于生活
——分析原创舞蹈《女儿绣》的编创手法

2021-12-03齐雪梅

艺术品鉴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语汇绣花羌族

齐雪梅

舞蹈创作是舞蹈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因为每个编创者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以及擅长的不同舞种等多方面因素,所以编创出的舞蹈形象也不相同。舞蹈创作属于一种艺术创作活动,舞蹈欣赏则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舞蹈欣赏能够培养观众的审美情趣、提高舞蹈素养。通过研究舞蹈编创手法,可以使我们在进行舞蹈创作时,依据舞蹈独有的艺术语言与科学的编创技法,更好地发挥编创者的个人风格及特点,更完善地表达编创者独有的创作精神,帮助舞蹈作品的完善。

一、舞蹈构思

民间舞蹈作品的编创,总是立意为先的。如何从原本民间舞蹈语汇的表达和语境之中走出来,用民族的舞蹈语言将生活再现,而这样的再现又不仅仅是生活、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以及编导的思想表达,这是作品《女儿绣》想要传达的意义。整个舞蹈作品的构思架构是作品的思想核心所在。

原创作品《女儿绣》的构思,来源于笔者去羌寨采风所见羌族少女学习羌绣的场景。正是这样的场景,笔者对此时此刻产生了艺术创作的灵感,虽然绣花时的动作简单,但是从容又单纯,少女们在阳光下劳作,面对生活积极向上,展现出了一代人的青春模样。

《女儿绣》从时间流逝的角度,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表现这美妙的场景,少女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受外界喧嚣的打扰,从不断变化的音乐节奏中,逐渐展现由清晨开始劳作到少女们在劳作中嬉戏,最后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的场景,用一种超出自然的近乎重现生活的方式来对这一简单的场景进行艺术创造。

二、舞蹈结构

舞蹈结构的设计,影响到整个舞蹈的主题表达以及情感节奏。舞蹈结构的合理设计,在整体的氛围营造和连贯的表达上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具有显著内涵意义的线性叙事和故事主旨的舞蹈作品而言,舞蹈结构起到推进表达和架构故事线路的重要作用。

就原创作品《女儿绣》而言,其作为一个民间舞蹈元素作为动作核心的作品,其舞蹈结构的架构至关重要。将羌族的典型动作“轴转”作为出发点,将少女绣花作为落脚点,通过少女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为划分舞蹈结构的重要标志。以此结构为基础,以情感推进为核心建立的舞蹈作品结构,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的变化感。对于民间舞蹈元素的编创作而言,难点与关键就在于对于民间舞蹈的典型动作的解构,从内部打破动作的原版狭窄的民族属性,在舞蹈作品的结构中,赋予它新的更大的意义,赋予它新的艺术生命。

其舞蹈结构在作品中大致可以分为,日出,劳作,嬉戏和日落绣花完成几大部分。

三、舞蹈技法以及道具的运用

舞蹈技法,包括小到舞蹈语汇选择、主题动作变形和组合,大到舞台空间分布、流动和调度,甚至舞段衔接与整体氛围把握,都需要通过编舞技法基础上创造性地反复考虑和打磨修改。简而言之,编舞技法决定着舞蹈作品中,舞蹈语汇和主题动作由简到繁,不断丰富组合,到作品成型的过程中的重要艺术创作部分。舞蹈作品的编创技法的合理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创作出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也是舞蹈外在形式的核心创造过程中,主要的艺术手段。一个良好的舞蹈作品,始终离不开舞蹈编舞技法的大量运用和准确架构。只有在舞蹈语汇上推陈出新,在空间调度上富有画面美感,在故事表达上具有深意,才能称得上兼顾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好作品。

(一)动作的编创及运用

舞蹈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表现工具,以它特殊的舞蹈语汇为表现手段的一种形象艺术。1在中国,吴晓邦曾最早提出动作性是舞蹈最本质的特征,因而动作的设计与编创是舞蹈的表征与标志的主要点。在舞蹈作品中,动作的设计与动作组合是构成整部舞蹈作品的语言,动作的动机与变化直接影响着舞蹈中节奏、造型和力度的发展变化2。编创作品《女儿绣》就属性而言,是民间舞蹈元素现代编创的群舞剧目。编舞技法的使用,首先体现在对于民间舞蹈语汇的选择、提炼、加工、丰富、变形以及组合之上。编舞技法对于舞蹈作品的主题动作,就选定、发展、变形和组合,有自己的方式和规律。

在主题动作的基础上,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力量维度上,通过节奏的改变、时间状态的改变;通过方位方向的变化,高、中、低空的空间变化;以及动作质感的变形,力量大小和发力部位的迁移。以整体的舞蹈情感和人物形象状态作为基调,以情为线,在舞蹈动作的变化中不断加入新的身体可能性,保留核心的动律和舞姿形态,增添新的舞蹈运动方式,丰富民间舞蹈元素为核心的新的肢体形态建构。

(二)道具的运用

最值得关注的是,《女儿绣》的道具使用——板凳以及绣花布。绣花布是作品《女儿绣》对于民间舞蹈语汇最实际最直接的改造手段。将羌族舞蹈动律“搓胯”以及羌族舞蹈中的“一顺边”与道具绣花布完美地结合,既点明主题,又不失舞蹈的风格性。另一方面,小板凳的使用不仅还原了真实劳作场景,同时,还给予了该舞蹈更加丰富的空间运用,拓展了羌族舞蹈的动作质感和运动的方式,保留着“一顺边”的动律与风味,在造型上更加舒展。少女的青春可爱的动态特征,与绣花布随风飘动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缘物寄情。用绣花布是羌族少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这样一种外在形态将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少女们用着绣花布,绣出花做自己的衣服,甚至现在可以用绣花赚取生活的资金,对于她们来说,这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生活,陪伴着姑娘们前行,这也是作品《女儿绣》命名的深层含义。

四、结语

民间舞蹈的现代编创作品,需要以继承为基础并随时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繁荣兴盛,因而把握“民族传统”与“当下”的紧密联系,是舞蹈创作中的重中之重。把握民间舞蹈文化的动作精髓,在专业的编导技法和具有生活阅历的创造力的配合下,推陈出新。合理地使用民间舞蹈的语汇,将羌族舞蹈的基本元素融入其中,同样可以表现出新时代的思索和感想。

作品《女儿绣》合理运用多种编舞技法,在以情为线的舞蹈构思中,建立合理的舞蹈作品结构。在还原少女劳作场景的创作思路下,将群舞队形的设计与调度,与作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时间主线相结合,激发观者对真实场景的想象,使得舞蹈队形调度真正成为有意义的形式。

作品虽有不足之处,但其结合民族舞蹈的生动语言,从中提炼出情感充沛的舞姿和青春的动律,汲取民间舞之精髓。从情出发,以情架构,体现阳光积极的精神面貌,用时间空间丰富的舞蹈剧目框架丰富舞蹈的外在形式。通过充分运用灯光、音乐和道具,在音乐的不断切换和推进中制造情绪变化。通过贯穿始终的道具——“板凳”“绣花布”,既点明了主题,又恰如其分地还原了生活的真实模样,激发了观者对大山里的那群羌族少女生活联想,最终营造了“绣”的意象,让民间舞的淳朴韵味,在唯美的情景中表现另一番风味。创新是文艺的灵魂,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如何对传统民间舞进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挖掘民族舞蹈的特色,并用舞蹈身体语言表现出来,以彰显新时代意义,仍是我们在今后编创路上一直值得思考的问题。

注释

1 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7。

2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03。

猜你喜欢

语汇绣花羌族
松鼠绣花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岜沙苗寨绣花女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向大师致敬
电脑绣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阿坝州羌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自强研究